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山大学出版社《临床人体解剖生理学》第539页(934字)
人类所处的大气环境、温度、湿度、气压等条件差异很大,但人类能对多变的环境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下作出适度的、有规律的反应。例如机械刺激角膜引起眨眼、食物进入口腔引起唾液分泌等等,称为反射(reflex)。而反射活动的基础是反射弧(reflex arc)(图12-3),它由感受器(receptor)、传入纤维(afferent fiber)或传入神经元(afferent neuron)、中枢(center)或中间神经元(interneuron)、传出纤维(efferent fiber)及效应器(effector)等组成。在自然条件下,反射活动一般都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被病变所中断,反射弧即出现异常、减退、亢进或消失。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生理功能活动的基础结构,人类的反射活动通常可分成两种:非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和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前者是先天遗传的,即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如新生儿接触到母亲的奶头产生吸吮和吞咽等。后者是后天学习获得的,即出生后通过训练而形成的反射,例如大家所熟知的“望梅止渴”的故事。首先必须在吃梅时知道梅的颜色以及梅在口腔的刺激而产生唾液分泌等系列过程,经多次反复才能建立起来。所以条件反射的的建立必须在完整的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再以某种一定的刺激物与相关的信号刺激结合为条件,经过训练(生活经验)后,必须通过大脑才能形成。
图12-3 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先天性反射即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较恒定而持久,反射中枢可不经过大脑皮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皮质下中枢的功能而不受意识所影响,所得的结论也较客观可靠。因此,一些非条件反射的检查在临床上极为常用,尤其是对于神经系统疾患的诊断更是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检查项目。临床常用的反射有膝腱反射(knee reflex)(图12-4)、肱二头肌腱反射(biceps reflex)等。
图12-4 膝腱反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