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箱养鱼技术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海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44页(4691字)
(一)鱼种放养 海水网箱养殖中鱼种的投放密度,因鱼的种类、养殖环境(尤其是水温、水质)、苗种规格、商品鱼规格以及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鲈鱼放养体长2.5厘米的苗种,密度为500尾/米3左右;放养10厘米的鱼种,则为45尾/米3左右,放养20厘米的则25尾/米3左右。
尖吻鲈,放养体长10~15厘米的鱼种10~15尾/米3,每茬产量为8~15千克/米3。每年可放两茬。
真鲷的放养密度,鱼种规格自尾重20~50克,以每立方米放养120~300尾为宜。尾重150~200克,可放20尾/米3左右。
黑鲷放养越冬后鱼种的密度约为7~12千克/米3,黄鳍鲷放养尾重20克的鱼种,以40尾/米3的放养密度较佳。黑鲪的放养密度,尾重35~55克的鱼种,以3~6千克/米3为宜。
河鲀在日本的放养密度,尾重40~50克,37尾/米3,100克:25尾/米3;200克:19尾/米3;300克:12.5尾/米3;900克:7.2尾/米3。
大黄鱼的放养密度,全长3厘米(暂养阶段)的苗种1000尾/米3;全长15厘米(30克左右),30~80尾/米3,尾重100克,则15~30尾/米3。
美国红鱼的放养密度,体长2.5~5厘米(中间暂养)的苗种,放养密度可控制1500尾/米3以内为宜,最好在500~800尾/米3之间;体长6厘米的养成鱼种,30~100尾/米3。
虹鳟的放养密度,体重93.88克的鱼苗,为392尾/米3左右。
石斑鱼的放养密度,尾重100~150克的赤点石斑鱼和青石斑鱼,在广东放养密度为65~90尾/米3;而在浙江象山港为25~35尾/米3;而台湾放养全长7.5~10厘米的鱼种为100~150尾/米3,放养12.5~15厘米的为44尾/米3,放养全长20~30厘米左右的为40尾/米3。因石斑鱼系底层鱼类,多栖息于箱底,不能很好地利用立体空间,可在网箱内不同深度处吊挂旧汽车轮胎等,可使密度提高,产量增加。
牙鲆是底栖鱼类,网箱深度宜小,最深为3米即可。采用普通分格式网箱,其放养密度为:苗种期(全长3~5厘米),667尾/米3;全长15~20厘米,为250尾/米3;20~25厘米,54尾/米3;30厘米以上,35尾/米3。山东威海华信海珍品有限公司在5月上旬(水温10℃)放养全长12厘米以上,体重10克以上的秋繁越冬鱼苗,密度为50尾/米3左右。经过5~6个月的养殖,一般可达400~500克。
大菱鲆在英国的放养密度最大为60千克/米3。
(二)饲养管理
1.饵料投喂 网箱养鱼主要靠人工投饵。由于网箱养殖的鱼类多属肉食性鱼类,一般可以新鲜的鱼、虾、贝、头足类等为主,也投新鲜的冷冻品及部分人工配合饵料。从鱼对饵料的营养要求看,肉食性鱼类的饵料一般含蛋白质40%~50%,且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种类和搭配比例应合理。饵料中脂肪的含量一般应占5%~15%,且应含有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等三种不饱和脂肪酸。现已查明,狭鳕肝油、乌贼肝油、菲律宾蛤仔中高度不饱和酸的含量较高,是最好的脂肪酸原料。醣类是鱼类最廉价的能量来源,但肉食性鱼类对饵料中醣的利用率较差,饵料中添加过多,会影响其生长。所以饵料中一般含量为10%~20%。维生素是鱼类不可缺少的饵料成分。鱼类所需的维生素共有15种。一般需要维生素C和B族类较普遍。维生素混合物的含量一般约1%~5%。配合饵料中应适当加入诱食剂、着色剂、抗氧化剂、黏合剂等。现提供几种鱼配合饵料的配方,以供参考。
(1)鲈鱼 鱼粉30%,花生饼25%,麦麸15%,粗面粉12.45%,磷酸二氢钠2%,硫酸亚铁0.05%,复合维生素0.5%,鱼油5%。
(2)真鲷 ①鱼粉70%,小麦粉20%,豆饼粉5%,维生素2%,无机盐3%;②鱼粉36%,豆饼18%,花生饼24%,次粉5%,麦麸12%,鱼油2%,维生素1%,矿物质1%,磷酸二氢钙1%;③鱼粉40%,豆饼10%,花生饼25%,小面粉12%,麦麸5%,磷酸二氢钠2%,硫酸铁0.05%,维生素0.5%,鱼油5%。
(3)美国红鱼 ①基本配方。大豆粉50%,鱼粉12%,虾头粉5%,玉米粉28%,磷酸钙2.5%,脂肪1.5%,混合维生素0.5%,混合矿物质0.5%;②鱼粉25%,豆粉20%,玉米粉10%,小麦粉25%,鱼油16%,维生素2%,矿物质1%,添加物1%(适于体长20厘米以上)。
(4)红鳍东方纯 白鱼粉50%,糊精25%,纤维素4%,鳕鱼肝油5%,矿物质混合物12%,维生素3%,黏合剂1%。
(5)鲑型石斑鱼 鱼粉60%,酵母粉10%,乌贼粉5%,鱼油4%,鱼溶浆3%,糊化淀粉15%,维生素及矿物质预拌剂3%。
在网箱养殖中,一般鱼种放养1~2天后方能摄食,应及时投喂。日投饵量的确定,应考虑鱼的习性,发育阶段,水温等诸多因子,并根据实际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如鲈鱼的投饵量可为鱼体重的3%~12%;尖吻鲈日投饵量约为体重的6%;石斑鱼为3%~10%;真鲷平均体重自30克长到1000克,日投饵率自12%渐降至5%,而低温期(13~17℃)可低至2%~3%;黄鳍鲷为6%左右;大黄鱼为5%~8%;美国红鱼等3%~5%;红鳍东方纯为5%~15%;牙鲆:自全长4厘米长至全长35厘米,其日投饵率由10%渐降至2.5%左右。当水温下降至12~13℃时,为1%左右。
每天的投喂次数,一般在鱼体较小时每天投喂3~4次,长大后可每天2次(上、下午各1次)。冬天最好在水温较高的中午投喂。高温季节投喂次数要减少,如牙鲆每天只投1次,或者2~3天投喂1次,且控制按饱食量50%~60%投喂。投饵最好在白天平潮时进行,饵料流失较少。若赶不上平潮,可在潮流的上方投喂。在大风浪之前,估计下次不能出海投喂时,可在网箱内用较大网目的网片吊挂一块冻结的饵料,使其慢慢地融化,鱼也可慢慢地吃到一些食物。
在投饵方法上,应掌握“慢、快、慢”三字要领:开始应少投、慢投以诱集鱼类上来摄食,等鱼纷纷游向上层争食时,则多投、快投。当有些鱼已吃饱散开时,则减慢投喂速度,以照顾弱者。投饵时要注意观察鱼的摄食情况,看投下的饵料是否能绝大部分被摄食。如一次投量太大,鱼来不及摄食即被散失网外,会造成很大的浪费。这是网箱养鱼投饵之大忌。鲷类、纯类等对音响比较敏感,经过一段训练则可建立起条件反射,可在投喂的同时重复某种声音,以使其迅速游来摄食。有些鱼类如黑鲷等摄食速度较慢,投喂要慢一些,每次投喂保持1小时以上。
石斑鱼生性多疑,对静止的食物不敢冒然索食,致使部分饵料散落损失,而鲷类见饵即食,食性也杂些,故在养殖石斑鱼的网箱中适当搭配一些黑鲷、黄鳍鲷等,可带动石斑鱼摄食,以充分利用投入的饵料。同时,还可清理一些附着的生物和杂质,净化水质。
投饵多采用直接投撒于网箱内的方法。为了减少投饵时的饵料流失,网箱内可吊设饵料台。目前一般采用0.25~0.3毫米网目的聚乙烯网做饵料台周边,缝制在钢筋撑架上,饵料台的形状一般为圆形,底面积1~1.5平方米,周边高25厘米左右。有些鱼类如大黄鱼等饵料不可随意投撒,投前要先用手划水,让鱼上浮、集群后才能边投喂,边观察,尽量使其都能吃到食物。
为了增加商品鱼的肥满度,有些鱼类如牙鲆等,可在出箱子上市前1~2个月投喂精加工饵料并添加7%~10%的鱼油。真鲷在养成出池前,为提高商品鱼的品质,可进行体色调整,一般在出售前2个月左右开始投些磷虾、糠虾等含有类胡萝卜素的饵料,使其体色变红,也可用遮光来抑制鱼体黑色素的出现,使真鲷保持自然海区中的红色。
2.附着物的清除 养殖用网箱长期置于海水中极易被一些生物所附着,从而增加了网箱的重量,影响了网箱内水体的交换。如何清除和防止生物的附着,已成为网箱养殖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和措施。常见的附着生物有牡蛎、藤壶、海鞘、贻贝、水云、浒苔、附着硅藻等。清除的办法是通过更换网衣解决。换下的网衣经日晒、拍打,以清除上面的附着生物。用硫酸铜溶液浸泡换下来的网衣,可以除去附着生物,其方法是:用硫酸铜3~4千克,甲酸10~15升,加淡水400升。然后放入网衣浸泡2~3天,再冲洗干净。用防附着剂浸泡网衣,可以防止生物附着。但目前的防附着剂多具有一定毒性,往往对养殖鱼类有害。选择和研制合适的防附着剂,是当前国内外专家着意解决的问题。
3.更换网衣 为了使水流畅通并清除网衣上的附着物,伴随着鱼体的增长,不断进行网衣更换,使网目不断扩大。如石斑鱼幼苗期下网,可用0.5厘米网目的网衣。当鱼体长到6~8厘米时,改用3厘米网目的网衣。当体重长到150~200克时,则换成5厘米网目的网衣。换网时,应首先将旧网解下一边,拉向另一边,然后把新网衣从空出的一边开始栓好,仅留相对的一边。再将旧网衣移入新网衣中,将旧网衣拉起,鱼则游入新网中。
4.分箱饲养 随着鱼体的增长,单位水体的负载不断加重,需定期进行分箱饲养。分箱疏散时要小心操作,且勿伤害鱼体,引起疾病感染和死亡。分箱时可按鱼体的大小、体质的强弱而分开饲养,以减少同类相残,并可分别对待,以促使其生长。有的鱼类要经过3~4次分箱。
5.日常观测 每天对海水温度、天气、风浪等进行观测,并做好记录。同时把当日各网箱的投饵种类、数量,鱼的活动情况、死鱼、病鱼等记录好。
要定期测量鱼体生长情况,一般每15~20天测量1次。随机抽取30~50尾,测量其体长和体重,并据此调整以后的投饵种类和数量。鱼体测量最好结合换网一并进行。
要结合每天2次投饵,检查网衣有无漏洞,框架、浮子、绠绳有无松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7~10天或大风前后,应潜水检查箱体、缆绳、木桩、锚等的完好情况,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