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单色釉瓷及其它品种的瓷器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地质出版社《中国古瓷引鉴》第116页(5170字)
单色釉瓷,即一种颜色的瓷器,有一次高温烧成的,如青瓷、黑瓷、白瓷、霁蓝、霁红、茶叶末等等;也有两次烧成的如黄釉、孔雀蓝、瓜皮绿、茄皮紫等,先高温烧成白瓷或素胎瓷,再上色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1.洪武时的单色釉
南京明代故宫玉带河遗址中出土了一件外酱釉,里霁蓝暗云龙纹大碗残片,酱釉匀净光润,霁蓝蓝中闪灰,不很均匀,里壁凸印两条五爪穿云行龙,碗心印一朵多头流云,云纹流动飘逸,从装饰角度讲,有元代枢府窑的遗风,又有明初本朝的风格。
2.永乐时的单色釉瓷
永乐最有名的单色釉瓷器是红釉、白釉和豆青釉瓷器。
红釉 永乐红釉又称鲜红釉,以铜为着色剂,在高温还原气氛下烧成。釉面坚润肥厚,非常平净。胎子致密,造型秀美。多见盘、碗,也有高足碗、僧帽壶。器口边有一道非常窄、非常齐整的白边,俗称“灯草口”,底足边也是如此。底足施白釉,釉薄的地方泛黄。部分红釉瓷光素无纹,部分有暗纹。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红釉盘内壁印二条行龙,盘心暗刻如意形云纹三朵,有元代红釉瓷及洪武官窑瓷的遗风。
白釉 永乐的白釉因其肥润甜美,人称“甜白”,釉面温润肥厚似玉如脂,洁白平净,有的开米黄色大纹片。器型有梅瓶(图91)、杏元扁瓶、背壶、无柄壶、四系茶壶、僧帽壶、八角形烛台、大罐、小罐、爵杯、碗、盘等,胎子分薄厚两种,盘、碗等圆器一般是薄胎;梅瓶、烛台、大罐等是厚胎。分光素无纹和暗花两种。有的白釉器上有浅黄色的酱口,比任何朝代的酱口颜色都要浅淡。
图91 永乐白釉梅瓶
豆青釉 永乐豆青釉瓷器传世很少,故宫博物院有一件豆青釉四系带盖扁罐是极为珍贵的艺术品。通身豆青色,釉面光润平净,加之胎子轻薄,造型秀美,非常典雅。肩部有四个精致小巧的环形系,像这样秀美的小罐明代只在永乐时有,其它朝代不见类似器型。
酱釉 酱釉亦称紫金釉。永乐的酱釉瓷白胎很薄、坚致,釉子细润,如脂似玉,颜色浅褐略闪红,应是仿宋代紫定产品。所见器形有小碗。
总之,永乐瓷器无论是什么釉色、品种,总特点都是:胎子很薄(厚胎品种除外)、洁白、坚致;釉子温润似玉,釉面平净,造型秀美轻巧。单色釉瓷器大多无款,个别器物(如甜白大碗)在器心中有四字篆书暗款“永乐年制”,但因为釉子厚润,致使款识若隐若现,不仔细看甚至以为是暗花。而后仿甜白器,款识非常醒目,生怕人家看不见,认为是假的。
3.宣德时的单色釉瓷
红釉 宣德时期的红釉比永乐的鲜红釉颜色略深,红中泛紫,透亮,因此也叫宝石红。常见器型有盘、碗、高足碗等,台湾故宫博物院有僧帽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菱花洗等珍贵瓷器。宣德红釉瓷器口边都有一圈自然形成的很窄很齐的白边,也称“灯草口”只是宣德红釉瓷的白边没有永乐时的白,略带青灰色,因此也有称之为“虾背青”的。在自然形成的器口、器足及凸楞处白边的映衬下,宝石红色更加光彩夺目。宣德红釉器分里外全红和里白外红两种。有的器壁上有极细的暗花。圈足内一般是白釉,有青花或暗刻楷书六字双行双圈款。
蓝釉 深蓝色像蓝宝石那么光润幽亮,因此也称之为“宝石蓝”。常见器型有盘、碗,还有水仙盆等不常见的器型。和红釉器一样,蓝釉器口边、足边也有自然形成的窄齐白边“灯草口”,器里也是蓝或白两种颜色,部分盘壁有极浅的暗纹。圈足内白釉,有青花暗刻六字楷书双行双圈款。
洒蓝 洒蓝也叫“雪花蓝”或“青金蓝”。用竹管醮蓝釉往白釉上吹,入窑高温一次烧成。由于是吹釉,形成蓝白相间深浅浓淡大小不一的特殊釉面,像天空中飘着的密密麻麻的雪花,又像雪地上撒落的蓝粉。这类品种常见厚胎盔子碗或钵缸。有的光素无纹,有的釉下划暗纹饰。多刻款。首都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洒蓝釉钵式碗,胎体厚重,白里,钵内心有青花六字双圈双行楷书款,笔划纤细,规整,是典型的官窑制品。
豆青釉 此品种是宣德时仿宋代龙泉窑瓷。常见菱口折腰盘,大小均有。胎子很白,釉子厚,玻璃质强,可明显地看出釉中含密密麻麻的气泡,釉厚处呈青绿色,器口、楞角等釉薄处显露出白胎、呈白色。圈足内亦为豆青釉,有六字青花楷书款。
白釉 景德镇珠山明代官窑遗址宣德层出土了白釉官耳三兽足炉及宝珠顶大盖罐,胎子很厚,釉子细润乳白并有桔皮棕眼。景德镇陶瓷馆收藏的一件甜白釉锥花高足碗,外壁纹饰浅淡,碗内心有通长青花双长方框一行六字楷书款。
孔雀绿釉 此品种是两次烧成低温釉品种,即在高温烧好的白釉瓷上罩孔雀绿釉,再经低温第二次烧制。还有一种在高温烧成的涩胎上罩孔雀绿釉,再经低温第二次烧成。这类瓷器胎釉结合不紧密,釉子易脱落;釉子颜色很像孔雀羽毛色,因此得名。景德镇珠山明代官窑遗址宣德层出土了孔雀绿釉大碗及高足杯,釉层很薄,透出下面的白釉,器里亦为白釉,足稍高。
酱釉 胎子较厚,釉子不如永乐时的光润,但有一定厚度。景德镇官窑遗址出土过各种形状的花盆、水仙盆。
宣德时的单色釉特点和青花、彩绘瓷特点相似。
4.成化时的单色釉及其它瓷器
白釉 白釉瓷中最着名的是脱胎瓷。什么是脱胎瓷?此类瓷器胎子极薄,里外施釉后让人误认为没有胎子。传世品中有甜白半脱胎碗、暗双龙杯等。景德镇珠山御窑厂成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白瓷高足杯和小杯,胎薄如纸,厚仅0.6mm。内壁的暗龙纹外壁可以看到。这和故宫清室档案中的皇帝命烧“薄如纸样”杯子的记载相吻合。
仿哥瓷 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出土了一件仿宋代哥瓷的玉壶春瓶,胎体厚重,釉子光润肥厚,釉面开紫色纹片,酱色圈足。底有六字楷书双方框两行款。还有八方高足杯(彩版56)及斗笠碗,分别为米色、淡青色的釉子,并有紫色开片及酱口酱底,具有宋代哥瓷“金丝铁线”、“紫口铁足”等特点。
56.仿哥釉八方高足杯 明·成化
仿官窑瓷 珠山御窑厂遗址出土两件仿宋代官窑瓷,一件是青釉扁腹瓶,釉子淡青灰色;还有一件是青釉出戟觚,釉子淡青绿色、透明、开片稍大。
蓝釉堆白花 珠山御窑厂出土一件宝石蓝釉堆白云风纹大碗,内外均为蓝釉,外壁白色纹饰凸起,对比强烈,十分醒目。
成化单色釉瓷虽不如同时期的彩瓷、青花瓷有名,数量也少,但其造型精美秀丽,胎釉如脂似玉,还是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
5.弘治时的单色釉瓷
黄釉 弘治时期最着名的品种是黄釉,换句话说,弘治的黄釉是明代最着名品种之一。此时的黄釉人称“鸡油黄”。比成化黄釉颜色深、像鸡油一样光润娇嫩,比正德、嘉靖的黄釉要浅淡,可以说弘治时的黄釉深浅适中,恰到好处。器型主要有盘、碗、尊(图92)等。
图92 弘治黄釉双牺尊
白釉 釉面白细,光润如脂,非常平静。器型以盘、碗为多。天津艺术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一件高足碗,内壁模印凸起的海水奔马纹,纹饰极浅,若隐若现,内心印双圈“弘治年制”四字阳文暗款。
白釉火石红纹 此类制品应是白釉彩瓷的半成品。器心及外壁均划云龙纹,施白釉时空出纹饰部分,经高温一次烧成。白釉光润如堆脂,纹饰涩胎肉色泛红,别有韵味。可以说是此时的创新品种。主要器型为盘。
弘治时的单色釉瓷器多刻、印款。
6.正德时的单色釉瓷
正德时的瓷器最着名品种除了素三彩以外,还有孔雀绿釉。
孔雀绿釉 正德时的孔雀绿釉是罩在白釉上的。釉面肥润,颜色青翠透亮,釉下的暗花十分清晰,口沿及圈足底沿和白釉交汇处,有一道非常窄且齐整的白边,十分精致。
黄釉 正德时的黄釉瓷比弘治时的颜色略深,釉子同样肥润光亮。盘、碗口面比弘治时的要大,胎体略厚重。
豆青 豆青为仿宋龙泉窑产品。胎、釉较厚,釉色豆青略闪黄,深浅不一。有比较清晰的暗划纹饰。
7.嘉靖时的单色釉瓷
蓝釉 蓝釉为一次烧成的高温釉瓷器。嘉靖蓝釉和以往不同,是蓝中泛灰。有的施釉很平净,积釉处色深,有的刷釉不匀,薄处泛白;有的器物上有暗花,有的则光素无纹。常见器型有碗、盘、高足碗、渣斗、罐、洗、炉、蒜头瓶等。蒜头瓶的颈、腹部上常堆塑绕颈而上的蟠螭纹。
孔雀蓝及孔雀绿 孔雀绿比孔雀蓝更青翠。均有两种施釉法:一种在高温白釉瓷上挂低温釉、低温再烧,成品光润鲜亮;另一种高温烧出涩胎后,直接挂低温釉再烧,成品釉薄,因胎釉结合不好,有细密开片,易脱落,釉子颜色不鲜艳,发暗。
蓝釉火石红 此类瓷器属高温一次烧成。施蓝釉时空出涩胎纹饰,在涩胎处有意涂抹一些金属元素,烧成后纹饰很红。常见鱼、螭虎、云龙等纹饰。
白釉 嘉靖白釉瓷的精细之作可以和永乐白釉相媲美,非常细润光亮。只是嘉靖白釉瓷中时有杂质或微闪灰色,修胎亦不如永乐规矩,立器有接口,圆器圈足比永乐略矮而且修足欠精细。常见器型有:方瓶、执壶、方斗杯、碗、炉、罐等。一般白釉有光素、暗花两种。
黄釉 嘉靖时期的黄釉瓷器比前朝的颜色深,有的胎、釉中有杂质。主要器型有碗、盘、交足盘等。黄釉也有光素无纹和暗花的两种。
嘉靖瓷器一般说单色釉要比青花瓷精细,釉子光润。其共有特点为立器有接痕,圆器塌底和圈足内收。
8.万历时的单色釉及其它瓷器
白釉 白釉大多是祭器。上海博物馆藏品中有一件万历时的白釉刻饕餮纹觯式瓶,其工艺过程是剔去地子,使纹饰凸起,罩釉烧成的。无论器型还是纹饰,均仿古铜器。数量极少,非常珍贵。万历时还有半脱胎的暗花杯和碗。
酱釉白花 酱釉白花亦称紫金釉白花,是万历时比较常见的品种。釉面肥厚光润,堆白纹饰,常见有龙凤、麒麟、花鸟等。主要器型有钵式三乳足炉。这类造型的瓷器还有蓝釉白花、哥瓷釉青花等品种。
哥釉 仿宋代哥瓷。万历时的哥釉瓷比成化时的釉面薄,不甚光亮,灰白色,开米黄色细碎的纹片。也有在哥釉上绘青花、赭彩或堆白纹饰的。常见梅瓶、胆瓶、尊、洗、三乳足炉等器形。有的器底有款,多写“玉堂佳器”、“富贵佳器”、“福”等字,也有粗砂底无款的。
总之,万历大器较粗,胎子厚重,小器有的比较精细,圆器多轻、薄、塌底。
明代单色釉品种很多,质量精,但数量相对少,成功之作的价值丝毫不逊于其它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