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85页(882字)

【药物出处】:《新修本草》

【概述】本品又名樗白皮、樗皮、臭椿皮、苦椿皮。为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的根皮或干皮。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北、河北及天津、北京等地,以浙江、河北产量大。全年均可剥取,晒干,或刮去粗皮晒干。

【药性】味苦、涩,性寒。归大肠、胃、肝经。

【功效】清热燥湿,涩肠止带,止血,杀虫。

【应用】

1.用于湿热泻痢,久泄久痢。治热毒初痢,多配黄连、黄柏、黄芩同用;治泻痢日久,肠虚不固,当配诃子、丁香同用,方如诃黎勒丸。

2.用于崩漏,便血,痔疮下血,带下。治阴虚血热,崩漏不止,可配白芍、黄芩、龟板同用,方如固经丸;治肠风便血,常与地榆同用,方如地榆散。治白带过多,若属下焦湿热者,多配黄柏、山栀、车前子同用,属脾虚不固者,常配白术、茯苓同用。

3.用于蛔虫病及疮癣。治蛔虫腹痛,可配使君子、苦楝皮共用;治皮肤疮癣,可煎汤外洗,或熬膏涂敷。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研末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熬膏涂。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禁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树皮含臭椿苦酮、臭椿苦内酯、乙酰臭椿苦内酯、苦木素、新苦木素等;根皮中含臭椿苦内酯、乙酰臭椿苦内酯、臭椿双内酯、丁香酸、香草酸、β-谷甾醇、壬二酸、D-甘露醇、苦楝素、鞣质、赭红等。

2.药理作用 臭椿苦酮有较强的抗阿米巴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