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实用补液手册》第493页(2160字)

【概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neonatal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NIE)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导致缺氧引起脑部病变。严重者可造成新生儿早期不可逆性的脑损害,包括智能低下,脑性瘫痪、癫痫及共济失调等。

【诊断要点】

1.临床特点①具有明确的围产期窒息史,如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尤其是重度窒息,Apgar评分1min <3分,5min <5

分)等。②生后12h内出现神经系统异常症状:意识障碍、过度兴奋(如肢体颤抖、睁眼时间长、凝视等)、嗜睡、昏睡,甚至昏迷;肢体肌张力改变,如减弱和松软;拥抱反射过分活跃、减弱或消失,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③病情较重者可有惊厥,表现为面部、肢体不规则、不固定的节律性抽动、眼球凝视、震颤伴有呼吸暂停,面色紫绀。重症患儿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改变、间歇性肌张力增强等脑干损伤表现。

临床分度:见表5-3。

表5-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

2.辅助检查

(1)脑电图:患儿可出现背景波变异性缺失,惊厥活动及低电压,重度表现爆发性抑制波形、等电位。

(2)B超检查:①颅内出血:室管膜下出血可在尾状核头部区域探及团块状强回声,并向侧脑室扩展。②脑梗死:表现为毛玻璃状或典型楔形轮廓、强回声。后期可呈现囊腔样无回声区。③脑室旁白质软化:表现为该区域大小不等强回声区,回声渐弱,直至无回声,说明囊腔形成,是估价预后的敏感指标。

(3)CT检查:按照白质低密度范围分成3度:①轻度:散在、局灶白质低密度影分布于2个脑叶。②中度:白质低密度影超过2个脑叶,白质灰质对比模糊。③重度:弥漫性白质低密度影,灰质白质界限丧失,侧脑室狭窄受压。中、重度常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或脑实质出血。

【治疗原则】

维持充分的通气;限制补液量;控制惊厥,改善脑水肿;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

【补液及治疗】

1.限制补液量,维持正常血糖 新生儿在生后第1天少尿时补液量60ml/(kg·d),若无尿则减少至40ml/(kg·d)。输液速度控制在3ml/(kg·h),病情好转可增至4ml/(kg·h)。葡萄糖的摄入量10~12g/(kg·d)。

注意:①由于液体量的限制,通常要用大于10% GS静脉滴注,速度为6~8mg/(kg·min),并定时监测血糖;②过分的液体限制可能导致血容量减少,并发低血压。

2.机械性通气 当PaCO2>50mmHg(6.67kPa)时酌情使用机械通气,并将PaCO2维持在30~35mmHg(4.0~4.67kPa)。

3.控制惊厥

(1)首选药物苯巴比妥,负荷量15~20mg/kg,2~3min内静脉注射,持续惊厥者可追加5mg/kg,1~2次。次日用维持量5mg/(kg·d),分2次静滴共3~5d,有条件可测血药浓度。

(2)如为低血糖所致惊厥,可静脉注射25% GS2~4ml/kg,然后用5%~10% GS8~10ml/(kg·min)速度维持静脉滴注。若为低血钙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2ml/kg。若为低镁血症可静脉注射2%硫酸镁2ml/kg。

4.治疗脑水肿 有明显颅内高压表现者用甘露醇,剂量0.5g/kg,根据病情每6~8h用1次,3~5d停用。

5.改善脑功能

(1)胞二磷胆碱:剂量100~125mg,加入5%~10% GS中静滴,每日1次,生后第3天开始,疗程10d。

(2)脑活素:剂量2ml溶于5%~10% GS50ml静滴,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

6.高压氧治疗 也是治疗方法之一。

7.支持疗法 供氧、纠正酸中毒、纠正低血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