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儿科疾病诊疗手册》第168页(2612字)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ever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是由于T细胞及B细胞发育障碍,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均存在有严重缺陷的一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各种获得性免疫功能均明显丧失,除非成功地进行免疫重建或无菌隔离,患者常于2岁内因严重感染而夭折。

【病因】

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X连锁遗传。

【发病机制】

其发病与胸腺发育不全、骨髓干细胞缺陷有关。患者的胸腺小,发育差,皮质、髓质无差别,胸腺淋巴细胞缺如,淋巴结滤泡和副皮质区(胸腺依赖区)均见不到淋巴细胞,扁桃体、肠集合淋巴结均极度发育不良。骨髓对胸腺素不敏感,淋巴样干细胞成熟障碍,导致干细胞不能发育成为具有免疫活性的T细胞和B细胞,外周B淋巴细胞数可正常,但不能分泌Ig,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极低,细胞免疫功能几乎完全丧失。也有人提出发病机制是自身免疫。

【病理】

有以下改变:①本病患者胸腺发育不良或缺如,胸腺小叶小,仅有小梭状细胞,缺乏淋巴细胞和胸腺小体,皮质和髓质分界不清。②淋巴结主要合网状细胞和结缔组织,缺乏生发中性、浆细胞和淋巴细胞。③直肠黏膜下层缺乏淋巴组织和浆细胞,肠道固有层中 poyer淋巴组织、阑尾的淋巴结构基本消失。④扁桃体、腺样体和脾发育不良。⑤骨髓内缺少淋巴母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

【分类】

有4种类型,即瑞士型无丙种免疫球蛋白血症、性连淋巴细胞减少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Gitlin型)、网状组织发育不良和腺苷脱氨酶缺乏症,从狭义上讲,SCID只指前两种。从遗传性分,可分性连遗传型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两种。

【临床表现】

1.严重感染 新生儿期即可发生鹅口疮、皮肤真菌感染。于出生3个月后,开始发生各种难以控制的感染,反复发生中耳炎、肺炎、败血症、脓皮病等细菌感染,以及水痘、麻疹、巨细胞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各种条件致病菌感染也较为常见。各种活菌苗及减毒活疫苗接种后,均可引起严重的全身反应,应注意避免。

2.消化功能紊乱 大多数患者均有顽固不愈的慢性腹泻,其大便为水样、血性、呈黏脓性,多继发营养不良,甚至影响生长发育。

3.皮肤损害 尚可有斑丘疹、融合疹、脱屑、剥脱性皮炎、上皮坏死等多种皮肤损害。

4.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 通过胎盘获得的母体免疫活性细胞、或输注未经照射的血液、或未配型的骨髓,均可发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常于输注后5~21d,出现皮疹、黄疸、腹泻、呼吸急促、心律失常、高血压等表现。易并发甲状腺功能低下、溶血性贫血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以及淋巴系统肿瘤等。

【诊断】

1.临床表现 多在6个月内发病,症状明显。

2.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1.5×109/L)、T细胞数及 B细胞数均明显减少,尤其是缺乏小淋巴细胞,可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贫血。

(2)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检查:均显着低下,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极低,IgG常<2g/L,IgA、IgM 常测不出。各种免疫接种后,不产生特异抗体。淋巴细胞对致裂原刺激反应、同种异体细胞反应均极低,迟发型超敏皮肤反应、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均呈阴性反应,NK 细胞活性低下。血清C1q仅为正常值的1/3。

3.胸部X线平片检查 不能察见胸腺影,鼻咽部侧位平片检查,不能察见增殖腺组织。

4.骨髓象及其他 骨髓中浆细胞、淋巴细胞、淋巴母细胞均显着减少。淋巴结、脾、扁桃体和肠道固有层均缺少淋巴生发中心、浆细胞和淋巴细胞。胸腺发育很差,由上皮性间质细胞小叶组成,皮质、髓质分界不清,缺乏淋巴细胞和胸腺小体,而网状细胞层增多。直肠黏膜下层淋巴组织、浆细胞缺如。

【治疗】

1.免疫重建 输注同型主要组织相容抗原骨髓,成功后,可使患者的免疫缺损得到纠正。一般应用有核骨髓细胞106~108/kg静脉注射。即使是选用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完全相同的供髓者,但还有次要组织相容抗原可能的差异,而发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为此在输注的第1、3、6、11d,分别给予甲氨蝶呤10mg/m2,术前不需给予免疫抑制措施。若不能得到HLA同型骨髓,可用15周以下胎肝单独移植,或同时植入胎儿胸腺或胸腺上皮细胞。免疫重建后,如仍缺乏 B细胞免疫者,须定期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

2.免疫替代 一般应用两种球蛋白,(每次25mg/kg,1~2周/次),但不能获得根治效果。若予输血时,应输注除去白细胞的血液,或经30Gy放射线照射处理过的保存血液,以防止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3.其他 要预防各种感染,一旦发生感染,要有针对性的采用有效措施,进行抗菌、抗病毒、抗真菌、抗原虫等治疗,避免应用活疫苗和活菌苗。

【预后】

本病预后不良,多于1~2岁内合并严重感染或其他疾病死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