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宪法学行政法学》第73页(1098字)

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全面研究土地数量、自然状况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土地评价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工作措施。地籍管理的对象是作为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的土地,其核心内容为数量管理。地籍管理分国家地籍管理和基层地籍管理两个类别。

地籍管理的原则 地籍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地籍管理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国家将对地籍管理的各项工作制定规范化的政策或技术要求的统一规定。②保证地籍资料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之间,各种簿册及图簿之间,年度报表中的各项内容及数字之间,应互相关联,构成承上启下和不间断的完整系统。③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作为地籍资料的基础资料,必须具有一定精度要求的测量、调查和土地分等定级的成果资料。凡是涉及到权属的,必须以相应的法律文件为依据;实地的界址线、界址拐点的位置,应达到可以随时在实地得到复原的要求;土地登记的面积必须精确,土地统计的面积必须做到可以相互校核的要求。④保证地籍资料的概括性和完整性。这是指地籍管理的对象必须是完整的土地区域空间。

地籍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地籍管理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均很强的工作,经常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有:①行政法律手段。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1987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明确规定了土地登记、发证和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并先后制定了土地登记规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规程、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城镇村地籍调查规程,以及土地统计报表制度等。②测绘手段。地籍测绘是地籍管理的最基本的技术手段,地籍管理离不开对土地境界的丈量和面积量算。③图簿册手段。图主要是指地籍图,此外还有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界线图、土地证的附图及土地统计平面图等;簿册指地籍簿或土地清册等。④电子计算机手段。通过电子计算机技术,可以建立地籍数据库或地籍信息系统,可能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地籍的编绘和更新,以及数据库应用等。

地籍管理的内容 我国现阶段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分等定级和估价,地籍档案管理等。此外,上述各项内容之间需要相互联系和衔接;土地调查和土地分等定级是基础;土地登记、统计是土地调查的后续工作;地籍的各项工作成果是地籍档案的基本来源,而地籍档案又是地籍管理各项工作成果的归宿,并为开展地籍管理各项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