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149页(1385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概述】本品又名生地、生地黄、鲜地黄、鲜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以河南南温县、博爱、武陟、孟县等地产量大、质量佳。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
【药性】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用】
1.用于温病热入营分,高热神昏,斑疹隐隐,口不渴,舌红绛,可配金银花、丹皮、赤芍等同用,方如清营汤、犀角地黄汤;若热病壮热烦渴,或热病后期,阴伤烦渴,可用鲜生地捣汁饮,或与麦冬汁、蜂蜜同用。
2.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症。如心肺热盛,吐血衄血,常与生荷叶、生侧柏叶、生艾叶同用,方如四生丸;若下焦血热,血淋尿血,可与白茅根、大蓟、小蓟等配用;治妇人崩漏下血,可配益母草同煎服。
3.用于阴虚内热,骨蒸潮热,可配知母、地骨皮等同用,方如地黄膏;若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津已伤,邪伏阴分,症见夜热早凉,舌红脉数,可配青蒿、鳖甲、知母等同用,方如青蒿鳖甲汤。
4.用于热病津伤口渴或阴虚内热消渴。治津伤口渴,可配麦冬、沙参、玉竹等同用,方如益胃汤;治内热消渴,多配山药、山萸肉、枸杞子、太子参等同用,亦可用鲜生地汁配藕汁、芦根汁等同饮服。
5.用于肠燥便秘,可配玄参、麦冬等同用,方如增液汤。
此外,生地黄还可用于口舌生疮、白喉、咽痛、目赤肿痛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鲜品12~30g;捣汁或熬膏。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涂。
【使用注意】胃虚食少、脾虚有湿者慎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地黄的化学成分以苷类为主,其中又以环烯醚萜苷类为主。从鲜生地黄中已分离得益母草苷、桃叶珊瑚苷、梓醇、地黄苷A、B、C、D等十余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以梓醇含量最高;并含D-葡萄糖、D-半乳糖、蔗糖、水苏糖等糖类,以水苏糖含量最高。另含有二十多种氨基酸、葡萄糖胺、D-甘露醇、磷酸、β谷甾醇、胡萝卜苷及无机元素等。
2.药理作用 生地黄水煎剂对小鼠脾脏中玫瑰花形成细胞具明显抑制作用,可明显促进刀豆球蛋白-A-活化的脾淋巴细胞D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对人的淋巴细胞转化有促进作用;生地黄能纠正甲亢大鼠肾脏-β-受体数量的增加,使甲状腺功能恢复到正常;生地黄有加快小鼠多能造血干细胞、骨髓粒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