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思想的讨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120页(1084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经济学界的思想空前活跃。《人民日报》在1979年辟了关于农业思想的讨论专栏和关于怎样加快农业发展的讨论专栏。在农业发展的观念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如:保持农业生态平衡,改善食物构成,以农村全面建设代替过去的农田基本建设,从农工商综合经营的思想进到建立经济技术教育综合体系的思想等(童大林:《中国农业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中国农业年鉴》1980年)。若峰在《是“以粮为纲”,还是因地制宜》(《光明日报》1979年12月8日)一文中,批评了“以粮为纲”导致不能因地制宜的错误。石山在《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是农业现代化的起点》(《人民日报》1979年8月5日)中,批判了“以粮为纲”是违背自然规律,在《我国农业高速度发展的突破口在哪里》(《农业经济问题》1980年第2期)中,提出改变我国农业种种矛盾的突破口是畜牧业,认为要克服片面抓粮食和只从现有15亿亩耕地上搞农业的做法,主张充分利用耕地以外的各种自然资源。侯学煜在《对发展我国农业的一些意见》(《人民日报》1979年7月26日)中,认为发展农林牧副业必须符合生态规律,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应以畜牧业为主,在《如何看待粮食增产问题》(《人民日报》1981年3月6日)中,他又提出“大粮食”观点,认为要把肉、蛋、奶、、大豆、花生、蔬菜、水果和干果等都看做粮食,才能够使农、林、牧、渔各业得到一齐发展。丁声俊在《十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仍然是第一件大事——必须注意发挥我国的粮食优势》(《光明日报》1981年1月17日)中提出了与此相反的观点,他认为只有在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才能够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和林、牧、渔等多种经营。关于我国农业落后原因的理论探讨,陈平在《单一小农经济结构是我国长期动乱贫穷的病根》(《人民日报》1979年11月16日)中认为是小农经济、单一农业、封闭经济造成的恶果。郝盛琦、李根蟠、秦其明在《树立现代化大农业的经营思想,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经济研究》1980年第3期)中,则认为应从封建社会的剥削压迫造成小农经济贫困落后上看待问题的根源。

【参考文献】:

《农业经济论丛》第1、2、3辑,农业出版社。

《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参考资料选编,农业出版社,1983年。

《中国农业年鉴》,农业出版社,1980,1981,1982,1983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