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是企业兴旺之本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现代企业理财手册上》第363页(16369字)

企业之所以能在社会中生存发展,就在于它能够源源不断地为社会提供新产品,进行技术开发。如果企业做不到这一点,没有给未来的市场提供商品储备,便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如果企业认识不到这一点并加以改进,那么只有一种选择,破产倒闭。

如果企业出现如下症状:

(1)企业生产线上没有新产品,

(2)企业销售的产品不是新产品,

(3)在推销商品时很快败给了竞争对手,这说明企业成长已出现停滞,迫切需要技术开发。

下面我们就从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技术开发?如何有效地进行技术开发?技术开发的捷径等问题进行分析。

1.技术开发的重要意义

技术开发,就其本质而言,是指把科学技术潜能的生产能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能力;就其过程而言,则是指从研究或试制开始直到新产品投入大批量生产的整个创新过程。技术开发受到了国内外企业的高度重视,人们把它做为“现实财富”的转换器,作为富国强民,振兴经济的一条捷径。

(1)技术开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科学技术进步的现代工业国家中,每年都有几万以至几十万种新产品投入市场,其中有重大的科学发明和技术突破,也有不引人注意的小改进和外形设计的翻新。各大公司除了前方已经投入市场的产品外,后方车间里还有正在小批生产、等待投放市场的新产品,实验室里还有第三、四代产品在试制,而研究开发部还有第五六代产品在设计。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决策者都深知无论是销路的保持、新市场的开拓、就业机会的创造、高额利润的获取,都与产品更新有关。小企业往往因一个产品的革新而走红运,奄奄一息的大公司也会因一项小发明而复苏繁荣。如:70年代,日本不少制造出口商品的公司相继倒闭,下谷玻璃公司也受到危机的威胁。公司的两名职工提出了两条革新产品的建议:一位提出手持杯子一般是拇指按的地方用力,可在那儿做一个凹槽;另一位提出外形瘦长的杯子虽然好看,但对高鼻子的美国人并不方便,应把杯口前面弄低,做成斜的。公司采纳建议制成了斜口杯,在捏手处有一形如“微笑时的酒窝”的凹槽,命名为“酒窝杯”。其售价比普通杯子高70%,但出口欧美十分畅销,从而使该公司安度危机并有发展。以上例子虽不是重大发明,却给企业带来了莫大的经济利益。

我国现在实行市场经济,市场调节在起重要作用。产品“十年一贯制”既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也不适应逐渐剧烈起来的市场竞争状况。人们在实践中也懂得了产品更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希望。例如:80年代初丹东锁厂生产的挂锁质量曾获全省第一名,但在以后的二年里企业产品积压40万把,企业陷入了困境。后来,他们采纳了一位派出所所长的建议,研制了一种防撬锁,投放市场迅即一抢而空。一把新锁振兴了企业。近几年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产品正在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买方有选择,卖者有竞争,许多企业大多十分困难,但有了产品的更新,许多企业走出了困境,显得生机勃勃。如某塑料厂原来生产照相机零件,因市场不景气,已濒临破产。该厂厂长在报上看到了一句话:“亚运会可能会给望远镜带来好生意。”于是立意研制世界上最小最便宜的望远镜,3个月后生产出一种纸质薄型折叠式望远镜,售价15元,一上柜台就一抢而空,不仅被指定为亚运会产品,而且美国、意大利、新西兰的客商也闻讯而来订货。企业不但得到复苏,而且还大大发展了。

作为一个企业大多是在经历了市场疲软的冲击之后,才真正了解到产品开发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是多么重大。当然,对于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来说,还要考虑:推动产品更新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如何才能主动地、不失时机地更新产品,赢得企业的长期发展呢?

(2)技术开发的动力是社会需求

推动技术开发的根本动力既不是“行政推动力”,也不是“技术推动力”,而是“社会需求”这个推动力。任何产品,只有社会对它有需求,才能销售出去,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聪敏的经营者都时刻注意观察和研究社会需要的动向,并沿此方向来发展新产品。松下电器公司的广告标题是:“只有满足社会需要,企业才能发展。”在这个经营思想指导下,该公司职工每年要提出几十万项革新提案,不断开发新产品,革新老产品。美国机床公司总裁说过按用户需要制造机床,让用户满意是我们生产兴隆的根本。用户的需要多种多样,因此,企业的产品也不能停留在一个样子上,必须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中国,不断满足用户需要是生产的直接目的,那么它对产品发展的推动作用应该更直接、更巨大。原来在长期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少企业领导习惯于以“行政推动力”来推动产品更新。没有把着眼点放在整个社会需求上,因而经济效果并不理想。市场需求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市场需求对技术开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有的产品开发出来了,或因质量不好,或因价格太高,或者质量和价格都可以,但不符合人们的需要,产品都不能被市场所接受,这种开发当然也就失败了。大量事实证明,大部分技术开发的失败,不是因为技术上的原因,而是由于在市场调查、销售和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因而,企业要为了满足社会需求不断更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高效益。

近几年,有些企业提出“技术推动力”是产品发展的动力。这似乎比“行政推动”高明。其实,技术是实现产品更新的手段,是社会需求服务的,只有明确以社会需求为方向才有用武之地。

企业决策者应该懂得如何发挥技术力量的作用,懂得在产品研究中,重点应放在满足新老顾客需要的新产品设计上,以及为现行产品探索新的用途、降低成本和利用替代产品的可能性上。当然,企业应当鼓励重大发明和技术突破,但决不能忽视大量的小发明和小改革。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就在于发动企业员工提出众多革新方案,并以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成本将大部分实用提案付诸实现。

(3)技术开发的前提——市场研究

既然社会需求是企业技术开发的根本动力,因此,企业开发新产品首先应从市场研究开始,企业通过市场研究了解消费者对产品接受的程度和要求,竞争商品的优缺点,以及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动向,从而为制造目录及产品价格提供依据,也为发展新产品和改革老产品提供设想。因此,企业应当投入一定的力量,通过与销售商店挂钩和提供服务等途径了解顾客的心理和消费倾向。下谷玻璃制品公司能考虑到高鼻子顾客的方便,丹东锁厂接受了顾客防撬的要求,他们都获得了成功。

如今在美国各大公司都设有专门的市场调查部,多数是和产品销售服务部结合在一起的。一般中小企业则是通过商店,特别是超级市场来了解市场动向的。在日本较大的商店都和工厂直接挂钩,签有定期合同。如果改换商品,工厂受损失,商店也要分担。因此,商店经理十分注意顾客有什么要求,及时把顾客的意见和对商品需求量与预测数字传递给工厂。此外,社会上还有许多咨询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系统的调查研究服务。企业之所以愿意花精力,花本钱研究市场,因为他们都懂得产品开发是从市场研究开始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在市场研究方面已有不少改进。上海某球厂80年代初仍然生产60年代的老产品,内外销产品都大量积压。为了摆脱困境,该厂在文体用品公司帮助下,调查研究了国际市场信息,实现产品更新。首先试制了PV革球,5万只很快进入了国际市场。1989年出口PV革球达70万只。同时引进设备技术,试制成功了绕线篮球,产品又上了一个台阶。此外,该厂还改进球胆工艺,并在外观上按国际市场流行的图案、色彩、商标进行改进,使销路不断上升。1988年出口100万只,1989年达120万只,1990年外销订货达200万只。上海球厂从市场研究出发,产品不断更新,才走出低谷,获得成功。

(4)激发创造力是技术开发的前提条件

技术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激发人的创造力,这与企业内部科技开发人员的数量与素质等有很大关系,从顾客的需求到提出新产品的设想之间,有一个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想让科技人员充分发挥其创造力,最要紧的是通过管理系统,创造一个有利于技术开发的环境,应尊重技术人员的劳动成果,提高其待遇,鼓励和启发其创造力。近年来,人们曾经作了许多研究,探索促进创造性行为的方法。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创议了一种名为“头脑风暴”的讨论方法,每次召集5~10人的小组讨论,参加者可就要研究的问题任意联想、自由漫谈。其特点是在会上对任何意见都不吹毛求疵,也不作深入讨论,使讨论不受拘束,并维持一种灵活、幽默的竞争气氛。会议召集人收集、记录各种意见,整理分类,以供下次讨论,或直接从中获得启发,总结发展成较具体的方案。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忽视那些看来粗糙、甚至有些荒谬的想法。因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常常会在另一次会议上激发出新的、意义重大的设想。富有创造力的新设想,常常是一系列设想与信息与信息连锁反应的结果。在“头脑风暴”或其他类似的动脑筋会议上,管理干部的组织和启发作用就在于使这一系列大胆的设想形成连锁反应。例如,日本雪印乳业公司的冰淇淋销售量曾因清凉冷点心的挤入而一度锐减。经市场调查是冰淇淋中乳脂含量较高,吃后喉咙易干。但通产省规定冰淇淋的乳脂含量不能低于8%。公司组织职工进行三次“头脑风暴”讨论。第一次讨论中有人信口说:“如果吃了冰淇淋再喝一口水就好了。”这意见似无多大意义,但它使另一次讨论中提出在冰淇淋中加几块冰的设想。于是第三次讨论就活跃起来,最后得到的方案是在冰淇淋中加入几十颗豆粒大小的冰粒,形如水晶,有的带上彩色,宛如红绿宝石,闪闪发光,增加美感。他们以“宝石箱”的名字售出这种冰淇淋,结果引起了冰淇淋销售热,使企业重新获得生机。

事实证明创造力并不是什么天赋的才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才能,而且才能是可以培养的。在适当的环境下,一定科技知识的应用就可以激发创造性行为。因此,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管理的任务不仅在于决定产品发展的方向,也在于创造这个适当的环境和培养并提高全体职工的科技知识水平。“头脑风暴法”的应用就是造成一种畅谈自己独特的设想和相互竞争、相互启发的环境。此外,还要通过物质奖励、表扬和向职工说明要解决的问题及其重要性,以激发职工的责任感和培养“自我成就的需要”等。这些都有助于促成创造性的行为。

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明白,产品开发仅靠技术人员是不够的,企业应当鼓励每个职工的创造力。着名的松下公司每年平均每2.5人提出一项专利或实用新方案,丰田汽车公司有65%的职工参加创造性活动,每年提出的革新提案达40万项。我国历来也提倡群众性技术革新运动,但参加人数比例并不高,实用提案数量也不很大,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从企业管理角度看,一是对产品开发的认识还不深刻,二是不善于激发职工的创造力。

2.技术开发的策略

为了搞好企业的技术开发,实行产品的更新换代,企业必须有正确的开发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多能化策略

给老产品附加上新的功能,这是一种易实现的策略。例如:给录音机加上收音机的功能就成为收录机;给小折刀加上开罐头刀、开瓶盖的扳头等,就成为一把旅行用的多用刀等。企业根据自身技术特点和平均需求情况,将能够实现的功能进行排列组合,就可以获得许多多能化产品的设想。但是,具体应用时要注意附加功能与成本及与原功能的协调,不然是要失败的。例如:曾有厂家在电视机上附加收音机功能,由于电视机价格昂贵,不看时把它当收音机使用,消费者往往舍不得,因此这个产品并不受市场欢迎。

(2)低耗化、节能化策略

这也是一种改进老产品的策略,即为用户着想,降低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消耗,例如节油、节电、节省原材料消耗等。70年代日本丰田公司的小型轿车就是靠节油而畅销欧美市场的。用木材做的铅笔在使用中要削去大量木材,采用塑料并做成活动铅芯则是一种低耗化策略。此外,许多耐用品在使用中需花费维修费,提高质量、减少故障也是低耗化的策略。

(3)简化和微型化策略

产品结构的简化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分析产品的功能结构,以最简单的结构去实现必要的功能是策略的要义。微型化不仅可降低原材料消耗,而且便于用户携带搬运。大量的产品都有微型化的可能,袖珍收音机、袖珍象棋等等不胜枚举。上海某企业研制了国内最小的A型电筒,可以套在钥匙圈上,十分畅销。

(4)低值易耗化策略

适当降低某些产品的耐用性,使产品的成本和价格大幅度下降也能获得用户的青睐。例如手表,优质表价格昂贵,也很耐用。当手表市场趋于饱和时发展了各种廉价表,虽然只能用二三年,但价格要便宜得多,从而拓宽了市场。近年来发展的一次性用品都是低值易耗化策略的应用。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针筒,一次性打火机等等。

(5)组合化策略

将许多同类相关用品组合成套,包括成套包装和拆卸组装,它既便利顾客使用,也便于推销,有时也能降低成本。如组合家俱可以根据房间的大小、形状选择配套,有些大衣、外衣采用脱卸式也是采用了组合化策略。

(6)多样化策略

多样化有多种形式,常用的有以下两种:①水平多样化。这是一种分散型的产品发展策略。主要是发展一些技术相同的产品或市场相同的产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收音机厂可开发收录机、电视机等,这是技术相同;农机厂可开发各种农用器械,这是市场相同。前者可利用原有技术力量,后者可利用原来的市场、商标和信誉。②垂直多样化,这是一种一体化的产品开发策略。可以从产品的前道工序向后道工序发展,或者从粗加工向深度加工发展。这种策略称为顺向发展。如从纺纱发展织布,再发展印染、成衣。如果从产品的后道工序向前道工序发展或先发展成品装配,再发展零部件、元器件的生产,这种策略称为逆向发展。许多电子电器厂走的都是逆向发展的路子。

产品发展的策略很多,企业应当根据市场情况,结合自身的技术力量和资金资源条件选择适当的策略,去开发新产品,占领并扩大市场。

3.技术开发的程序

(1)创意激发阶段

包括调查市场的需要情况和与收益有关的技术情报,发动全体职工提出各种新的设想。在这一阶段,创造技法的适当应用将大大增加新产品构思的方案。

(2)评价与筛选阶段

对提出的各种设想进行一次筛选,保留有参考价值的设想,去掉那些不现实的设想。无论是探索还是过滤,都要从用户角度去考虑,看一看这种商品使用起来是否方便,是否经久耐用,是否美观,价格是否低廉等等。在现代社会中,消费层次不一样,选购商品考虑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这就要求企业要从满足绝大多数消费者出发,筛选出有价值的设想,再进行探索、过滤、直到满意为止。

(3)实施可行性分析阶段

企业技术人员应进一步完善筛选出来的设想,从企业生产的角度来考虑:如看需要投资多少,使用什么样的设备,原材料供应是否有困难,回收期有多长,能否赢利等等。

(4)产品研制阶段

企业对产品的结构、性能、工艺技术和经济效果有了比较完整的设想以后,就可以进入产品研制阶段。要完成样品设计,包括产品结构设计与技术设计,进行样品的试制和鉴定,并最后定型。

(5)小批试产与试销阶段

产品定型以后,还要完成工作图设计,确定工艺方案,制造工艺装备,进行小批量的试制,以考察工艺过程和各种工艺装备的可靠性,并对工艺方案进行全面分析。小批量试制出来的产品即可选择适当时机投入市场试销,作好新产品的广告宣传工作,开拓销售市场,及时反馈顾客提出的意见。

(6)商品化阶段

根据试制和试销的结果,对产品设计和工艺方案作必要的修改后,即可以正式投入生产,组织推销。

4.制约技术开发的因素

企业技术开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任何一个企业在进行技术开发过程中都可能碰到一些问题,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例如,有些企业的产品利润虽然已被同行的竞争压力所侵蚀,但其研究部门却无法降低原有产品的成本。再如,日本有一家化学公司的衣料厂,从事多角化经营,该厂经营者指示研究开发部门与销售部共同负责开发一种符合潜在用户需要的新产品,但是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研究开发部门还是未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产品。经营者归咎于开发部的无能,但调查结果却发现问题出现在生产部门。由于生产部门对原材料储存成本过于介意,规定开发部只能以公司现有人的员来竭尽全力,却因过分的限制,使他们力不从心。最后,问题发现了,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消除了限制,在短短六个月之内竟然开发出一系列新产品,赢得了市场。可见,制约技术开发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出自主观,有的缘于客观,有的是可以消除的,有的还依靠自身的力量却难以解决。归纳以上种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科学技术理论的发展水平

技术的发展往往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从冷凝压缩机的设计,到电影、录相机的出现,从收音机、录音机的产生,到电子计算机的问世,无不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做为一个企业家,必须随时关注科学技术理论的动态,分析新理论、新技术可能带来的社会后果,把握机会,促进企业技术发展。例如,现在国外已出现一种新型硬橡胶,其强度可与钢比美,只是由于解决某种工艺技术上的障碍,目前还不能大规模生产,一旦解决了这一技术难关,那么,许多相关行业的面貌很可能将大为改观,也许一种轻型美观、耗油低的汽车将投入市场,仅就耗油量低这一优点也将会吸引不少顾客。如果经营者不能掌握这些情况,那么可能到时别人的新产品已经上市了,你才去匆匆研究,改装生产线,就要落后别人一个周期了,市场首先被别人抢走了。

(2)技术内部要素与相关技术的发展状况

任何技术都离不开材料、能源、控制、工作等要素。材料是物资基础,工艺是手段和方法,能源是“血液”,控制则是中枢神经系统,它们构成有机的统一整体。只要这些要素中有一个未能突破,那么这项技术就不能真正取得成功。例如,爱因斯坦在1917年就提出了激光理论,但一直被束之高阁,足足沉睡了40年之久,直到1959年,才被其它科学家研制成红宝石激光器。

(3)市场需求状况

市场需求对科学技术开发也是一个极重要的制约因素。有的产品开发出来了,或因质量不好,或因价格太高,或者质量和价格都可以,但不符合人们的需要,产品都不能被市场接受,这种开发当然也就失败了。大量事实表明,大部分技术开发的失败,不是因为技术本身的原因,而是由于在市场调查,销售和组织方面存在的缺陷。因而,要搞好技术开发,必须把开发、市场和生产三方面很好地协调和组织起来,特别要注意掌握市场信息,不断修正自己技术开发的方向和路线。

(4)企业基础条件

基础条件是指企业内部科技开发人员的数量与素质、研究开发经费、科研测试装备以及环境条件等。这些条件构成了企业科技开发的实力。例如,近几年,我国许多部门和企业广泛开展计算机的应用和开发工作,但因技术开发的条件不具备,或因资金不足,或因操作、维修人员的培训工作未跟上、或因软件人员不配套、管理工作不得当,致使许多单位未能取得应有的效果。而有些单位,由于领导重视,作好了各种准备,认真筹措了各种资源,选择了那些管理基础比较好,各种基础数据比较齐全的单位作试点,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能从事开发、操作和维修的人员,从而使计算机的应用和开发一直保持良好的势头。这说明,基础条件对技术开发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经营者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积极创造条件,保证各项技术开发的成功。

5.企业提高技术开发效率的措施

技术开发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源之一,因此,尽管技术开发常常伴随着风险,但是各国政府和许多企业都把发展技术、提高技术开发效率作为努力追求的根本目标。近年来,我国许多企业也在技术开发方面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和人力,但由于不注意技术开发效率,使这些投入未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未能取得短期利益,人们往往归罪于缺乏大量资金的长期投入,而忽视了提高技术开发效率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技术开发的效率呢?可以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1)精选组织者

在技术开发部门,技术开发95%的成效往往只由占5%的管理层所决定的。因而作为部门领导,不但要熟谙专业方面的背景,了解相关技术的前沿水平,在专业上服众,而且要具备管理方面的才能,能带领全体技术开发人员迈向未知的未来。常有这样的例子,那些理工科出身的专家、身肩技术开发部门的重任,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使其拙于规划并鲜有沟通其它部门的能力,因此,大大降低了技术开发的效率。可见,在企业里,作为一个决策管理者,不仅要有技术专长,还要懂得管理企业,要调动企业科技人员及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不一定凡事都一定要有厂长坐阵指挥,这样未必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时甚至还会产生负作用。

(2)创造良好的环境

要想让企业技术人员充分发挥其创造力,最要紧的是通过管理系统,创造一个有利于技术开发的环境。首先,应删除那些可有可无的繁文溽节,保证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其次,企业领导应尊重技术人员的劳动成果,提高其待遇,并应从用人、训练和培训等工作条件方面,为技术开发人员创造一个较好的工作环境,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性,提高其工作效率。

(3)建立具有弹性的组织机构

企业技术开发离不开各种学有所长的技术人员,随着技术开发工作的日趋复杂,设计一套具有弹性的组织机构就显得尤为必要了。根据各国的经验总结,在技术开发部门,采用矩阵型组织机构形式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其纵向可分为研制部、生产部和管理部,横向则可形成以开发产品为中心的课题开发小组,这个组织是柔性的组织机构,由上述各部门抽调有关技术人员组成,当某项产品开发成功之后即可解散,回归到原所属部门。这样既可以发挥各专业技术人才的交叉效应,又可避免专题项目结束后,技术人员“无家可归”的情形。也有利于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亦可及时反馈给产品研制人员,从而修正设计,加快技术开发进程。

(4)制定规划和确定控制措施

规划是企业技术开发成功的基础,良好的规划不仅给技术人员指明了开发工作的目标方向,而且能促使有效利用技术开发部门所拥有的资源(如仪器设备、技术文献等)。而控制则是开发赖以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有周全的控制措施,就能随时衡量技术开发计划的进度,保证开发过程按预定的“轨道”运行,发现问题或偏差,即可采取措施对之进行调整和纠正。可见,规划和控制是技术开发赖以成功的两个重要条件。

(5)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素质

在日新月异的科技领域里,技术更新周期日益缩短,要使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不为新技术洪流所淹没,必须重视继续教育,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技术人员参加进修、交流、学术讨论及培训等,以及时更新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其各方面的素质,这才是提高技术开发效率之根本。

6.企业技术开发的主要方法

(1)创造规律与创造技法

创造性劳动是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有史以来人类就一直在进行着创造,然而在很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却没有把创造作为研究的对象。直到本世纪初,才开始认真地研究创造过程。各国的学者根据大量的创造实践总结出了创造的规律。为企业技术开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①择优律法

从某种意义上说,创造就是想获得更好的结果,因此择优是存在于各种创造活动中的规律,即围绕一定的目标,通过鉴别、对比,择优选取可能达到目标的某个方案。

②相似律法

创造活动的产生常常是受到某种启发而形成的。在相似事物的启发下,通过模仿、类比、变化和改进以进行创造发明就是相似律。如仿生学就是相似律的应用。从袋想到人工育儿袋,从泡想到潜水艇的沉浮,以及早期模仿鸟类的飞行器逐渐改进成飞机等。

③综合律法

任何事物总是由许多要素组合而成,因此,把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功能要素分解出来,再进行有机的组合,往往能创造新事物。如前面提到的多能化产品和组合化产品的发明都与综合律的应用有关。

④对应律法

按照与现有事物相对立、对应、对称、对比的方向去思考,形成创造发明的规律。它也是受到某种启发而形成的,只是这种启发不是相似的,而是相对应的。如企业低值易耗化产品就是与高价耐用品相对立的;又如,过河可以从上面造桥,也可以从地下挖隧道。

根据以上四种创造规律,总结人类的创造经验,渐渐形成了各种激发人的创造力的技术方法,就是创造技法。从本世纪初人们开始把创造作为研究的对象以来,各国的创造学家已归纳开发了340多种创造技法。这些技法的应用大大增进了人的创造力。1937年史蒂文森在美国举办了“创造性工程”训练班,据统计,培训人员在培训前后获得专利的比例为3∶1。正如法国科学家贝尔纳所说:“创造性才能由于方法拙劣可能被消弱,甚至被扼杀。而良好的方法则全增进这种才华。”企业要想在产品开发上领先一步,决不能忽视创造技法的推广和应用。以下我们将介绍几种企业常用的且易掌握的创造技法。

(2)检核表法

检核表法是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发明改进的事物,用一张一览表列出各种思考项目,然后逐一进行研究讨论,以获得解决问题的关键和创造发明的启示的一种方法。该法起源于美国。一些学者为了在设计、计划和决策中便于进行系统的思考曾列出一些问题,比如5W2H1R法就是:为什么(Why)思考?做什么(What)?谁来做(Who)?何时完成(When)?在何处做(Where)?怎样做(How)?做多少或花费多少(How much)?结果会如何(Result)?这已经有了检核表法的雏形。1964年,创造学的奠基人奥斯本总结并发展了前人的办法,设计了检核表法。由于该方法简便易行,通用性强,且包容了多种创造技法,故有人称之为“创造技法”之母。以后这一方法在日本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被不断丰富和完善。

奥斯本设计的提问中主要包括:可否通过改变功能、用途、运动、材料、强度、频率、速度、重量、结构、形状、体积、顺序、颜色等形成新的构思;或者通过累积、归纳、合并、分开、颠倒、替换、增加、删减、移位、放大、缩小等办法解决某些问题。罗列问题逐一思考的办法有助于思维的系统化,不仅可避免思维定式的局限性和在某些方面的遗忘,而且也能启发思路、开阔视野。

通过在改进老产品、开发新产品研究中可以作如下的检核思考:

①现有产品(发明)有无别的用途?一种产品(发明)常常有多种用途,但由于该产品往往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发明的,从而使它在其他方面的用途被掩盖很久。这个问题正是要把注意力从原来的用途引开;去开发那些被掩盖的用途,从而创造出新产品来。打火机为点香烟而发明,联想到点煤气、点乙炔就形成了点火器、打火枪。日本一家公司从电吹风联想到烘干被褥,开发了被褥烘干器。

②现有产品能否引入其它创造性设想?这是增加产品功能的思考。如给煤气灶开关增加点火装置,成为自动点火灶。给电熨斗增加蒸气成为蒸气熨斗。给电视机增加遥控装置,方便使用。

③现有产品可否改变形状、颜色、味道等?这是开发产品系列、型号、款式的思考。电话机长期以来是黑色的,式样也很单调。从这个问题想开去,就有了各种颜色的电话,美国一家公司还设计了动物造型电话。近年来异形包装食品应运而生。如:“金元宝”、“幸福蛋”、“巧克力”、“”、“足球”、“冰淇淋”、“打火机”、“弹子糖”等等,琳琅满目备受青睐。

④现有产品可否放大或扩大使用范围?延长使用寿命?上海奉贤一家饮料机械厂生产成套汽水封装机械,其中灌浆机原来只能灌50克糖浆,仅适用汽水制造。为了扩大市场,将灌浆机改为一次可灌500克糖浆,于是适用于灌酱油、黄酒、各种药水等,从而扩大了销路。闪光灯原来只能用一次,改进后成万次闪光灯。同样万次火柴问世后市场上也十分抢手。

⑤现有产品可否缩小体积、减轻重量?这是与放大相反的思路,也即微型化策略。目前微型收录机、微型电视机都成了时髦商品。

⑥现有产品有否代用品?原材料、零部件有无代用品?在许多场合塑料已替代了胶木,玻璃钢瓦替代了石棉瓦,塑料瓶替代玻璃瓶。更材易质是开发新产品的一条重要途径,常常能收到增强功能、降低成本、节约原材料的效果。

⑦现有发明是否可与别的发明组合在一起?日本柯尼卡傻瓜照相机便把闪光灯、电眼调节器和照相机组合在一起。新式床把床灯、床头书架、席梦思组合在一起。这是关于多能化策略的思考。

⑧现有产品结构可否变换顺序进行合并?螺旋桨装在飞机的前面,移到顶部就成了直升飞机。自行车的传动装置移到前部就构成了残疾人用的轮椅。过去旅馆中冷热水头分开,美国一家工厂推出一种合并的冷热水龙头,目前已被广泛采用。

⑨能否造成和现有产品(发明)相反、相对的东西?辩证法相信事物总是存在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正负、上下、阴阳、里外、进出等。这个问题就是让我们去思考相反、对立、对应的事物。如有导弹,就可想到反导弹;有雷达探测跟踪,就想到逃避雷达的装置。美国高速公路上警察常用探测器测定车速,逮住超速行驶的车辆,于是就有公司生产探测探测器的警示装置。有些产品本身某些结构反过来就成另一种发明,如从电动机到发电机,从吹尘器到吸尘器。

⑩生产或使用中废弃的东西可否利用?木屑、刨花目前已可用来制造纤维板、刨花板。在卷烟加工中有许多烟草下脚,弃之可惜,国外烟草公司研究用辊压法、造纸法等不同方式将烟草下脚制成薄片,在烟丝中掺入20%,不仅提高原料利用率,还可以降低焦油含量。

检核表法使用方便,也很灵活。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增加问题,提高构思效率。

(3)缺点列举法和希望点列举法

产品不断更新换代自然要求一代胜过一代,在产品的市场竞争中也总是优胜劣汰。因此,开发新一代产品必须不断改进老产品,不断迎合用户的需要和希望。缺点列举法和希望点列举法是顺此思路而形成的创造技法。

所谓缺点列举法即通过寻找某种产品的缺点,把它们一一列举出来,再有的放矢地加以改进。其具体程序如下:

①确定改进的对象。

通常可以本企业的老产品为改进对象,也可以将竞争对手的产品作为改进对象,以便生产出更新更好的产品与之竞争。此外,也可用于工艺技术或管理方法上的改进。

②选择有关人员,如生产工人、搞设计的技术人员、推销人员、用户、专家,并组织他们进行讨论。

③召开缺点列举讨论会

每次会议人数以5~10人为宜,会议时间不宜太长,以1~2小时为宜。要求与会者从各个角度寻找研究对象的缺点,尽量吹毛求疵。组织者可将其他会议上提出的缺点通报与会者,以启发发现更多的缺点。列举缺点不仅是表面的、局部的、功能上的,也要列举深层的、整体的和结构上的缺点。

④对缺点进行归纳管理,并分析造成这些缺点的原因。

⑤针对缺点制定改进方案。

缺点列举法简便易行,针对性强,效果明显。日本企业家鬼冢八郎应用本法发现了篮球鞋易打滑的缺点,针对这一缺点设计了吸盘状球鞋。哈尔滨松江橡胶厂技术员孙玉芹总结了胶鞋透气性差,穿起来捂脚和刷洗不方便,晾晒时间长的缺点,从而研制了一种网眼轻便鞋,采用每平方厘米有16个菱孔的树脂定型网眼布作面料,不仅透气性好洗刷方便易干,而且美观大方,适合旅游、运动和平时穿着,深受国内外用户欢迎。上钢三厂铸造车间木模工段应用此法对旧木锯床进行改进,克服了“锯条易断”、“不安全”等缺点,改造成了一种新颖木锯床既提高了效率,又确保了安全生产。

与缺点列举法相类似的希望点列举法。该法是一种积极主动型的创造技法,即收集人们对新产品的希望和要求,把它们一一列举出来,进行归纳整理,从中选择有生命力的希望点,研制具体的创造发明或改进方案。其具体程序大致与缺点列举法相同;只是讨论的内容不一样,在希望点列举讨论会上要求与会者将事先考虑的要求与希望写在卡片上传阅或谈出来。这些希望可以是用户的希望,也可以是生产厂家的希望,还可以是发明家的异想天开。

美国一家公司根据妇女育婴的要求开发一种奶加热器,邀请了一些妇女参加讨论,她们提出了一些希望,如晚上可以不要起床,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价格在25美元以下等。该公司即根据她们的希望设计制造了牛奶加热器,很受育婴妇女的欢迎。

以上两种创造技法的共同特点在于列举,而后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应当看到消费者对产品的意见基本上可分成“缺点”、“问题”和“希望”、“要求”两个方面。因此,每个企业平时就应当十分注意用户反映的意见,把它积累起来,并用于产品改进的研究中。

(4)形态分析法

形态分析法是利用系统观念进行分析和创造的一种方法。任何事物都可以看作一个系统,根据系统的功能和基本结构可将系统分解成若干子系统,为实现子系统的功能特性可以有不同的形态结构或参数值。将不同的形态、参数列举出来,进行各种排列组合,从中选择合乎需要的有价值的方案,达到创新的目的,这种方法就是形态分析法,又称排列组合法。

应用形态分析法的具体程序是:

①确定要想创新的产品属于何种技术系统,以便从同类产品和技术中吸收有用成果,也便于列举基本形态和参数。例如,要创造新的运输工具,则属于运输机械系统;要改进车床,则属于金属切削机床系统等。

②分析发明物所属系统的功能结构和形态。例如,对运输机械系统可分解为动力装置、转向装置、传动装置、运载装置等。

③列举具有同样功能特性的结构形态或技术过程。例如对上述运输机械系统中的动力装置可根据不同动力来源列举: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原子能发动机、人力脚踏装置等;还可以进一步列举每种机械的不同型号或功率参数。

④将列举的形态结构进行替换,列出可能的各种排列组合,并考虑其组合方式。目前已有的各种运输车辆,如不同吨位的卡车、蒸汽机列车、内燃机列车、电动运输车等即是不同组合的产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