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门诊兽医手册

败血症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门诊兽医手册》第213页(1168字)

(一)诊断要点

1.具有化脓性感染源。创面组织坏死溶解,腐败化脓,病灶周围组织显着肿胀、疼痛剧烈,肉芽组织肿胀、发绀、生长停滞。病原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是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厌氧性病原菌等。临床表现为脓血症、败血症和脓毒败血症。

2.脓血症病初精神沉郁,恶寒战栗,食欲废绝,但喜饮水,呼吸加速,脉弱而频,出汗;体温升高(可达40℃以上),有时呈典型的弛张热型,有时则呈间歇热型或类似间歇热型;在体温显着升高前常发生战栗,体温下降后则出汗;当肝脏发生转移性脓肿时眼结膜高度黄染,肠壁发生转移性脓肿时可出现剧烈的腹泻,肺内发生转移性脓肿时呼气带有腐臭味并有大量的脓性鼻漏,出现痉挛可能是脑组织内发生了转移性脓肿。血液检查,血沉加快,白细胞数增加,核左移,中性粒细胞中的幼稚型白细胞占优势。在血检时如见到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增加,常为康复的标志;但如红细胞及血红素显着减少,而白细胞中的幼稚型中性粒细胞占优势,此时淋巴细胞增加是病情恶化的象征。

3.败血症病畜体温明显增高(马可达40℃以上),一般呈稽留热,恶寒战栗,四肢发凉,脉搏细数,动物常躺卧,起立困难,运步时步态蹒跚,有时能见到中毒性腹泻,在马还出现疝痛症状。随病程发展,可出现感染性休克或神经系统症状,食欲废绝,结膜黄染,呼吸困难,脉搏细弱,烦躁不安或嗜睡,尿量减少并含有蛋白或无尿,皮肤黏膜有时有出血点,血液学指标有明显的异常变化,死前体温突然下降。

4.局部病灶创面触片的脓汁象检查,严重病例见不到巨噬细胞及溶菌现象,但脓汁内却有大量的细菌出现;如脓汁象内出现静止游走细胞和巨噬细胞,则表明有机体尚有较强的抵抗力和反应能力。

(二)治疗

1.对原发性感染病灶进行彻底外科处理,按化脓性感染创进行治疗。创围用青霉素普鲁卡因液封闭。

2.早期大剂量应用抗生素。兽医临床上常用的有增效磺胺嘧啶注射液、增效磺胺甲氧嗪注射液、增效磺胺-5-甲氧嘧啶注射液。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抗生素作为广谱抗菌药,也已被广泛应用。

3.反复多次小剂量输血。静脉给予5%碳酸氢钠液、葡萄糖液、葡萄糖盐水、维生素等。

4.及时应用止痛、强心、解热药物。肾机能紊乱时可应用乌洛托品、呋喃妥因,败血性腹泻时静脉内注射氯化钙。

上一篇:厌氧性感染 下一篇:治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