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电探测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耳穴诊疗手册》第47页(2565字)
正常人耳郭皮肤电阻为1~4MΩ之间,而人体疾病时有关耳穴电阻呈现低电阻即出现耳穴敏感点,电阻测定在20~30kΩ之间。根据电阻差异的原理,制成各种耳穴探测仪,作为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现已广泛使用于临床,全国各地生产的耳穴探测仪虽种类各异,但基本原理相似,低电阻点可用音响式、液晶式或氖灯式指示,至今测定仪发展到电脑控制及自动调节显示(液晶显示),最新研制的耳穴信息诊断仪和中医电脑诊断仪还附有数据处理和电脑诊疗软件。
一、方法
1.将探测笔插入探测仪插孔内。
2.检查者,手持探测极,被检者手持握极并要握紧。
3.打开电源,由于现代仪器是电脑控制,测出基准电阻,通常以耳迷根为基准,目前采用肾上腺、内分泌、艇角、交感、耳中穴测得5个穴位的平均值作为基准,所测得穴位数据与自身基准数据相比较更为接近客观。
4.探测可用普遍探测法和重点穴探测法。其基本顺序与寻找压痛穴同。
5.仪器使用毕,拔出探笔插头,关闭电源。
二、注意事项
由于影响耳穴阳性反应干扰因素较多,如机体本身状态,静止与活动,精神在兴奋或抑制状态,进食前或进食后,月经来潮前后,气温高低,机器本身敏感度及检者手法轻重等,为了较准确地寻找反应点,应注意以下几点。
1.检查前不宜过度擦洗耳朵,防止耳朵充血,产生假阳性。
2.湿度过高,运动后出汗需休息片刻待恢复常态后再测定;冬季太冷,室温太低,致耳郭血管收缩,电阻增高,良导点不易测出,因此,应使被测者,在10~25℃室内,静坐30分钟左右后再测定。
3.一般探测仪在检测前应调节好灵敏度,过高则易导致到处测出阳性反应,过低则可造成遗漏良导点。目前由电脑控制的新仪器已能自动调节,克服了上述缺陷。
4.防止病理反应点与生理良导点的混淆,如三角窝2区的内生殖器、艇角、屏间切迹的内分泌等穴,电阻偏低,往往容易测得出假阳性反应,应仔细鉴别生理与病理性反应。
三、耳—体穴位导电疗法
耳—体穴位导电疗法是一种耳穴与体穴相结合,以微弱直流方波电流作用于耳、体穴位达到诊断和治疗作用。该仪器简便、安全、无不良反应。
(一)操作方法及原理
耳—体穴位导电治疗仪(简称治疗仪)分正负二极,输出强度分强、大、中、小、弱五档,电流为150~800μA,电压8~21V,频率40~300次/min。测试时负极握于病人左手心(劳宫穴)、左中指(中冲穴)握捏负极,正极由医师作为探查耳穴之用(一般探与负极同侧耳穴),每穴所探得的数据可从电流表上显示并记录,从各数据中分析“病变点”作为诊断参考,必要时测双耳。治疗时正极用清水湿润后在双耳各选一个治疗主穴作固定,负极用于体穴,先静置于体穴上,数秒钟后电流表指针上升,病人亦感酸、痛、胀等,说明该体穴已有微弱电流导通,调节至合适的强度,负极探棒在穴位上、下作推动,此时体穴上已产生了相当于针刺的提插、捻转、按摩的作用,耳穴上也有微弱电流的治疗效应。
(二)适应症
治疗仪用于诊断:可对健康检查或作全面测病时进行全面探测;也可测定某系统有无病变。举例如下:
某医院(双盲法)检查103例(与胃镜检查对照)结果:①胃炎、胃溃疡65例,男49人、女16人。符合35例(53.8%),不符9例(13.8%),不能确定21例(32.5%)。②胃癌36例,男24人、女12人。符合9例(25%),不符4例(11%),不能确定23例(64%)。③正常2例。上述不能确定诊断共45例,特别是胃癌组有23例,主要是各穴的电表数值均较低呈低水平状,因此无法分析对比,但对此种各穴均低水平者要考虑恶性病变或虚症病人。(根据1982年资料)
治疗仪用于治疗:凡耳穴、针灸适应治疗之疾患均可适用,畏惧针刺者也能适用。举例如下:
假性近视眼500例(1976~1977),取穴:正极固定于一耳眼穴,另一耳屏间前,负极取双侧合谷、风池,并依次按摩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睛明、承泣、瞳子髎、光明等穴。每天1次,14天为1疗程。疗效:近期视力提高0.2有62例、0.3有136例、0.4有102例、0.5有52例,0.6有75例,0.7~1.0有35例,共计462例(81.2%),提高0.1为40例(8%),无效54例(10.8%)。1年后随访34例,保持疗效14例(41%)、稍差(比治疗前好)17例(50%),减退3例(9%)。
(三)注意事项
1.正、负极使用要正确。
2.电流强度因人而异,因穴而异,以病员能耐受为宜。
3.穴位电流导通的时间各人不尽相同,必须导通后才开始作按摩治疗。
4.负极停留体穴的时间不宜太久,否则会起小水疱,或小红点(相当于灸的作用,必须事先与病人讲明,防止误解),特别要避免面部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