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儿科临床诊疗手册》第206页(1865字)
【释义】: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主要传染源是鼠类和猪。本病流行于世界各地,在我国多发生于秋收水稻和暴雨或洪水泛滥之后。
【诊断】:
1.流行病学 主要是通过接触和饮用疫水或进食被鼠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主要流行于夏秋季。
2.临床表现
(1)症状 起病急骤,发热(呈稽留热),乏力、头痛、纳差,全身肌肉酸痛(以腓肠肌最明显),颜面充血(常见结膜显着充血)并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和出血性皮疹。发病1周后,全身症状可稍有改善,而出血倾向日趋严重,甚至可见肠道及泌尿生殖系统出血,一般2周后症状体征消失,全身情况逐渐恢复约需数周至数月。
(2)体征
1)颜面充血,以结膜充血显着,可有全身出血性皮疹。
2)全身或局部淋巴结肿大,尤以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为主。
3)可有皮肤黏膜黄染,肝脾肿大。
(3)临床分型
1)流感伤寒型 临床症状较轻,临床经过类似流感或伤寒。
2)黄疸出血型 以黄疸和出血现象为主,常伴有肝脏明显肿大、压痛、肝功能异常,严重者可出现昏迷、谵妄及死亡。
3)脑膜脑炎型 除一般症状外患者可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细胞仅增高,一般在500×106/L以下,以淋巴为主,蛋白稍增高,糖及氯化物正常。
4)肺出血型 主要表现为咳嗽、咯血、气促、鼻扇、发绀、面色苍白、脉细速两肺可闻及湿啰音,X线检查胸片可见点状或片状密度增生的阴影或呈大片状融合影。
5)肾功能衰竭型 临床上以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尿量减少,尿内出现蛋白、红细胞,管型。严重者可致尿闭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氮质血症。
3.实验室检查
(1)血尿常规 血白细胞总数轻度增高或正常,以中性多核细胞为主,轻度贫血,血小板减少,血沉增快;尿有轻度蛋白尿,镜检可见红细胞、白细胞或管型。
(2)病原体分离 发热早期,取血作钩端螺旋体特异培养和动物接种。
(3)血清学试验 在病后7~8d作血清凝集溶解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红细胞溶解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及补体结合试验。ELISA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IgM,早期诊断价值最大。
【治疗】:
早期抗生素治疗可以显着缩短病程,减少严重内脏损害的并发症,故应及早诊断、早开始抗菌治疗和相应的对症治疗。
1.病原治疗
(1)青霉素 首选,每日5万u/kg,分4~6次肌注,至热退后3d即可,疗程5~7d。亦可开始予小剂量分次给药方法以减少赫氏反应的发生。如并发脑膜脑炎,剂量宜大疗程宜长。
(2)如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庆大霉素、红霉素与氯霉素等。可单独或联合应用。
2.对症治疗
(1)早期卧床休息,输液予高热量饮食。
(2)酌情应用镇静剂,有周围循环衰竭时应及时用升压药。
(3)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4)出血时用维生素K、维生素C等,严重者应输血。
(5)有心、肝、肾损害及脑功能衰竭者,应给予相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