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拉氏菌属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兽医微生物实验诊断手册》第314页(3790字)
摩拉氏菌为一类存于动物和人类器官粘膜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对牛、马、猪、羊、狗、猫及家禽均可致病。可造成鹅群的败血症,并能引起牛眼结膜角膜炎的暴发流行,严重者视力丧失,甚至出现全眼球炎或继发上行性神经系统感染,造成病牛死亡。
一、形态与培养特性
摩拉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球杆菌,常排列成对,偶见短链,以双杆菌为典型形态,具有丰富的多形性,有时可见球状、杆状、链状,多形性易在缺氧及高于适宜温度下出现,在青霉素影响下可呈梭形或杆状,菌体一般较小,大小不一,多为1~1.5×1.5~2.5μm,革兰氏染色阴性,但在染色过程中常不易被酒精脱色,而有保留结晶紫的趋向。无芽孢、无鞭毛、多数菌株有荚膜,某些菌株有纤毛。
本菌需氧、生长条件苛刻、初分离时需加血液、血清或腹水,以后可逐渐适应于普通培基,对干燥敏感,相对湿度低时不生长或生长不良,故需在培养箱中放置水盘来提高湿度。适宜生长的pH为7.0~7.5,适宜生长温度为32~35℃。生长速度慢,初分离于兔血琼脂上24h仅见针尖状小菌落,48h后始见直径0.5~1.0mm菌落,圆润、微凸、无色或微白色,有时可出现粉红色或酪黄色。菌落可大小不等,呈菌落分离现象。溶血或不溶血,多数菌落具有粘性,某些菌落可见其边缘不齐,挑取菌落后局部琼脂被侵蚀出现凹陷,呈现扩散——侵蚀(S~C)型生长。
二、生理生化特性
本菌氧化酶阳性,触酶阳性,生化能力不活泼,大多数菌株不利用无机盐和枸橼酸盐,不分解尿素,不产生硫化氢及靛基质,一般不发酵糖类,但某些菌株可迟缓氧化分解部分糖醇类,葡萄糖代谢类型测定为不定型。明胶、凝固血清液化及硝酸盐还原能力随菌种而异,奥斯陆摩拉氏菌可利用枸橼酸盐及乙酸盐并在细胞内蓄积聚β羟丁酸盐颗粒,陷窝摩拉氏菌及牛摩拉氏菌能分解蛋白质,能液化明胶和胨化石蕊牛乳,苯丙酮酸摩拉氏菌可使苯丙氨酸脱氨,并分解尿素等。本菌各型种的检索见表12-8。
抗菌敏感试验,绝大多数摩拉氏菌对青霉素敏感,籍此可与不动杆菌区别。对林可霉素有抗性。近年来不液化摩拉氏菌、苯丙酮酸摩拉氏菌以及奥斯陆摩拉氏菌已出现抗青、链霉素及抗磺胺菌株。
三、分子微生物学检测
可用DNA碱基比值进行测定。摩拉氏菌属的DNAG+CMo1%在40~47.5之间。其中陷窝摩拉氏菌为40~45.5,牛摩拉氏菌为41~44.5,不液化摩拉氏菌为40~44,苯丙酮酸摩拉氏菌为42.5~43.5,奥斯陆摩拉氏菌43~46,阿特兰大摩拉氏菌最高为46.5~47.5;卡他摩拉氏菌、豚鼠摩拉氏菌、羊摩拉氏菌、兔摩拉氏菌的DNAG+C比值分别为40~43,44.5~47.5,44.5~46.5,44.5Mo1%。
此外,核酸分子杂交、遗传转型试验和细胞化学成分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均可为证实摩拉氏菌种、属间亲缘关系,分析细菌的化学成分,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是分子水平上进行的摩拉氏菌分类鉴定近代新技术。
四、检验步骤与方法
见图12-1及说明
五、鉴别诊断
见表12-8、表12-9及表12-10。
表12-8 布氏杆菌与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区别
表12-9 布氏杆菌属中,种与生物型的区分
表12-10 摩拉氏菌属各种菌种检索表
表12-11 奈瑟氏菌科各菌属的特征
注:+示所有菌株阳性;[+]示多数菌株阳性;D示结果不一;-示所有菌株阴性;[-]示多数菌株阴性。
六、本节的简短结语
革兰氏阴性的球菌或杆菌,无芽孢,无鞭毛,不运动,需氧,氧化酶阳性,加有血液或血清的培养基生长得更好(假单胞菌科、肠杆菌科的细菌在无血液或血清的培养基中就生长得很好),生化反应不活跃,有的不分解任何碳水化物,就应考虑到奈氏球菌科(Neisseriaceae)。奈瑟氏球菌科有四属,见表12-11。这四属中,有重要的人类病原菌,如脑膜炎萘氏球菌(流行性脑膜炎病原)、淋病奈氏球菌(重要性病之一,淋病的病原)。对兽医最关切的是引起牛传染性结膜角膜炎的牛摩拉氏菌,从牛的眼部炎症分得的球杆状、两两相连而排列、在血液培养基上才分离到、溶血、不运动、氧化酶接触酶均为阳性又不发酵任何炭水化物的细菌,应该是牛摩拉氏菌(表12-12)。
表12-12 摩拉氏菌属十个种的比较
符号说明:+示所有被试菌株均为阳性;[+]示大部分菌株阳性;d示结果不-;-示所有被试菌株均为阴性;[-]示大部分菌株阴性。
分离鉴定摩拉氏菌用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如下。
1.增菌培养液 1%葡萄糖牛肉汤加入适量的兔血清、血液、或腹水。
2.Hugh-Leifson二氏培养基 见第六章第一节。
3.Board-Holding二氏培养基
成分:NH4H2PO4 0.5g
K2HPO4 0.5g
酵母浸膏 0.5g
0.2%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12ml
蒸馏水 1000ml
制法:调整pH7.2,分装试管,高压灭菌121℃15min后,按0.5%比例按需分别加入不同糖类。
用途:观察菌株对不同糖类的分解能力。
4.羟丁酸盐血清琼脂
成分:营养琼脂培养基 100ml
dl-β—羟丁酸盐 0.5g
制法.营养琼脂粉(市售)按4%(W/V)比例加入蒸馏水,121℃5min高压灭菌,制成营养琼脂培养基。
将羟丁酸盐和营养琼脂培养基加热溶解,校正pH至7.4,不分装,121℃高压15min灭菌,冷却至45℃时,无菌条件下按5%的浓度加入血清并摇匀,无菌分装,制成斜面。
用途:供多聚β-羟丁酸盐积聚试验用。
检定摩拉氏菌用其他培养基均按常规制备。
羟丁酸盐颗粒检测方法如下。
1.将细菌接种到羟丁酸盐血清琼脂(如无羟丁酸盐,也可试用甘油代替,但一定要保证细菌能长好),培养于35~37℃24~48h,以细菌长好的最少培养时间为佳。然后按下法用苏丹黑染色,任何脂肪颗粒,包括多聚羟丁酸盐颗粒在内,着色为蓝至黑色。
2.羟丁酸盐颗粒染色法如下
(1)涂片,空气干燥,加热固定。
(2)玻片上倒一层苏丹黑B(0.3g的Sudan Black B染料溶于100ml的70%乙醇),于室温下静置5~15min,勿使震动。
(3)吸去过量染液,并用吸水纸彻底吸干。
(4)用二甲苯滴到玻片上冲洗干净,以吸水纸吸干。
(5)0.5%沙黄水溶液或Ziehl-Neelsen石炭酸复红(蒸馏水1∶10稀释液)复染1~3min。菌体染成红色。
(6)水洗,吸水纸吸干后镜检。
纯培养物在上述培基35℃培育20~24h后检测。
胆盐刺激生长试验用1%胆盐血琼脂接种试验菌株孵育后观察是否有菌落生长及增大现象。亦可用S.S.琼脂作初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