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德特氏菌属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兽医微生物实验诊断手册》第295页(4666字)

博德特氏菌属为小球杆菌,0.2~0.5×0.5~2.0μm,单在或成双,稀成链。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孢,以周生鞭毛运动(两个种)或为非运动性。严格好氧。最适生长温度35~37℃。生长较慢,在鲍姜氏(B-G)培养基上菌落光滑隆起,珠状闪亮,几乎透明,绕以溶血环(β溶血)。代谢为呼吸型,绝非发酵型。氧化酶及接触酶阳性。石蕊乳呈碱性反应,不液化明胶。化能有机营养。可利用各种有机酸及氨基酸为碳源.不利用碳水化物。有4个种,百日咳博德特氏菌及副百日咳博德特氏菌为人的致病菌,尚无在动物致病和带菌的报道。支气管炎博德特氏菌及禽博德特氏菌分别主要为哺乳动物及禽的致病菌及寄生菌。均为偏性寄生菌,在呼吸道上皮纤毛上和之间定位繁殖。

一、支气管炎博德特氏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

支气管炎博德特氏菌曾译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旧学名为支气管炎产碱杆菌(Alcaligenes bronchisepticus)。本菌在动物界的分布较广,包括、牛、绵、山羊、等家畜,、豚、小白鼠、大鼠、地鼠及等实验动物,以及10多种野生动物(主要为皮毛兽和啮齿类),个别菌株可从火分到。为寄生菌和致病菌,引起多种动物的呼吸道感染症,主要有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和肺炎,仔犬传染性气管支气管炎,兔传染性鼻炎,狗与猫的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化脓性结膜炎及角膜炎,豚鼠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可造成流行。在犬瘟热为继发感染菌。在猪、兔和狗的分布最为普遍。有的学者将动物的感染症统称为博德特氏菌病。本病是猪及兔等实验动物SPF化必须监控的重要疫病。本菌由于破坏动物呼吸道的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其出血坏死毒素可抑制淋巴免疫系统,以致易诱发和恶化其他呼吸道感染症。与发病动物密切接触的人可能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培养特性:本菌在35~37℃好氧条件下,于pH7.0~7.2的各种普通培养基上容易生长,但极易发生变异。光滑型菌株由于培养条件的不同,产生荚膜、纤毛、鞭毛和坏死毒素的能力亦不同,表现为Ⅰ相菌至Ⅲ相菌的相变异。初代分离物为原型Ⅰ相菌,在血红素呋喃唑酮改良麦康凯氏琼脂平板(HFMa)上,需培养40~48h才出现直径约1mm或更大些的珠状或半圆形菌落,光滑闪亮,几乎透明,略呈茶色,不分解乳糖和葡萄糖,菌落不变红。移殖到绵羊血改良鲍姜氏琼脂(B-G)平板,培养40~48h呈珠状或半圆形乳白色菌落,直径约0.5~0.8mm,光滑致密不透明,周围有明显的β溶血环,以盐水易制成均匀的菌液,菌形为整齐的球杆状或类球状,0.4×0.5~0.4×0.72~0.5×3.0μm,活菌玻片凝集试验对K抗血清呈典型凝集,对O抗血清不凝集,为典型的Ⅰ相菌菌落。移殖蛋白胨琼脂,培养36h左右,于显微镜下以45度折射光线扩大10倍观察,菌落微小圆整扁平,结构致密,呈均匀的灰白色略带鲜明的蓝荧光。肉汤培养物呈轻度的均匀浑浊。可在糖小管液面形成不起皱的厚菌膜,在4~6%氯化钠肉汤中均浊生长。半固体穿刺培养仅在表层生长,在半固体平板上点种,呈明显的扩散膜状生长,表面及边沿光滑。

o/F试验为非氧化非发酵型(不发酵碳水化合物),全部糖类开放管迅速产碱。产生氧化酶、接触酶、过氧化物酶及赖氨酸脱羧酶,不产生磷脂酶、DNA酶及苯甲氨酸脱氨酶。不水解淀粉、酪蛋白及明胶,水解精氨酸、酪氨酸及天门冬素。迅速分解尿素及利用枸橼酸盐。不产生吲哚。M.R.及V-P阴性。还原硝酸盐,呈强阳反应,不产生氮气。不产生H2S或轻微产生。石蕊牛乳轻度产碱。

Ⅰ相菌株在不适宜条件下生长和保存,易变异为中间相至Ⅲ相。相变异在免疫和治疗猪也可以发生。Ⅲ相菌株在B-G培养基上呈扁平、光滑、灰白、稀软、透明的菌落,大于Ⅰ相菌落数倍,不溶血,玻片凝集试验对K抗血清不凝集,对O抗血清凝集,完全丧失荚膜及纤毛,毒力明显减弱。

抗原:本菌与同属其他三个成员均具有共同的K和O抗原。本菌的K抗血清不与产碱杆菌、绿脓杆菌、多杀巴氏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及布鲁氏菌等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发生交叉血清反应。

抗菌敏感性:对氨基糖甙类、磺胺类和增效磺胺类、四环素类、氯霉素、新霉素及多粘菌素等敏感。存在R因子,对磺胺类、链霉素及四环素类易产生抗药性,由进口猪分离的菌株多具有这种抗药性。对呋喃类药有抗性。

分离和鉴定:

(1)活动物以棉头拭子由两侧鼻腔采集粘液。拭子插入鼻腔的深度依动物种类而定,如猪、羊以上大动物可达到两眼内角连线前的部位,兔则插入约1cm。死动物应以拭子采集鼻腔前部和后部及气管内壁的粘液以及肺断面的组织液及碎片。病料应立即或在数小时内接种分离平板。

(2)分离平板使用选择性琼脂培养基HFMa,将拭子病料直接在平板上浓厚涂抹。如病料疑有多量大肠菌污染(如动物腹泻或饲养环境积粪)时,应在乎板一角先涂抹拭子病料,再以铂耳分散。平板在36~37℃好氧培养40~72h检查。大肠杆菌大量生长时对本菌生长有抑制作用,这时如未发现本菌菌落,应重采病料检查。本菌菌落以OK抗血清作活菌玻片凝集试验呈典型凝集。

(3)将典型和可疑的单个菌落移植于B-G平板或斜面,培养40~45h,根据菌落形态、溶血性及活菌玻片凝集试验作初步鉴定。血清相鉴定使用抗K和抗O单价血清。

(4)选择Ⅰ相菌纯培养物作革兰氏染色并作下列生化性状检查。葡萄糖、乳糖及蔗糖等糖小管开放培养,Christensen尿素斜面,Simmons枸橼酸盐斜面,硝酸盐还原试验,M.R.及V-P试验,吲哚产生,明胶液化,H2S产生,石蕊牛乳,0.1%琼脂半固体穿刺培养。

动物试验:典型Ⅰ相菌的B-G斜面40~45h培养物以pH7.0的磷酸盐缓冲盐水制成每ml含活菌10亿至10万的菌液,接种以下动物。

(1)12~14g健康小白鼠,每只腹腔注射菌液0.5ml,观察7天,一般在3天内致死,活存鼠剖检见脾明显萎缩。

(2)约2kg健康家兔或约300g豚鼠,背部脱毛,每个点皮内注射菌液0.1ml,注射后48h左右注射点发生皮肤坏死区,动物不死。

二、禽博德特氏菌(Bordetella avium)

禽博德特氏菌为火鸡雏传染性鼻炎(又名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病原菌。在鹅、鸭、鸡及文鸟也分离到,但不引起这些禽类的传染病。还没有从哺乳动物和其他动物分离的报告。

培养特性:本菌与支气管炎博德特氏菌的主要区别是尿素酶阴性;氧化酶在培养48~72h后以Kovacs氧化酶试剂检查为阳性,但以Galy试剂检查则为阴性;只在培养基内加有NAD100μg/ml及1%血清时,硝酸盐还原试验才呈阳性;在含低蛋白胨(0.05%)及1%乙酰胺或甲酰胺的斜面上,培养至5天,本菌产碱,支气管炎博德特氏菌不产碱;本菌对萘啶酮酸(30μg纸片)有敏感性,支气管炎博德特氏菌无。

分离和鉴定:

(1)活禽以手指按压眶下窦部位,由鼻前庭以棉拭子采取挤出的粘液。死禽由鼻腔、眶下窦、气管、肺及气囊等以棉拭子采取渗出液和碎组织。

(2)分离和鉴定参阅前述。

动物试验:

(1)火鸡雏滴鼻可引起呼吸道持续感染和炎症,但由哺乳动物分离的支气管炎博德特氏菌滴鼻不感染,火鸡分离的支气管炎博德特氏菌仅感染部分火鸡雏,粪产碱杆菌(包括香味产碱杆菌)及脱氮产碱杆菌滴鼻不感染。

(2)小白鼠腹腔接种致死试验及火鸡和豚鼠皮肤坏死试验均阳性,但与支气管炎博德特氏菌坏死毒素无交叉中和性。

表12-6 两种动物博德特氏菌与主要类似菌的特性鉴别

*脱氮产碱杆菌木糖氧化亚种并分解木糖产酸,其余菌均不分解。

血红素呋喃唑酮改良麦康凯琼脂(HFMa)做法如下。

基础琼脂(改良麦康凯琼脂):蛋白胨2%(Oxoid牌胰蛋白胨或日本大五牌多型蛋白胨),氯化钠0.5%,琼脂粉(青岛)1.2%,葡萄糖1%,乳糖1%,三号胆盐(Oxoid)0.15%,中性红0.003%(1%溶液3ml/l),蒸馏水加至1000ml。加热溶化,分装。110℃20min,pH为7.0~7.2。贮存室温或冰箱备用。

基础琼脂溶化好凉至55~60℃,加入1%呋喃唑酮二甲基甲酰胺溶液0.05ml/100ml(最后浓度为5μg/ml),10%牛或羊红血球裂解液1ml(最后浓度为1∶1000),充分摇匀,倒平板,每平皿20ml,干燥后使用或贮冰箱一周内使用。防霉生长可加入两性霉素B10μg/ml或放线酮30~50μg/ml。对污染较重的鼻腔拭子,再加入壮观霉素5~10μg(活性成分)/ml。

绵羊血改良鲍姜氏琼脂(B-G)做法如下。

基础琼脂:

(1)琼脂液——氯化钠16.8g(0.6%),蛋白胨(同HFMa)14g(0.5%),琼脂粉(青岛)33.6g(最终浓度1.2%),蒸馏水加至2100ml。119~120℃加热溶解30min。加入马铃薯浸出液的上清液700ml(即两液比例为75%及25%),混合,继续加热溶化,四层纱布滤过,分装,116℃30min。不调pH,高压灭菌后pH一般为6.4~6.7,贮于冰箱或室温备用。备作斜面的基础琼脂加蛋白胨,备作平板的不加蛋白胨。

(2)马铃薯浸出液——白皮马铃薯去芽去皮切长条称500g,洗净,加入甘油蒸馏水(热蒸馏水1000ml,甘油40ml,甘油最后浓度1%)中,119~120℃加热30min,不要振荡,倾出上清液使用。

基础琼脂溶化后凉至55℃,加入新采取的无菌脱纤绵羊血(支气管炎博德特氏菌K和O凝集价均<1∶10)10%,充分混合,勿起泡沫,制斜面管或倒平板(每皿20ml),放冰箱约一周后使用为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