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吻鮠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淡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26页(1092字)

(图1-19) 俗称江团、鮠,在分类学上隶属鲇形目、鮠科、鮠属。长吻鮠是我国名贵的淡水鱼类,分布于长江水系,向北达黄河,向南可至闽江水系。在长江上游及支流,长吻鮠是重要的经济鱼类,产量较高,而湖北的石首,四川的乐山、北碚、南充、蓬安等地为有名的产区。长吻鮠肉质细嫩,肉味鲜美,含脂量高,鳔特别肥厚,新鲜时为银白色,干制后为名贵鱼肚,食者无不称赞,有“不食江团,不知鱼味”之说。特别是湖北石首的“笔架鱼肚”,素享盛名,常作为高级宴席上的佳肴。

图1-19 长吻鮠

长吻鮠头大尾小,体长为体高的4~6倍,体形呈纺锤形。体色多为灰白色或灰黑色,背部稍带灰色,腹部白色,各鳍青灰色,池养长吻鮠体色比江河长吻鮠略深。吻呈圆锥形,并向前显着地突出。口下位,呈新月形,唇特别肥厚。眼小。须4对,较短小。前后鼻孔相距很远,鼻须位于后鼻孔上。鳃膜不与颊部相连。上下颌均具有锋利的齿。鱼体光滑无鳞,皮肤具有发达的黏液细胞,受惊应激能分泌大量透明黏液。侧线平直。背鳍和胸鳍具鳍棘,其后缘具发达的锯齿。背鳍后方有一肥厚的脂鳍。尾鳍叉形。

长吻鮠为江河底层的肉食性鱼类,平时在水流较缓的河口、深潭内活动,冬季在干流深水处或水下乱石的夹缝中越冬,喜夜间捕食。幼鱼主食水生昆虫,兼吃植物。成鱼食性广泛,除捕食鳑鲏、麦穗鱼等小型鱼类外,还摄食虾、蟹及其他甲壳类、螺类、水生昆虫和水蚯蚓等。在上述饲料资源丰富的河段,长吻鮠产量也高。长吻鮠个体大,生长快,一般捕捞的长吻鮠体重1~2千克,最大个体达13千克。

长吻鮠第一次性成熟年龄一般为4龄,最小年龄为3龄。南方气温高生长期长,性成熟比北方提前。性成熟雄性个体要大于雌性个体。长吻鮠相对怀卵量较小,一般每千克亲鱼体重只有6500~14000粒。生殖期较长,一般在3~6月,4~5月为产卵盛期。亲鱼在江底急流砂石中产卵,卵呈橙黄色,黏性,粘在河底砂石上孵化。在5月中下旬,水温较高时,受精卵2天就能孵化出鱼苗。亲鱼有护卵习性。

长吻鮠虽然是肉食鱼类,但在食谱中多是经济价值较低的小型鱼类和底栖无脊椎动物,因此,可在野杂鱼和底栖动物较多的水库、池塘、河道中养殖。20世纪80年代以来,四川省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积极开展长吻鮠人工养殖试验,获得成功,使长吻鮠成为池塘养殖的名贵水产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