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518页(2165字)

【药物出处】:《本经逢原》

【概述】本品又名真珠、蚌珠、药珠、珠子。为珍珠贝科动物氏珍珠贝 Pteria martensii(Dunker)、蚌科动物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Lea)或褶纹冠蚌Cristariaplicata(Leach)等双壳类动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前一种为海水珍珠,主产于广东、广西、台湾等地;后两种为淡水珍珠,主产于黑江、江苏、安徽等地。全年可采,从水中捞取蚌,剖取珍珠,洗净,干燥。

【药性】味甘、咸,性寒。归心、肝经。

【功效】安神定惊,清肝明目,解毒生肌。

【应用】

1.用于惊悸,怔忡,失眠。可单用珍珠粉吞服或用蜂蜜调服,如惊悸、失眠因痰热引起者,可配朱砂、琥珀、天竺黄等同用,方如金泊镇心丸;如气血不足而致者,可配人参、当归、茯神、酸枣仁等同用。

2.用于惊风,癫痫,抽搐。如小儿急惊风或痰热而引起的癫痫抽搐,多配生地黄、黄连、胆南星、黄等同用;如高热引起的神昏抽搐,可配石膏、黄连、连翘、丹皮等同用。

3.用于目赤肿痛,翳膜障睛。如肝经风热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睛生翳膜,常配青葙子、菊花、石决明等同用,方如真珠散;若肝虚有热而目赤翳障涩痛,可配炉甘石、冰片等研极细末点眼。

4.用于口舌生疮,咽喉疼痛。治口疮,多与硼砂、青黛、冰片、黄连等同用,研末掺患处;治咽喉肿痛,牙疳蚀烂,可与牛黄共研为末,吹患处。

5.用于疮疡久不收口,与炉甘石、琥珀、冰片、煅龙骨等共研末撒患处,有较好的收口作用。

此外,珍珠还有清热化痰之功,常配川贝母、牛黄、天竺黄、胆南星等,可用于小儿支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珍珠与牡蛎同煮后,去牡蛎制丸服,可治虚劳梦泄。现常用珍珠粉制成化妆品,有祛斑护肤之效。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每次0.1~0.3g,多入丸剂,不入汤剂。外用:适量,研末撒、点眼或吹喉。

【使用注意】孕妇慎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含多种无机元素,以碳酸钙为主,其次为硅、钠、镁。珍珠角蛋白中含有16种氨基酸,以丙氨酸和甘氨酸的含量较高,其次为天冬氨酸、亮氨酸和精氨酸等。

2.药理作用 珍珠粉有延缓衰老作用,能使家蚕幼虫期显着缩短,成虫期较大幅度地延长;腹腔注射珍珠粉混悬液能使心肌和脑组织的脂褐素明显降低;珍珠中的总卟啉成分小腹腔注射对肉瘤S18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珍珠粉可促进创面肉芽增生,明显缩短创面长出新鲜肉芽组织的时间。

3.临床报道 ① 高血压病:用速溶珍珠粉胶囊治疗收缩压、舒张压均高者21例,结果对收缩压有效者10例,对舒张压显效者13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5%(P<0.01)。[湖南中医杂志,1995,11(3):8]② 内伤头痛:口服珍珠安神胶囊每次1粒,每日2次,重症者2粒,每日2次,饭后服。共治疗38例,15天后完全缓解26例(72.22%),中度缓解5例(13.89%),轻度缓解 4-例(11.11%),无效 3-例(13.95%),总有效率86.05% 。[中国中医急症,2003,12(2):170]③ 褥疮:用经高压灭菌后的珍珠粉均匀撒布于溃疡面上,无菌纱布包扎,每日1次,至溃疡愈合为止。共治疗溃疡期褥疮21例,结果创面愈合19例,效果不明显2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2):87]④小儿口腔溃疡:用珍珠粉每次0.05~0.1g,每日3~4次,外敷患处或口服0.1g,每日3次。共治疗60例,结果显效47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 。[光明中医,1998,13(77):53]⑤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用珍珠明目滴眼液滴眼,对点状HSK每1小时滴1次,对树枝状或地图状 HSK 病人每小时滴2次。共治疗32例,结果浅层型25例,全部治愈;深层型7例,治愈5例,好转2例。[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5,13(12):765]⑥外伤性皮肤缺损:局部消毒后用珍珠粉涂于患处,每日1次。共治疗50例,治愈率为100% 。[河北中医,1991,13(5):20]⑦ 宫颈糜烂:局部消毒后将珍珠粉0.1~0.2g均匀喷在糜烂面上,用干棉球或干纱布压迫,使药物与糜烂面充分接触,每日1剂。共治疗64例,治愈37例,显效14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 。[新药与临床,1992,11(5):29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