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671页(1951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概述】本品又名玄及、会及、五梅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 Baill.的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主产于辽宁、黑江、吉林,河北、内蒙古等地亦产。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及杂质。

【药性】味酸、甘,性温。归肺、肾、心经。

【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应用】

1.用于久咳虚喘。治肺虚久咳久喘,可以和人参、黄芪、紫菀配伍;若肺肾两虚,肾不纳气,呼多吸少,喘咳不得平卧,常配山茱萸、熟地黄、山药等同用;若治寒饮咳喘,常配麻黄、细辛、干姜等同用,方如小青龙汤。

2.用于遗精,滑精,久泻,久痢。治肾虚精关不固而见遗精、滑精,单用本品同蜂蜜熬膏,或加桑螵蛸、金樱子、山茱萸等同用;若脾肾阳虚,久泻久痢,可配吴茱萸同炒香研末,米汤送服,方如五味子散;或配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同用,方如四神丸。

3.用于气津两伤之气短口渴、自汗、盗汗,烦热。如夏月伤暑或热病后期,见汗多体倦、气短口渴、脉虚弱,常与人参、麦冬同用;治小儿夏季热,可与荷叶、生地、西瓜皮等药配伍;治虚汗不止,无论气虚自汗,还是阴虚盗汗均可使用,常与人参、麻黄根、牡蛎等配伍;若治阴虚内热,或气阴不足的消渴证,可与黄芪、山药、知母等配用。

4.用于阴血不足,心失所养而致心悸,失眠,多梦,单用或配人参、茯神、麦冬、酸枣仁等同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研末吞服,1~3g;或入丸、散、膏剂。敛肺止咳用量宜小,而安神、滋补等用量宜稍大。

【使用注意】外有表邪、内有实热者及咳嗽初起者禁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五味子含木脂素,挥发油,有机酸类,柠檬醛,β-谷甾醇,维生素C、E等。

2.药理作用 五味子对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有双向调节作用;对呼吸系统有兴奋作用,能镇咳祛痰;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能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能促进胆汁分泌,对胃液分泌有调节作用,并可抑制胃蠕动;具有同人参类似的适应原样作用,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对各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并能抗病毒生长。

3.临床报道 ① 肝胆管泥沙样结石:用五味子300g,研为细末,每服6g,每日3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6例,排石率为64% 。[中医杂志,1998,39(6):326]② 支气管哮喘发作:用生五味子研细末,过筛,加70% 酒精适量,调成糊状,取如鸽蛋大,贴敷神阙穴上,覆盖塑料薄膜,胶布固定。睡前敷,晨起去,20天为1个疗程。共观察20例,3个疗程后临床控制7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5% 。[中医杂志,1998,39(6):326] ③ 盗汗:取五味子、五倍子等量,研细末后加入70% 乙醇适量,调成厚糊状,敷于肚脐正中,24小时换药1次。共治疗50例,总有效率达91% 。[中药通报,1986,(5):58]④ 慢性病毒性肝炎:取五味子制成胶囊或炼蜜为丸,每次3g,每日3次,用开水冲服,共治疗47例;对照组用联苯双酯10粒,每日3次,共治疗37例,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两组在症状改善率方面疗效相似(P>0.05),各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01)。[湖北中医杂志,2000,22(1):32] ⑤ 氯氮平的便秘副反应:用五味子10~15g,开水浸泡20分钟,代茶饮用,每日4~6次,每次约200ml共治疗42例,结果痊愈31例,进步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3.3% 。[天津中医,1998,15(3):116]

附药:南五味子Nanwuweizi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的成熟果实。药性、功效、应用、用法均同“五味子”,故亦可作“五味子”入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