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实用补液手册》第265页(1707字)

【概念】

急性脊髓炎是指非特异性局限于脊髓数个节段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症。临床特点为病变脊髓节段水平以下肢体瘫痪;各种感觉丧失,膀胱、直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诊断要点】

1.临床特点①病前数天或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疫苗接种史;②急性起病,多见于青壮年;③迅速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表现(在病变相应部位出现背痛或胸腹束带感等神经根刺激症状),即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痉挛性瘫痪(在脊髓休克期,为弛缓性瘫痪),以及各种感觉缺失和括约肌功能障碍;③在上升性脊髓炎,病变平面迅速上升,可波及延髓,常在数小时或1~2d内出现四肢瘫痪、呼吸困难、高热、延髓麻痹等,常致死亡。

2.实验室检查①周围血象正常或稍高;②脑脊液压力不高,无阻塞,细胞蛋白可正常或轻度增高;③脊髓造影或MRI成像可见病变部位脊髓增粗等改变。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抗病毒治疗。

(2)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及口服给药。

(3)脱水减轻脊髓水肿:给予甘露醇等脱水治疗。

(4)神经营养改善脊髓循环状态:给予维生素及神经营养药物。

(5)防治并发症:如继发肺部、泌尿系感染,可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加强护理,防治褥疮。

(6)恢复期加强康复治疗,促进功能恢复。

【补液方法】

(1)10% GS100ml,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

(2)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每12h用1次。

(3)NS300ml,青霉素800万单位,静脉滴注,每日1次;也可选用其他抗生素。

(4)低分子右旋糖酐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5)10% GS300ml,三磷酸腺苷40mg,辅酶A100单位,细胞色素C3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

【注意事项】

急性脊髓炎可能为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种后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所以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已长期而广泛地用于治疗此病。按上述剂量静脉滴注7~l0d,随病情好转改为口服泼尼松10mg,每日3次,逐渐减量,一般疗程用2~4周。

另外,急性期脊髓多有水肿,用甘露醇可解除水肿,进而减少脊髓的损伤,促进功能的恢复。一般使用3~5d。在实施补液过程中,除甘露醇要快速滴入(30min以内)以达到脱水作用外,其余液体均维持在每分钟40~60滴为宜,以防发生不测。

低分子右旋糖酐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用以改变病变部分脊髓的血液循环。

另外,抗生素的使用宜根据继发感染的细菌种类选用或及时调整敏感药物,青霉素及细胞色素C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

如无严重并发症,通常在3~6个月内可恢复到生活自理。如发生褥疮、肺部或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则往往影响病情恢复或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部分患者可死于并发症。上升性脊髓炎患者往往于短期内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