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动物检疫手册

猪口蹄疫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动物检疫手册》第24页(1580字)

口蹄疫又称口蹄疮,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等偶蹄动物的一种具有高度接触性的急性传染病,人也能感染。该病以蹄部发生水泡和溃疡为主要特征。

口蹄疫病毒具有多型性,目前世界分为A、C、O、亚洲Ⅰ型和南非1、2、3型等7个主型及65个亚型。各型引起的临床症状相同,但其抗原性有差异,故不能互相免疫。该病毒有的毒力很强,甚至1∶1亿倍稀释时,也能引起动物感染。

该病毒抵抗力强,在土壤中能生活一个月,但不耐高温,在60℃经半小时可杀死,在80℃时立即死亡。对碱敏感,1-2%的氢氧化钠溶液在短时间内即能杀死病毒。

【流行特点】猪口蹄疫以秋末、冬春为高发季节,尤其以春季为流行盛期,夏季、秋初少发。

病畜由口涎、水泡皮、水泡液、粪尿、乳汁等排出病毒。康复的动物在短时间内也能带毒、散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也可经乳头、粘膜和损伤皮肤传染。不分品种、性别、年龄的猪都能感染。未断奶仔猪致死率高,特别是初生仔猪死亡率几乎达100%。猪、牛、羊、骆驼、鹿和野猪、黄羊都能感染本病,并互相传播,人有时也感染。该病发病快,传播迅速,呈大流行,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2-7天。猪感染后,其主要症状表现在蹄部。患猪食欲减少,体温升高40℃以上,约经3天左右,在蹄叉、蹄冠、蹄踵等处发生水泡,水泡不久破裂,呈深红色糜烂斑,体温恢复正常。此时病猪行走困难或跛行,严重的不能站立,甚至蹄壳脱落,跪着吃食。有的母猪在乳头和阴唇可见口蹄疮。也有的猪在鼻盘上出现水泡。哺乳仔猪往往发生无水泡型口蹄疫,不发生水泡而迅速死亡,剖检可见“斑心”的变化。

【病理剖检】恶性经过的口蹄疫,在败血症基础上,以心肌的病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在心室及室中隔处,心内外瞙弥散性点状出血,心肌变性,切面呈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称“虎斑心”。

【诊断】根据病猪主要病变在蹄部发生水泡和烂斑,哺乳仔猪死亡率高,牛、羊也同时可感染发病等即可初步诊断。

1.实验室诊断。口蹄疫实验室诊断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动物接种试验、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及相关抗原琼扩试验(它们的操作方法附后)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等,均能作出确诊。

2.鉴别诊断。本病应与猪传染性水泡病、猪水泡性疹和水泡性口炎等病毒性传染病进行鉴别。猪、牛、羊等偶蹄兽对口蹄疫都有易感性,而不感染;猪传染性水泡病和猪水泡性疹只发生于猪;水泡性口炎,猪、牛、羊、马都能感染。为了进一步确诊,可采用动物接种试验来鉴别,但在一般情况下不宜作此试验,以免扩散病原。

【处理】

1.检疫中发现病畜时,在迅速上报疫情的同时,就地隔离病畜,严格封锁疫点、疫区,立即采取急宰或扑杀病畜,消毒等措施。

2.对病畜、同群牲畜全部急宰的胴体、内脏及其他副产品,应经高温处理后利用。

3.病畜的粪便、胃肠内容物、毛屑以及其他废弃物应经严格消毒处理。

4.病畜污染的栏圈、场地、工具等应彻底消毒,同病畜接触过的人员要采取消毒卫生措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