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坏死性肠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实用补液手册》第323页(1272字)

【概念】

急性坏死性肠炎是一种好发于小肠的局限性急性出血坏死性炎症,常发生在空肠或回肠,甚至整个小肠。病变肠管常呈节段性肠壁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广泛出血、坏死和溃疡形成,甚至穿孔,病因尚不清楚。

【诊断要点】

1.临床特点①常发病于夏秋季,有不洁饮食史。②起病急剧,表现为急性腹痛,呈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疼痛,伴有阵发性加剧。③有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和腥臭血便,重症患者可出现休克。④体检:患者有脱水征,体温38~40℃,腹部略膨隆,全腹均有压痛,但常以右下腹部较重。肠坏死或穿孔者有局限性腹膜炎体征,肠鸣音减弱。

2.辅助检查

(1)X线检查:腹部平片可见肠间隙增宽,肠管内缘模糊不清,小肠胀气,有的部位狭窄并僵直。肠梗阻者可见小液平。肠管坏死者坏死肠袢可出现不规则致密阴影。

(2)肠镜:粘膜下层水肿,血管扩张充血并有出血,病灶周围有大量炎细胞浸润。

3.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治疗原则】

(1)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加强全身支持疗法,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应用广谱抗生素如甲硝唑和抗休克治疗。

(2)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根据全身情况和肠管病变严重程度而定。手术指征:①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有肠坏死或穿孔的可能;②有肠梗阻表现经非手术治疗不见好转;③有反复肠道大量出血,非手术治疗无法控制;④经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全身中毒症状不见好转,并有休克倾向,而局部体征持续加重。

【补液及治疗】

(1)10% GS500ml,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3g,10%氯化钾1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

(2)甲硝唑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

(3)0.9% NS500ml,维生素C2g,维生素B60.1g,10%氯化钾1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

(4)10% GS500ml,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0.4g,静脉滴注,每日1次。

(5)5%碳酸氢钠2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6)视出血量间断输血或血浆。

上一篇:肠梗阻 下一篇:临床实用补液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