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清之际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332页(1792字)

这是一个早就提出,但近几年讨论尤为热烈的重大问题。它实际上还包含清兵入关后的战争性质、清朝前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等内容。

有些同志认为,国家的统一是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明清之际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清兵人关并统一全国是当时三股政治势力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有些同志认为,明清之际的历史发展不能简单地用“统一”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一言以蔽之;清朝之所以能够消除其他两股政治势力,并最终夺取全国政权,是诸多因素促成的,其中偶然性和某种机遇起了很大作用。

关于清兵入关后所进行的战争性质问题,史学界也存在分歧。早在1955年,有人就提出清初满族贵族所进行的战争是侵略战争或征服战争(尚钺:《清代前期中国社会之停滞、变化和发展》,《教学与研究》1955年第6期)。有人则予以反驳:“把清政权的统治,看做是外国对中国的征服,这并非从阶级分析出发,而是从汉族与非汉族出发。”(刘大年:《论康熙》,《历史研究》1961年第3期)1985年9月,在长春举行的全国第三次清史学术讨论会上,这个问题又成为争论的焦点之一。部分人认为,清兵入关以后的战争是结束分裂恶战的统一战争;它虽然带有民族压迫和掠夺的消极因素,但从全国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看,付出一定的代价是不可避免的。另部分人却认为,不能把清入关后的战争一概称之为“统一战争”;满族贵族入主中原,残酷镇压农民军,推行民族高压政策,严重摧残社会生产力,纯粹是一场非正义的民族压迫战争。他们还认为,所谓清初的统一战争,主要应指康熙年间及其以后的事情,诸如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和平准战争等。

对于清朝前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人们的看法也不一致。有人认为,清前期200年,在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等方面,与我国历史上的汉、唐、宋、明时代相比并不逊色,它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前代所做不到的业绩。有的人则认为,清王朝建立后的政策措施,给濒于灭亡的封建制度注上了几针强心剂,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来看,实际起着阻碍社会前进的作用,使我国封建社会的解体过程延长了一个世纪。有的人主张对清朝的历史一分为二,清兵入关之初,曾给国内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但是,清朝的建立加强了我国各民族的关系,加速了兄弟民族间相互接近和融合的进程,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经过长期的发展,在清朝最后完成了。

【参考文献】:

李洵:《明清史》,人民出版社,1956年。

王钟翰:《清史杂考》,人民出版社,1957年。

郑天挺:《清史简述》,中华书局,1980年。

戴逸:《简明清史》,人民出版社,1980年。

辽宁《清史简编》编写组:《清史简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0年。

何龄修等:《封建贵族大地主的典型——孔府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周远廉:《清朝开国史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

张德泽:《清代国家机关考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年。

谢国桢:《明末清初的学风》,人民出版社,1982年。

郭蕴静:《清代经济史简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孙文良、李治亭:《清太宗全传》,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王思治主编:《清代人物传稿》(上编)第一卷,中华书局,1984年。

何龄修、张捷夫主编:《清代人物传稿》(上编)第二卷,中华书局,1985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