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泻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耳穴诊疗手册》第174页(1283字)

【定义】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的性状不正常,大便糊状、水样、脓血或血水样等。正常人每日大便多为1次,亦有2~3次或2~3日大便1次,大便成形,不含粘液或脓血。属中医认为“泄泻”范畴。《内经》称泄“濡泄”、“洞泄”、“飧泄”等;临床上腹泻可分急性腹泻及慢性腹泻。急性腹泻包括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急性中毒性及过敏性因素所致的排便次数增多,不同程度稀便及肠痉挛所致的腹痛,病程可在2月以内。若超过2个月以上者要考虑为慢性消化道疾病如肠道肿瘤或其他原因如情绪不佳,七情不和,影响脾胃功能,应作进一步检查。

【取穴】主穴:直肠、大肠、神门、脾、交感及枕。配穴:脾肾阳虚者加肾,肠胃不和加小肠及胃。

【典型病例】

例1 女,62岁,工人。1周前因摄食冷饮食品而引起腹泻,内容物为黄色稀便;内含未消化之食物残渣,一天大便4~5次,夜间3~4次,并感腹痛、腹胀,胃口不佳,无发热,有恶心呕吐,里急后重,就诊时已有2天,未进饮食,仅饮少量糖开水,小便仅1次。检查:一般情况消瘦,营养不良,重病容,脱水状,脐部有轻压痛,麦氏点无压痛,无肌卫,肠鸣音亢进。即为患者应用耳针上述主穴留针30分钟,2小时后仅解1次稀便,腹痛已止,恶心呕吐也止,并能安睡,第2天上午再耳针1次,当天腹泻止,并能起床活动,小便正常,能食2两软饭,有饥饿感,肠鸣音正常,腹部压痛消失,第3天大便恢复正常状态。

例2 男,退休职工。有慢性腹泻史10余年,脐部隐隐作痛,此次3天来急性发作甚至1天大便20次左右,呈水样状,量不多,曾服用中西药未见效。检查:一般情况消瘦,脱水状态,腹部柔软,麦氏点无压痛,仅脐部轻度压痛,无肌卫,而肠鸣音亢进。笔者先为患者耳针上述穴位,并加配穴肾,留针30分钟,针毕加用王不留行子贴穴,隔3小时后腹痛消失,腹泻止,隔1周后再复诊,大便转为1天2次成形,以后仅用王不留行子贴压耳穴,共10次,迄今追访1年,未再复发。

【按语】(1)据自贡耳针协作组报道:用耳针治疗肠炎142例,其中治愈103例,占72.5%,显效17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

(2)据海南人民医院儿科报道:该科用耳针治疗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61例,除3例中断治疗外,其余58例均在3~5天内治愈,最短2天,最长6天。一般针1次后,大便次数减少,腹胀减轻,3~5天后大便及肠鸣音恢复正常,腹胀消失。

(3)据王忠等报道:用耳针治疗消化不良症78例,取主穴:小肠、胃、皮质下及大肠。配穴:胰胆、脾及内分泌。结果治愈69例,显效6例,有效3例,有效率达100%,许多婴幼儿经药物治疗无效后改耳针仍可获得很好效果。

上一篇:急性阑尾炎 下一篇:急性胰腺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