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叶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4页(1414字)

【药物出处】:《药性论》

【概述】本品又名苏叶、皱紫苏、赤苏、紫菜。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的叶(或带嫩枝)。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于湖北、河南、四川、江苏、广西、广东、浙江、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夏季枝叶茂盛时收割,摊在地上或悬于通风处阴干,干后将叶摘下。

【药性】味辛,性温。归肺、脾经。

【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安胎,解毒。

【应用】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无汗,常配伍羌活、防风同用,方如苏羌达表汤;若表寒兼咳嗽者,多配前胡、杏仁、桔梗等同用,方如杏苏散;若外感风寒,内有气滞,胸脘满闷,恶心嗳逆,可配陈皮、香附同用,方如香苏散。

2.用于气滞、气逆诸证。若脾胃气滞,症见胸闷不舒,恶心呕吐等,常配陈皮、半夏、藿香等,方如藿香正气散;若气滞痰凝,咽中似有物阻,常配半夏、厚朴同用;若湿热中阻,胃气上逆而见呕吐反胃,可配黄连等同用;若痰浊阻肺,肺气上逆而见咳喘痰多,多配杏仁、莱菔子同用。

3.用于胎动不安,妊娠恶阻,常配陈皮、木香、砂仁等同用。

4.用于解蟹毒,可单味煎服,或配生姜同用。此外,外用煎汤熏洗,可治阴囊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9g;或捣汁冲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气虚表证或胃热呕吐忌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紫苏叶含挥发油,成分主要有紫苏醛、柠檬烯、β-丁香烯、α-香柑油烯及苦樟醇等。野紫苏叶亦含挥发油,其成分主要有紫苏酮、左旋紫苏醛、二氢紫苏醇、α-蒎烯、β-蒎烯、樟烯、右旋柠檬烯、左旋芳樟醇、薄荷醇、薄荷酮、丁香油酚、莳萝油脑、肉豆蔻醚等。

2.药理作用 紫苏能减少支气管分泌物,缓解支气管痉挛,并有明显的镇咳与祛痰作用;紫苏叶水提取物及野紫苏的甲醇提取物有一定的镇静作用,煎剂和浸剂口服对家有微弱的解热作用;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浸膏对真菌有抑制作用;野紫苏注射液对动物局部创面有收敛止血作用,并能缩短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其有效成分可能是缩合鞣质;能抑制ADP或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紫苏油有升高兔血糖作用;紫苏叶的乙醇提取物能增强脾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相反乙醇提取物和紫苏醛有免疫抑制作用;紫苏叶对放射性皮肤损坏有保护作用,还有显着的抗氧化作用。

3.临床报道 宫颈出血:将紫苏叶制成水提取液(1ml含原生药2g),消毒后再以此液浸润擦镜头纸、棉球或纱布,贴敷宫颈出血处。共治疗108例,以息肉摘除或活检创面出血为主,总有效率达79.63% 。[中医杂志,1988,(8):49]

上一篇:辛夷 下一篇:细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