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内科临床诊疗手册》第52页(2308字)
【释义】: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又称波浪热,由布氏杆菌引起,以长期低热、关节酸痛、肝脾肿大和慢性化为特征的传染病。
【诊断】:
1.流行病学 我国主要流行于内蒙、吉林、黑龙江和新疆、西藏等牧区,其他各省均有病例发生。我国流行的布氏菌属主要为羊布氏杆菌。
2.临床表现
(1)急性期
1)以羊布氏杆菌感染发热明显,热型不一,以不规则热多见,热退后自觉症状加重,具有诊断意义。并可有相对缓脉。
2)多汗 本病主要症状之一,甚至不发热者,亦有多汗。大量出汗后可发生虚脱。
3)关节疼痛 多见于大关节,呈游走性,针刺样疼痛,以后疼痛固定某些关节。
4)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痛,多见于坐骨神经痛和腰骶神经痛,少数发生脑膜炎、脊髓炎。
5)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发生睾丸炎、前列腺炎、卵巢炎、输卵管炎及子宫内膜炎,少数有特异性乳腺炎、乳腺浸润性肿胀而无压痛、肾炎、膀胱炎等。
6)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半数患者肝肿大与肝区痛。牛布氏杆菌感染者肝损害为非特异性肝炎或肉芽肿,未经治疗可发展为肝硬化,猪布氏杆菌感染常引起肝化脓性变。肿大的淋巴结一般无明显疼痛,可自行消散,亦可发生化脓、破溃而形成瘘管者。
急性期布氏杆菌病患者经抗菌治疗后,约有10%以上复发。
(2)慢性期 病程超过1年者为慢性期。主要表现疲乏无力,有固定的或反复发作的关节和肌肉疼痛及精神郁抑、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症状。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象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淋巴或单核细胞增多。
2)病原学检查 血、骨髓、淋巴组织、脓性物或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培养有阳性结果,以骨髓培养阳性率为最高。
3)血清学检查 可用凝集试验、ELISA等方法检测特异性抗体。但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与其他细菌感染的交叉反应,诊断时应注意结合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史进行分析。
(2)其他
1)皮内试验 布氏杆菌抗原作皮内试验,如阳性表示曾感染或现正在感染本病,阴性有助于除外本病。
2)PCR技术 检测布氏杆菌DNA,能快速、准确地诊断。
4.鉴别诊断 急性期需与风湿热、伤寒、痢疾、败血症、结核病等鉴别。慢性期与骨、关节病变及神经官能症等鉴别。
【治疗】:
1.急性期
(1)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卧床休息,补充适当的营养和维生素。高热者应用物理降温;头痛、关节疼痛剧烈者应用镇痛剂;中毒症状明显与睾丸炎严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2)病原治疗 一般采用联合用药和多疗程疗法。
1)利福平 目前认为疗效最佳。每日600~900mg,儿童每日15mg/kg,连续用药6周。
2)链霉素 每日1g,分1~2次肌注,用药2~4周。
目前主张以上两药联合应用。每一个疗程为3周,一般需要2~3个疗程,疗程间隔为1周。
3)复方磺胺甲噁唑(TMP-SMZ) 每日4~6片,分2次口服。连服4~6周。
WHO推荐多西环素每日200mg和利福平每日600~900mg联用,疗程6周。也有人认为多西环素每日200mg,用6周后,加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每日1g,肌内注射2周,效果亦佳。
此外,喹诺酮类有很好的细胞内渗透作用,可应用.布氏杆菌脑膜炎患者,可用第三代类头孢菌素与利福平联合应用。
2.慢性期 包括病原治疗、脱敏治疗及对症治疗。
(1)病原治疗 急性发作型、慢性活动型、具有局部病灶或细菌培养阳性的慢性患者,均需病原治疗。方法同急性期。
(2)脱敏疗法 一般用布氏杆菌菌体菌苗、溶菌素和水解素。布氏菌酚不溶性组分或去除部分内毒素的布氏菌菌苗,用于皮下、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反应大,有神经、心肌、肝肾损害者忌用。
(3)对症治疗 包括理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