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的基础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168页(4326字)

与其它学科比较,图书馆学既是年轻的、发展中的学科,又是理论体系尚待完善的学科。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受到人们的重视,80年代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比之建国前、甚至“文革”前有较大的进展。

(一)图书馆学对象与定义 早在50年代中期对此问题就开始讨论。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不同的观点:

1.图书馆学所研究的是图书馆事业与要素 1957年刘国钧提出“图书馆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图书馆事业及其各个组成要素”,而图书馆事业的要素是指图书、读者、领导和干部、建筑与设备、工作方法(刘国钧:《什么是图书馆学》,《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通讯》1957年第1期)。后来修正为图书、读者、图书馆组织、图书馆方法(朱天俊:《关于“什么是图书馆学”一文的讨论情况》,《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57年第3斯)。这是1934年他本人在《图书馆学要旨》一书中所提出的图书、人员、方法和设备四要素的补充;也是20年代陶述先提出的书籍、馆员、读者,30年代初杜定友提出的书、人、法三要素的发展。

2.图书馆学所研究的是图书馆的特有矛盾 这是从图书馆工作基本矛盾问题讨论中引伸出的一种观点。根据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所提出的“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的论点,分别提出: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收藏与利用的矛盾(黄忠宗:《图书馆学导论》,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印行,1986年);另一说法,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管理与利用的矛盾(曾一:《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初步探讨》,《新疆图书馆学会会刊》1980年创刊号)。前者认为收藏与利用正确反映了图书馆领域特有的矛盾,规定着图书馆特有的本质,是图书馆学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根本点;而管理与利用在图书馆以外许多领域内是共同存在的,它不是图书馆发展的根据,更不是图书馆学得以与其它学科区别开来的本质特征。后者认为管理与利用是图书馆的主要矛盾,存在于图书馆活动的一切过程,贯穿这一切过程的始终,因而构成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而收藏与利用,只反映了图书馆工作的一个方面、一个环节的矛盾,是从属于管理与利用这一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

3.图书馆学所研究的是图书馆事业或图书馆活动规律 有三种提法:一种提法为:“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事业的发生发展、组织形式以及它的工作规律的一门科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图书馆学基础》,商务印书馆,1981年);另一种提法为:“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活动的发生发展规律、组织方式、工作原理和方法技术的科学”;(张欣毅、刘迅:《层次说一我们对图书馆学研究的认识》,《图书馆学刊》1982年第3期);第三种提法为:“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和图书馆事业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桑健:《图书馆学概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

4.图书馆学所研究的是文献信息交流 图书馆工作是通过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完成其各项基本职能的,而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归根到底是文献信息的交流与利用。所以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进行文献信息交流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系等编:《理论图书馆学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

对上述四种观点,近年来有些人认为,意见分歧往往是认识过程中的差异,并非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尽管提法不一,但都落脚于图书馆事业之上。因此有人认为“仍可概括出带有一般倾向性的看法”,提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事业及其它与之相关的因素”。他所说的“相关因素”,包括图书馆事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图书馆自身的结构与它在社会信息交流系统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它的作用机制。不仅要研究图书馆及图书馆事业整体,也要研究它们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研究文献、知识、情报等(吴慰慈、邵巍:《图书馆学概论》,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年)。

也有人指出,长期以来把对图书馆这一社会实体的研究看作为图书馆学的唯一对象,又往往把图书馆活动看作是处理文献和利用文献的过程,因而图书馆学研究也就局限于对工作环节、技术操作方法或图书馆事业的描述,研究的范畴也只是停留在对现有活动所提供的经验认识水平上。他们认为至今还没有一个核心基础理论规范,因而就不容易在许多基本理论问题上取得一致的见解,形成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从而带动整个学科的发展(宓浩、黄纯元:《知识交流和交流的科学——关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建设》,《图书馆学基础理论论文集》,中国图书馆学会基础理论研究组编印,1986年)。

(二)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 建国以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般认为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党的文化教育理论、政策是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现在又有了新的提法,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1.情报交流 图书馆学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从情报意识交流的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图书馆学理论基本上是利用文献进行情报交流工作的经验的结晶(周文骏:《概论图书馆学》,《图书馆学研究》1983年第3期)。2.社会知识交流 图书馆活动的本质是社会知识交流。知识交流是一种普遍的人类社会现象。图书馆只是实现知识交流的一个社会实体,由此建立图书馆学基础结构,解释图书馆活动现象和探索未来的趋势(宓浩、黄纯元:《知识交流和交流的科学-关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建设》,《图书馆学基础理论论文集,中国图书馆学会基础理论研究组编印,1985年)。3.文献信息交流 文献信息交流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才出现并形成的一种人类高级的信息交流形态,由此建立图书馆学就可把图书馆活动置于更广阔的社会活动的背景之下,从而丰富图书馆学内容,拓宽图书馆学的研究领域(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系等编:《理论图书馆学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

近年来,还有人主张以“文化学”、“知识学”作为图书馆学的理论根据。

(三)图书馆学的性质、体系与研究方法 关于图书馆学的性质,历来说法不一。从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图书馆或图书馆事业看,图书馆事业属于人类社会现象之一,因此50年代开始就认为图书馆学应属于社会科学。当时也有人认为,从其内容去考察,图书馆学已远远超出社会科学范围,应属于综合性科学(朱天俊:《关于“什么是图书馆学”一文的讨论情况》,《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57年第3期)。70年代末、80年代以来,又有人提出,图书馆学应属于应用科学、综合技术学科、管理科学、应用社会科学。还有人认为,当图书馆学成为具有科学方法的科学时,它的贡献就更为广泛了(周文骏:《概论图书馆学》,《图书馆学研究》1983年第3期)。

多数人认为,研究图书馆学虽然要利用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但其一,这并未改变本学科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这一事实;其二,图书馆学同其它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形成边缘学科,这不能与图书馆学本身是不是综合性科学混为一谈;其三,进行图书馆工作,涉及到愈来愈多的学科知识,但不能把它与图书馆学内容等同起来,因而也就不能改变图书馆学是社会科学的性质。

近来,又有人认为图书馆学是一门具有多种属性的学科。分类标准不一,可得出不同的结论。从学科研究对象及其运动形式考虑,在现阶段它应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但根据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它可划分为应用科学或管理科学,但同时指出,图书馆学性质也在不断变化,未来图书馆学的性质,可能是综合性科学(吴慰慈、邵巍:《图书馆学概论》,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年)。

关于图书馆学的体系,多数人主张分为理论图书馆学、专门图书馆学、应用图书馆学与比较图书馆学。也有人认为可划分为理论图书馆学、技术图书馆学、应用图书馆学或普通图书馆学、专门图书馆学、比较图书馆学、应用图书馆学。这几种意见中,对同一名称的分支应包含哪些内容,说法也不一样。例如,有人认为理论图书馆学包括比较图书馆学,又有人把专门图书馆学并入理论图书馆学,而认为应用图书馆学实指专门图书馆学。

关于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较之建国前,人们的思路广阔,应用成效显着。不但普遍采用观察、调查、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传统方法,而且还使用系统方法以及相关学科所使用的方法,已初步形成按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以及专门方法所组成的分层次的方法论体系。特别是系统方法、统计数学的应用,更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

总之,上述有关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的种种不同意见:一方面说明各种观点是一定时代条件下的认识,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另一方面,也可清晰看到图书馆学研究的逐步深化,从图书馆个体研究走向图书馆事业研究;从图书馆外部现象的研究到图书馆内部本质的研究;从视图书馆为静止的、封闭的,提高认识到图书馆是发展的、开放的,因而逐渐从建国前偏重技术方法研究的倾向,转至科学理论的探讨,反映了图书馆学建设由经验阶段向理论阶段逐步转化的历程。

【参考文献】:

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图书馆系编:《图书馆学基础》,商务印书馆,1981年。

黄忠宗:《图书馆学导论》,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1986年。

桑健:《图书馆学概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

吴慰慈、邵巍:《图书馆学概论》,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年。

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系等编:《理论图书馆学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

中国图书馆学会基础理论研究组编:《图书馆学基础理论论文集》,1985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