水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山大学出版社《临床人体解剖生理学》第348页(2397字)
水对一切有生命的生物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人类也不例外,它和氧、食物一样,是人类生存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的重要性仅次于氧气。人们所熟悉的“鱼儿离不开水”这句口头语说明了水对鱼的重要,其实人也一样离不开水。当饥饿或长期不能进食,体内贮藏的糖类耗尽,蛋白质失去50%时,人将无法生存,甚至死亡。一个人能耐受多长的缺水时间,取决于各方面的情况。例如,人们在浩瀚的沙漠中跋涉而不进食食物和饮水,通常在2~4天后死亡;有人在气候温和、活动量低的情况下,既没有食物也没有喝水,却奇迹般地活了18天。而禁食者正常地摄入水分,则生命可维持43天之久。
(一)人体内水的含量和分布
对单一的构成物质来说,体内含量最多的是水,人体中水占体重的55%~65%。但体内水含量的多少,在年龄、性别方面有较大的差别。一般认为,刚出生的婴儿体内含水量约占体重的75%,10岁时下降到60%。正常成年男性的水含量相当于体重的60%,60岁以后的男性则下降到50%。40岁以下的妇女水分约占体重的50%~55%,在40~60岁时则下降到45%。两性含水量的差异,主要与女性的体脂比例相对比男性高,而肌肉组织相对比男性低有关,因为总体水(体液总量)随机体脂肪含量的增多而减少。按体内水分的分布,一般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种。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关节液、腹膜腔液、脑脊液等,约占体重的15%~17%;而细胞内液约占体重43%。此外,人体的结构组织如软骨、骨等也含有一定量的水分。
人体组织中的水可通过细胞膜自由交换,藉此达到物质交换的目的,并使机体内的水含量始终维持动态平衡。
(二)人体水的每日需要量及来源
一般成年人每日需要水的总量约为2500ml,但这个数字在不同的个体情况是不同的。例如,在剧烈运动之后,出汗较多,其水的需要量也相应地要增多。在通常的情况下,平时有口渴感时,则需要及时补充水分,才可维持体内代谢的正常进行。在发高烧、流汗过多、体外引流、频繁呕吐和严重腹泻等情况下,对水的需要量都超过正常。至于饮水量多少,一般认为是:少量多次,饮至无口渴感为适量。
人体每天水的需要量与年龄有关。其计算方法以每kg体重计:成人为35ml,儿童为50~60ml,婴儿为150ml。至于水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体内代谢过程中经氧化还原反应所产生的水分,医学上称之为“内生水”;二是通过饮料和食物而摄入的液体,为“外生水”。其中饮料水是人体可需水的主要来源。据估计,每天进入体内的饮料水约1200~1500ml,通过食物所提供的水约700~1000ml。有不少普通食物含水量超过50%。
进入人体内的水通过肾、皮肤、肺和粪便排出体外,其中通过肾以尿排出体外的水分最多,每日约1000~1200ml;从呼吸道蒸发损失的水分约300~500ml(女)和750ml(男);从皮肤表面蒸发损失的水分约450~700ml;出汗是看得见摸得着、可感受到的水分丢失,正常人每天分泌汗水约100ml,但季节差异较大。当每天摄入水分不能满足体内需要时可出现失水(dehydration)现象,临床和病理生理最突出的表现是:强烈的口渴感、口干、吞咽困难、少尿,每天小便排出量少于500ml,尿比重大于1.030等,应及时给予补充液体,补液的快慢与体液损失速率相一致。
(三)水的生理功能
如前所述,水是维持人体生命极其重要的营养素之一。其功能主要是:
(1)水是构成细胞和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体内水分含量约占体重的65%左右,血液中含水量在80%以上。水广泛分布于组织细胞内外,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2)水是一切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最好的载体。由于水的溶解力强且流动性大,故在消化、吸收、循环、排泄过程中可加速协助营养物质运送至身体的各种细胞中去,并将代谢废物从细胞中带出。同时,水在体内直接参与氧化还原过程,促进体内的各种生化反应,如果没有水,一切新陈代谢将无法进行。
(3)水是调节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通过水的作用可以调节体温并使其保持恒定。一般认为,糖类、脂肪、蛋白质代谢时所产生的多余热通过出汗等皮肤表面的水分蒸发而散发掉。皮肤每蒸发1L水,可带走2.51MJ(600kcal)的热,这些都是在水的参与下完成的。值得一提的是:人体内的水,不是以“纯水”的形式存在,而是一种溶解有各种无机盐和有机物的水溶液,称为“体液”(liquor)。人体数以万计的细胞就是浸泡在这些体液中的,体液为细胞执行各自的生理功能提供很好“微环境”。如果缺水,各种生理功能都会出现紊乱。
(4)水也是一种很好的润滑剂。在关节、胸腔、腹腔和胃肠道等部位都存在一定量的水分,形成关节液、腹膜腔液、泪水、唾液等,对器官、关节、肌肉、组织发挥缓冲、润滑、保护之功效。水对人体细胞正常形态的维持也是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外所含的水分是相对固定的,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细胞的水分过多,就有可能出现水肿;反之,如果细胞内水分过少,细胞就会相对缩小,达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失水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