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白锈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48页(861字)

【释文】:

1.症状识别 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起初在叶背面生出稍隆起的白色至淡黄色近圆形呈不正形小疱斑,即孢子囊堆,表面稍有光泽,成熟后疱斑表皮破裂,散出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孢子囊。叶片正面呈现黄绿色边缘不清晰的不正形斑。植株抽薹时受害的花梗和花器畸形,弯曲肥大,其肉质茎上也出现乳白色疱状斑。

2.病原菌及传播途径 病害是由鞭毛菌亚门的白锈菌和大孢白锈菌真菌侵染而引起。病菌菌丝无隔,生长在寄主细胞间隙内。孢子囊梗短棍棒状,顶端链生孢子囊。孢子囊无色,卵圆形至球形,萌发产生5~18个具双鞭毛的游动孢子。卵孢子褐色,近球形,外壁有瘤状突起。两种白锈菌的孢子囊和卵孢子仅在大小上有区别。白锈菌的孢子囊和卵孢子稍小,大小分别为15.42微米×14.48微米和33~48微米×33~51微米,大孢白锈菌的孢子囊和卵孢子稍大,大小分别为20.03微米×18.18微米和45~61.25微米×50~67.5微米。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借浇水从气孔侵入寄主。病部产生孢子囊后进行再侵染。

3.发病条件 白锈菌在0~25℃均可萌发。棚室昼夜温差大、结露重、相对湿度高、连作或偏施氮肥、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病害重。

4.防治方法

(1)轮作 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实行隔年轮作。

(2)清除病残体 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株,带到棚室外烧毁或深埋,减少菌源。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公顷棚室喷液750千克。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防治1~2次。

上一篇:茄子黄萎病 下一篇:茄子病毒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