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费用分析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现代企业理财手册下》第1567页(18099字)

成本费用指标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性指标。成本、费用指标的高低,反映了企业各种生产消耗的水平,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更重要的是成本、费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市场的开放和企业产品定价权限的扩大使成本、费用指标作为国家制定价格依据的功能已相对减弱。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定规定中已不将企业成本、费用类报表列为对外报送的报表进行直接考核。但这并不意味着成本、费用的重要性减弱,相反,在市场经济下,成本、费用水平的高低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为此,企业必须加强成本费用的管理,为了为经营管理者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仍需编制成本、费用报表,以作为经营管理和决策的信息来源和依据。为了控制成本、费用,企业要制定必要的成本、费用标准,编制成本、费用预算。

运用标准成本或预算进行成本、费用控制,是试图使成本、费用达到预定的目标。由于种种原因,发生的实际成本、费用会与目标不符,实际成本、费用与标准成本或预算之间的差额称为成本、费用差异。如果实际成本、费用超过标准成本、预算,其差异为不利差异;如果实际成本、费用低于标准成本、预算,其差异为有利差异。成本、费用分析主要是对成本、费用差异进行的分析。企业成本、费用水平的降低,意味着生产经营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的节约,意味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成本、费用分析的目的就是降低成本、费用,通过差异分析,找出有利不利因素,为降低成本、费用提供依据,以达到用尽可能少的生产消耗取得尽可能多的经营成果的目的。

为了挖掘降低成本、费用的潜力,寻找降低成本、费用的途径和方法,必须经常地进行成本、费用的分析,系统研究成本费用变动的情况和趋势,分析影响成本、费用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原因,总结成本、费用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逐步认识和掌握成本、费用变动的规律,从而正确地进行成本、费用标准的制定,以及降低成本、费用的有效措施。

影响成本、费用升降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可以概括地分为企业的外部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两大类。所谓企业外部因素是指国民经济提供的条件,它不仅影响企业的成本、费用水平,而且造成企业之间成本、费用水平的差异。如:企业的地理位置、资源和运输条件,材料燃料的价格和供应情况,国家计划任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国家计划的比重会越来越小,但对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些企业,国家仍要下达一定的计划任务)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等等,这些因素对成本、费用的影响一般属客观原因;所谓企业内部因素是指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工作质量有关的因素,如: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的多少、各种费用支出的节约或浪费等等,这些因素的变化,反映着企业生产技术、生产组织的状况和经营管理的水平。因此,企业内部因素对成本、费用的影响应当作为成本、费用分析的重点。

应当说明的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直接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商品进价和其他直接费用,直接计入生产经营成本;企业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应当按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生产经营成本;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为销售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进货费用、销售费用,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在成本、费用分析时,可以按照这一计算口径进行分析,但为了更准确、恰当地反映企业的成本、费用水平,我们可以利用成本习性进行分析。按照成本与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的关系,可以将各种成本、费用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是指那些凡成本总额与业务量的总数成正比例增减变动关系的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计件工资形式下的生产工人工资;固定成本是指那些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固定不变的成本,如:设备、厂房的折旧,广告费用,管理人员工资等,按照成本习性分析有利于成本、费用的预测、控制,有利于提高成本费用分析的有效性。

在划分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时,其成本、费用范围应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而定,可以包括期间费用,也可以不包括期间费用,若不包括期间费用,则应单独对期间费用中的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进行分析。

下面着重以工业企业为例来说明成本、费用分析的内容与方法,其他行业可参照工业企业成本分析的基本原理,结合本行业的特点进行成本、费用的分析。

1.成本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在工业企业里,考核成本预算执行情况主要是考核企业全部成本、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按产品和成本项目两个方面进行。按成本项目分析请参看可比产品制造成本差异分析。按产品分析,主要是考核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

成本升降受到主观和客观多种因素影响,在编制成本预算时,已尽可能地考虑到客观因素对企业成本水平的影响,所以成本预算执行情况基本上能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上主观努力的程度。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是一种总括性的分析,对企业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有一个综合的反映,也为进一步分析打下基础。分析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预算执行情况时,如果企业编有弹性成本预算,就可将实际总成本与弹性成本预算直接进行比较,计算出其差异,然后进行分析;如果企业没有编制弹性成本预算,则不能将实际总成本与成本预算直接对比,这是因为,它们的产量和产品品种结构不同,为了使成本指标可比,需要将成本预算中的预算总成本换算成实际产量,实际产品品种结构先按预算单位或本计算的总成本,然后再同实际总成本进行对比,确定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降低额=预算总成本-实际总成本

(+)为降低,(-)为超支

其中:

预算总成本(调整数)=预算固定成本总额+∑(实际产量×预算单位变动成本)

实际总成本=实际固定成本总额+∑(实际产量×实际单位变动成本)

这样计算后,两个总成本都是用实际产量计算。成本分析的任务是评价成本水平的高低,产量多,成本额就大,但不说明单位产品的成本水平提高,因此,一定要剔除产量因素变动的影响。

对成本预算执行情况与成本预算之间的差异进行各因素影响程度的计算。

(1)成本降低额的计算

影响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预算执行情况与成本预算之间差异的因素有两个: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

①固定成本总额变动对成本降低额影响

固定成本总额变动影响=预算固定成本总额-实际固定成本总额

固定成本总额虽然不和产量发生同比例的变化,但其不变只是在相关范围之内,超过相关范围,就会发生变动,因此,当固定成本总额发生变化时,首先必须搞清是在相关范围之内,还是在相关范围之外,超过相关范围的超支,应视为合理的;其次,对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的超支进行分析,查明其变动的原因。

②单位变动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额影响

单位变动成本变动影响=∑[(预算单位变动成本-实际单位变动成本)×实际产量]

当变动成本发生变化时,应进一步查明变动成本中组成内容的变动情况,可以对变动成本总额进行分析,也可以对单位变动成本进行分析。

(2)成本降低率的计算

①固定成本总额变动对成本降低率影响

②单位变动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率影响

(3)实例分析成本预算完成情况

B企业成本预算及实际成本资料如下:

成本预算(按产品)

成本预算执行情况(实际成本)

根据资料计算实际产量下的预算总成本:

成本预算调整数=223,000+(1,200×680+600×1,070+30×500)

=1,696,000(元)

成本降低额=预算总成本-实际总成本

=1,696,000-1,828,300

=-132,300(元)

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成本降低额、成本降低率都没有完成预算,并且有较大差异,必须做进一步的分析。

分析影响因素对成本降低额、成本降低率的影响程度:

①对降低额影响

固定成本总额变动影响=223,000-235,000

=-12,000(元)

单位变动成本变动影响=(680-730)×1,200+(1,070-1,170)×600+(500-510)×30

=(-60,000)+(-60,000)+(-300)

=-120,300(元)

两因素汇总:

-120,300-12,000=-132,300(元)

②对降低率影响:

在计算出每一因素对降低额的影响后,可直接代入对降低率的影响公式:

两因素汇总:

(-0.7)+(-7.1)=-7.8%

分析计算时应注意,预算总成本与实际总成本的产品产量、产品品种结构是一样的。

分析结果表明,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预算执行情况不好,主要原因是变动成本超支较大,应按其组成项目进一步进行分析,查出具体原因。

在对成本变动原因作进一步分析时。并不一定要对所有产品、所有成本项目都进行分析,对那些在企业中属非主要产品,或者对成本影响数额较小的项目可以省略分析,因为,分析工作本身是有代价的,要看其是否值得。对于企业的主要产品,主要成本项目应做重点分析。

2.产品制造成本差异分析

按照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产品制造成本按经济用途可以分为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三部分。产品制造成本差异是一种按项目进行的分析,它是按生产费用的经济用途来进行分类,有关三个项目的资料,可以从成本会计的核算中取得,也可以实行责任会计的成本中心取得。在企业中,有的适用目标成本对成本进行控制,也有的运用标准成本或预算对成本进行控制,其目的都是试图使成本达到预定的目标。由于种种原因,发生的实际成本会与目标成本不符,形成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或预算之间的差异。对于差异要进行成本项目的分析。

无论是标准成本还是实际成本,产品的制造成本都由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所以,制造成本的差异也可分为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和制造费用成本差异三个组成部分。

(1)产品制造本成差异分析

①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

直接材料的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叫作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可分成两部分:一是材料价格脱离标准的差异,即材料价格差异;二是材料用量脱离标准的差异,即材料用量差异。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公式为: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材料用量×实材料单价)-∑(标准材料用量×标准材料单价)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的计算公式为: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的计算公式为:

材料用量差异=∑[(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②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

直接人工的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叫做人工成本差异。影响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因素由“价差”和“量差”两部分构成。人工成本的“价差”指由于实际小时工资率脱离标准而形成的差异,称工资率差异。人工成本的“量差”指由于实际使用的人工工时脱离标准而形成的差异,称人工效率差异。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公式为: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工资率差异的计算公式为: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人工效率差异的计算公式为:

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③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

在制造费用中,有些费用属变动成本性质,如:运输费、动力费、消耗材料等,有些费用属固定成本性质,如: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修理费等,在分析时应分别进行分析。

A.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分析

变动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是指实际变动制造费用与变动制造费用预算之间的差额。这一差额同样可以分解为“价差”与“量差”两个因素。变动制造费用的“价差”,是指变动制造费用小时分配率脱离标准而形成的差异,通常按实际工时来计算其金额,它反映变动制造费用耗费水平或者说支付水平的高低,故称为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变动制造费用的“量差”,是指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形成的变动制造费用差异,通常按标准的小时费用率计算其金额,它反映工作效率变化而造成的变动制造费用节约或超支,故称为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公式为: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变动费用分配率)-(标准工时×标准变动费用分配率)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的计算公式为:

变动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变动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计算公式为:

变动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

B.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分析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是实际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与预算之间的差额。这种差异可直接计算出来,称为耗费差异。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固定制造费用与上面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的成本习性不同,在一个相关范围内,固定制造费用不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如果现有生产能量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所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也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没有创造应有的价值,相当于给企业带来了损失,只不过其数额不象耗费差异那样直接显示出来,但是,这种损失是可以通过计算求出的。我们称为能量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的计算公式为: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固定制造费用有别于变动制造费用,不因业务量大小而变化,所以分析其耗费差异时,不考虑业务量的变动,实际费用超过预算即视为耗费过多。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的计算公式为: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标准工时=(生产能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此外,生产能量可理解为固定制造费用可提供的最大生产能力。标准工时未达到生产能量的标准,就会使固定制造费用产生能量差异。

(2)产品制造成本差异分析举例

仍以B企业为例,对其甲产品制造成本变动差异进行分析:

B企业甲产品变动成本资料(实际产量1200件)

该企业固定成本按机器工时进行分配,甲产品机器工时占全部机器工时预算的50%,应分摊的预算固定成本总额为223,000×50%=11,500(元),实际固定成本总额235,000%×50%=111,500(元)。

甲产品生产1,200件,按预算单位变动成本计算总成本为816,000+111,500=927,500(元),按实际单位变动成本计算的总成本为876,000+117,500==993,500(元)

制造成本差异额为:

993,500-927,500=66,000(元)

已知:

②直接人工差异分析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1,200[(35×3.8)-(34×4)]

=-3,600(元)

工资率差异=1,200×35×(3.8-4)

=-8,400(元)

效率差异=[1,200(35-34)]×4

=4,800(元)

两因素合计

-8,400+4,800=-3,600(元)

③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

A.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1,200[(35×2.4)-(34×2)]

=19,200(元)

变动费用耗费差异=1,200×35×(2.4-2)

=16,800(元)

变动费用效率差异=1,200×(35-34)×2

=2,400(元)

两因素合计

16,800+2400==19,200(元)

以上,将两个因素合计的目的,在于验算计算结果是否与总差异一致,若一致则说有分析计算正确,否则为不正确。

B.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有别于上述变动成本性质的成本项目分析。本例中,预算固定费用为111,500(元),生产能量为1,600×34=54,400(小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2.05(元)实际固定制造费用117,500元,实际产量为1,200台,耗用工时为1,200×35=42,000(小时),分析如下: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17,500-111,500

=6,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54,400-1,200×34)×2.05

=27,880(元)

能量差异也可用下列方法计算出来:

用标准制造费用与实际产量按标准人工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的固定制造费用相减求得:

111,500-1,200×34×0.25=27,880(元)

将以上各影响因素数额汇总与总差异进行比较:

以上是利用分析公式对影响产品制造成本差异各个影响因素所影响的数额进行了分析计算,这只是定量分析,还需进行定性分析。

(3)各因素变动原因分析

①直接材料成本项目因素

计算结果表明:直接材料成本差异为44,400元,其中,由于材料实际价格高于标准价格6.4元,使得直接材料成本上升72,960元;同时,又由于实际材料单位耗用量低于标准0.5公斤,材料用量节约,使直接材料成本下降28,560元,为有利差异,材料价格变动影响超过材料用量因素影响,因而使材料成本超过预算44,400元。

影响材料价格差异的原因有;

A.材料调拨价格或市场价格变动:

B.材料采购计划编制有偏差,未能满足生产经营所需而采取临时紧急进货措施,使买价,运输费上升;

C.进料数量未按经济订货量办理;

D.远途采购、增加材料运费和途中损耗;

E.运输安排不妥,不必要地使用快速运输(如空运),增加了运输费;

F.折扣期内延期付款,丧失优惠;

G.向愿给优惠条件以外的供贷人购货,未获优待;

H.购进不能充分保证质量或不十分适用的低价材料;

I.在保证质量和适用性的前提下,购入低价材料;

J.在保证质量前提下,改变配料成份,以降低材料成本。

在影响材料价格的因素中,有些是不可控的,如市场价格变动;但有些却是可以避免的,如,未按经济订货量进货,计划不周造成紧急订货,采购时舍近求远,不必要的快速运输方式,等等。本可避免的原因造成的价格损先,责任在于采购部门。

影响材料用量差异的原因:

A.材料质量次,不符合标准,废料过多;

B.产品设计变更,用料标准未及时调整;

C.工艺变更,用料标准未及时调整;

D.生产工人操作疏忽或生产技术低,产生废品或用料超过标准量;

E.新产品投产,生产工人技术不熟练;

F.生产工人情绪低落,用料不认真,造成废品废料;

G.机器设备效率增进或减退,使用料量减少或增加;

H.生产工人技术提高或责任心加强而使材料用量下降。

②直接人工因素

分析计算表明,由于实际工资率比标准低,使直接人工成本下降8,400元,形成有利差异。由于实际工时耗用数量比标准多,使直接人工成本上升4800元,形成不利差异。有利与不利差异相抵,有利差异净额3,600元。进一步分析原因。

影响工资率差异的原因:

A.工人调度不当,由高工资工人做低工资工人的工作;

B.工人工资的调整或浮动,原标准未及时修订;

C.工资计算方法更改,如,计时制改为计件制,计时工资增加加班工资;

D.季节性或紧急性生产增发工资,等等;

E.工人结构改变成班组定员调整。

影响工资率变动的因素基本上属可控因素,如,工人调度和工作安排不当,事前策划不周而引起的紧急性生产所造成的小时工资率提高,等等,这里面的责任很难由哪一个部门负责,既有归咎于劳资部门的(工资变动后未及时修改标准等),也有属生产部门的(人员安排不合理,过多的临时性紧急生产等),需分别按具体情况而定。

影响人工效率差异的因素:

如果发现下列情况,会影响原定标准工时,致使产生人工效率差异:

A.工人生产技术不熟练,未能完成工时标准;

B.工人调动频繁,难以适应和熟悉工作工时;

C.材料供应不及时,造成停工待料,浪费工时;

D.燃料、动力供应中断,停工待料,浪费工时;

E.设备发生故障,停产待修,浪费工时;

F.生产工艺变更,未及时修订标准;

G.生产计划安排不当造成“窝工”;

H.材料质量低劣,加大加工时间;

Ⅰ.产品批量小,批次多,工作准备时间长;

J.工作环境不良,工人情绪不佳,不能充分发挥生产潜力;

K.工作安排得当,工人生产技术提高或生产积极性高,提前完成预定任务,减少工时,等等。

影响人工效率变动因素比较复杂,但基本都是可控的,其中因工人技术不熟练造成的,工人不熟悉工作环境造成的、生产计划安排不当造成的、工作准备时间过长造成的、由生产部门、职工教育部门负责;因材料、动力供应不及时,料次多费工时造成的,由采购、动力部门负责;其他原因造成的,也要由相应的有关部门负责。对承担不同责任的各部门,应分别考核它们的任务完成情况。

③变动制造费用因素

分析计算表明,由于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小时分配率比标准高,使费用成本上升了16,800元;由于实际工时耗用数量比标准高,又使变动成本制造费用上升了2,400元,以上两因素都形成了不利差异,共19,200元。

影响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的原因:

A.预算估计错误,实际发生的费用超过或低于预算数;

B.间接材料价格变化;

C.间接人工工资调整;

D.间接材料质量低劣,耗用量加大,费用增多;

E.间接人工过多;

F.其他各项费用控制不当;

影响变动制造费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些属于可控因素,如预算额估算的错误,间接材料质低耗费大,间接人工费用高,其他费用控制不力等,其责任分别由财务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负担;另外也有一些属不可控成本,如间接材料价格变化等,其责任则不应有哪个部门负责。

变动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是由于实际工时的多少引起的,其责任可参见直接人工成本效率差异的分析。

④固定制造费用因素

分析计算表明,由于实际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比预算多,超支6,000元,同时固定制造费用具有的生产能量也没有充分发挥,发生了闲置成本,损失额为27,880元。

影响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的因素:

A.管理人员工资调整并带来职工福利费的同时调整;

B.折旧方法的改变,如采用快速折旧法;

C.修理费用开支加大;

D.租赁费、保险费调整;

E.各项公用价格上涨,等等。

在影响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的因素中,有些是不可控的,如租赁费、保险费价格上涨,有些是可控的,如:折旧方法的改变,由财务部门负责,修理费用开支加大,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扩大租赁、保险范围,由设备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负责等。各分管部门应对产生的差异负责。

影响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的原因:

A.市场萎缩,定货减少;

B.原设计生产能量过剩,市场容纳不下;

C.供应不足,停工待料;

D.机械发生故障,停工修理;

E.燃料能源短缺,开工不足;

F.产品调整,小批量试产;

G.人员技术水平所限,不能充分发挥设备能力,等等。

上述因素的发生,都会使企业开工不足,生产能量不能充分发挥。固定制造费用生产能量发挥不定而造成的能量差异,计划部门、生产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职工教育部门等都可能负有责任,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问题,需要从全企业的角度,综合加以解决。

(4)成本差异的利用

差异就是实际成本背离标准成本的信息,为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提供了课题目标。在实际工作中,以下几种情况必须引起管理人员的注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控制差异。

①差异很大,显示的问题就很大。如可以规定一个差异率的上下限为5%(或为一定的金额),超过这个上下限,则必须引起注意。

②差异虽没有达到上下限,但各期反复出现,而且前后具有一致性,必须引起注意。(可能预示标准陈旧,需要对标准进行调整)

③有时差异虽然很大,但是由于无法控制的原因引起的,则一般无法纠正。例如:受国家经济形势影响,材料供应紧张,导致价格上涨。

④对于其中某些项目的差异,由于本身的重要性而必须予以特别注意。例如,对于企业长期获利能力有重要影响的一些成本项目,即使其差异没有达到重要程度,也应受到管理人员的密切注意。

3.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是成本分析工作的深入,也是成本分析工作的核心。对成本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总括分析很重要,但还不够,因为成本指标的总括分析是从成本工作的总体角度来说明问题的,无论是全部商品成本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还是产品制造成本差异分析,都是如此,而在这些总括指标的后面,却是各种各样成本高低不同的产品。因此,为了揭示成本升降的具体原因,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还必须在总括分析的基础上,对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进行分析。同时,也是为产品的订货决策,产品生产结构的最佳组合决策提供依据。

主要产品是指在企业总产量中所占比重较大、或者成本升降幅度较大的产品。

产品单位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分配给该产品的制造费用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影响产品单位成本的三个因素与产品制造成本差异的三个因素相同,因而我们可以借鉴产品制造成本差异的分析方法对产品单位成本进行分析,所不同的是,产品制造成本差异含有产量因素,而单位成本分析不含产量因素,我们可以将产品制造成本分析中的产量因素视为1,就可用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分析。

4.期间费用分析

期间费用是指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一特定产品成本的费用。它容易确定其发生的期间,而难以判断其所应归属的产品,因而在发生的当期便从当期的损益中扣除。企业的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由于期间费用不容易、也无需分配到产品中去,因而使它有别于产品制造成本,在分析时,不宜采用产品制造成本的分析方法,所以将其单独进行分析。通常做法,是以企业根据经营业务的性质和管理者需要而编制的费用预算为依据,或者与上期或历史同期为基础,将实际执行结果与对比内容相比较,运用对比法或比率法进行分析,通过对比,来确定企业某项费用比基期、比预算等的增减变动数额,通过比率计算对比,从结构及发展趋势上对费用进行分析,发现费用变动的原因及趋势,评价企业控制费用的业绩。在期间费用分析时,应当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联系企业经营业务量进行分析,虽然,在费用项目中,属于固定成本性质的费用占了相当的比重,并且期间费用又都是在损益表中直接作为利润的抵减项目,但是,费用中还有一些变动成本性质的费用,如:包装费、运输费,属于固定成本性质的费用也只是限定在一定的相关范围内,如:业务招待费等。费用的发生毕竟是为生产经营服务的,企业经营业务量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各种费用的增加,所以要联系企业经营业务量,正常情况下,费用率增长速度应小于业务量的增长速度。二是凡行业财务制度中有规定开支和提取标准的费用项目,应分析该项目是否按规定开支、提取。财政部制定了行业财务制度,对有关费用的开支和计提标准等均作了统一规定,如:坏帐准备的计提标准。企业进行费用分析时,应把是否符合规定作为分析内容之一。

(1)管理费用分析

企业管理费用具有包括项目多、受企业管理方针影响、固定费用比重较大的特点,从成本责任的角度看,属不可控成本。管理费用分析可通过管理费用分析表进行。

B企业管理费用分析表

差异额=本年实际数-本年预算数

从管理费用分析表中可以看出,该企业管理费用超过预算20,000元,超支率为3.45%。关于管理费用超支状况是否正常应结合企业业务量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当企业业务量超过预算标准4%以上,费用增长应属正常;如果企业业务量与预算持平或低于预算,管理费用增长应属不正常。从管理费用构成项目看,差异额较大的是工资和福利费、折旧以及研究开发费用,但这并不一定是分析的重点,从差异率可以看出,超过费用超支率3.45%较大的项目是坏帐准备、研究开发费和业务招待费,应对这三项费用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开发费提高,对企业产品开发,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有力,增加是有益的。坏帐准备增加,意味着企业应收帐款的增加,发生坏帐的可能性增大。企业应对应收帐款的回收情况进行帐龄分析,了解有多少欠款尚在信用期间内,有多少欠款超过信用期,根据应收帐款现状制定收帐政策,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项,使企业免遭坏帐损失。关于业务招待费项目的超支,必须结合企业的业务量,以及财务制度规定的标准来分析。

注:各行业业务招待费提取比例

工业:全年销售净额在1,500万元(不含1,500万元)以下的,不超过年销售净额的5‰,超过1,500万元(含1,500万元),但不足5,000万元的,不超过该部分的3‰,超过5,000万元(含5,000万元),但不足1亿元(含1亿元)的,不超过该部分的2‰,超过1亿元的,不超过该部分的1‰;

除对外经济合作企业财务制度对业务招待费未作提取比例规定外,其他行业提取比例与工业相同。

企业业务招待费要与按照销售净额及规定标准提取的数额进行比较,如果本企业预计销售净额为1,900,000元,而实际销售净额为2,100,000万元,则业务招待费10,700为正常(2,100,000×5‰=10,500),如果实际销售净额比预计没有增加,甚至减少,则业务招待费的增加应属不正常,应具体查明原因。由此可见,费用的高低不能仅看具体数的大小,要结全业务量进行分析。

管理费用分析表中计算的构成比率,即每个项目占全部管理费用的比重,就一个时期的数字来看,可以通过构成比率的高低,看出各个项目在管理费用中的重要性。将几个时期的构成比重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管理费用项目的变动趋势。

应该说明的是,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同样的数字不代表同样的内容,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进行具体分析。

(2)销售费用分析

销售费用分析方法与管理费用相同。特别要注意的是对广告费用的分析,必须结合销售收入进行,广告费用在销售费用中所占比例高低并不重要,高比例只要能扩大销售收入就是好的。广告费用占销售收入比率究竟多大为好,以及能够带来多少销售收入一般无法评价和预测,只能依据同行业该比率水平及广告费用所涉及业务的具体内容来分析评价。

关于企业财务费用的分析,主要是看财务费用的发生是否必要与值得,所筹资金是否为企业急需。有关这方面的内容请参看“资金筹集”的有关内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