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儿科手册》第196页(7190字)

病毒性肺炎是多种病毒引起的支气管肺炎,常常是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延伸引起。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喘憋、鼻煽为主要特点。本病属中医学“肺炎喘嗽”范畴。

〔病因病机〕

本病的致病病毒有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麻疹病毒等,其发病机理尚未明了,近年来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可能是一种病理免疫反应过程,尤其是细胞免疫损伤所致。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外邪犯肺、肺气郁久生热,灼津成痰,痰阻肺络,阻塞气道,肺气郁闭所致。

〔西医诊断标准〕

一、腺病毒肺炎

(一)临床表现

1.发病年龄多为6个月~2岁。

2.起病急,高热,呈稽留热或弛张热,热程1~2周。

3.感染中毒状重,精神萎靡,烦躁或嗜睡。

4.咳嗽重,呈频发的连续性阵咳,呼吸困难明显,喘憋,鼻煽,唇周发绀。

5.肺部体征多在发病3天后出现,两肺中小水泡音,叩诊浊音,呼吸音减低,管状呼吸音,可伴有胸腔积液。

6.易发生心力衰竭、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脑病等。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早期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以淋巴细胞为主。

2.病毒分离腺病毒阳性有助于诊断。

3.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腺病毒阳性。常见腺病毒3型,7型,3、7混合型、11型和21型。

(三)X线胸片检查

表现呈支气管周围炎,以大病灶改变为主;小病灶多在两肺内中带及两侧下部。病的极期可有胸膜反应或胸腔积液、肺气肿、肺不张。

二、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一)临床表现

1.多见2岁以内小儿,尤以6个月以下为多,常见营养状态好的小儿。

2.发病急,热不高或无热。

3.咳嗽、呼吸困难明显,多呈吸气性呼吸困难,烦躁,鼻煽,三凹征明显,口周发绀,精神萎靡,嗜睡。

4.肺部体征出现较早,两肺广泛哮鸣音及中、小水泡音,肺部叩诊呈过清音,肺肝界明显下降。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正常或偏低,以淋巴细胞为主。

2.咽拭子病毒分离和血清抗体(IgM)测定: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可有助于诊断。

(三)X线胸片检查

两肺纹理增强,透过度增强,或上纵隔变窄,有点、片阴影。

三、流感病毒肺炎

(一)临床表现

1.发病急,大多数在发病后48小时高热持续不退,少数病人中等度发热2~3日后才逐渐上升。

2.呼吸道症状显着,喘息严重,有时退热后还喘。少数病例可见咽部红肿,有伪膜,易于剥离。

3.常伴有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症状,可见呕吐、腹泻,或发生惊厥。

4.肺部体征如叩诊浊音,呼吸音变化及细小湿性啰音或捻发音。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减少,可低到(1~2)×109/L,淋巴细胞百分数增高。

2.咽拭子病毒分离和血清抗体(IgM)测定:流感病毒阳性有助于诊断。

(三)X线胸片检查

大多数病例中见肺门两旁的肺野有不整齐的絮状或小球状阴影,分布不广泛;少数病例可发生大块阴影。

四、副流感病毒肺炎

(一)临床表现

1.发热1~8日,多数为3~5日,高热时间短,咳嗽不剧烈,轻度呼吸困难。

2.肺部有散在性啰音,但大多数叩不出浊音。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减少。

2.咽拭子病毒分离和血清抗体测定:副流感病毒阳性有助于诊断。

(三)X线胸片检查

可见小片状阴影和肺纹理增粗,在1~3周内吸收。

五、流行性喘憋性肺炎(又称流行性毛细支气管炎)

(一)临床表现

1.发病:潜伏期1~4天,多数急骤发病,部分病例有低热、咳嗽、流涕等前驱症状,于24小时迅速进入喘憋阶段。

2.喘憋期:咳嗽、鼻煽、呼吸急促,发作性喘憋加重时明显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唇发绀、三凹征阳性。肺部叩诊呈过清音,听诊有哮鸣音,中小水泡音,发作性喘憋极重时可有呼吸道梗阻,听不到呼吸音和喘鸣音,重者有肝肿大。喘憋多在24小时或48小时内缓解。

3.缓解期:此期患儿一般情况好转,而两肺可听到中小水泡音及捻发音。

4.恢复期:呼吸及精神状况好转,肺部体征消失。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多正常或偏低,分类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不增高。

2.病毒分离和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病毒阳性,主要有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

(三)X线胸片检查

可见肺门阴影扩大,肺纹理增粗及模糊,病变多为双侧。

六、毛细支气管炎

(一)临床表现

1.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

2.潜伏期4~6天,初始有流涕、咳嗽等上感表现,1~2天咳嗽加重,出现持续性干咳和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喘憋、面色苍白、发绀、鼻煽、三凹征,体温不超过38.5℃。

3.肺部体征早期以喘鸣为主,可出现中小水泡音与捻发音,叩诊过清音。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多在正常范围。

2.病毒分离和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以证明各种病毒病原。

(三)X线胸片检查

以肺纹理增粗,梗阻性肺气肿为主要改变,或有小片阴影和肺不张。

七、巨细胞病毒肺炎

(一)临床表现

1.新生儿巨细胞肺炎表现为持续性呼吸窘迫,常有肝脾肿大、黄疸、紫癜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生后数月发病者,也可合并肝脾增大。

2.较大儿童巨细胞肺炎肺部症状多与其他非细菌性肺炎相似,有咳嗽,呼吸困难,发绀及三凹征等,听诊多无异常。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分类正常。

2.病毒分离:以呼吸道分泌物,唾液,尿液,子宫颈分泌物,肝、肺活检标本接种至人胚或纤维母细胞培养基中可分离到巨细胞病毒。

3.血清学检测:双份血清抗体呈4倍或4倍以上增长时,有助于诊断。

(三)X线胸片检查

病初可能无异常发现,通常可见弥漫性支气管周围炎浸润及轻度肺气肿。

〔鉴别诊断〕

1.婴幼儿哮喘:婴儿的第1次感染性喘息发作多数是毛细支气管炎,若反复多次喘息发作,亲属有变态反应史,则有婴幼儿哮喘可能。

2.粟粒性肺结核:有时呈发作性喘憋,但一般听不到啰音,尚有其他结核症状,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及X线所见有助于结核的诊断。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一、风邪犯肺型

1.风寒犯肺型

咳喘,发热恶寒,无汗,舌质淡,苔白,脉浮紧。

2.风热犯肺型

咳喘,发热,口渴,嗜睡,纳差,便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二、毒热炽盛型

高热,咳嗽,喘促加重,呼吸困难,烦躁,舌质暗红或红绛,苔黄或少苔,脉细数。

三、热盛血瘀型

咳嗽,暴喘,呼吸困难,高热,发绀,烦躁,神昏,舌红紫,无苔,脉细涩。

四、阴虚肺热型

高热渐退,干咳无痰,面色潮红,盗汗,舌质红、少津,苔无或光剥,脉细略数。

〔治疗〕

一、一般治疗参阅细菌性肺炎。

二、对症治疗

除必要解热、镇静、止喘解痉、抗心衰等对症措施外,对重症极期患儿,给予输血及血浆或应用丙种球蛋白起支持作用。

三、抗病毒药物应用

1.三氮唑核苷:采用上呼吸道局部用药,如5mg/ml,药液滴鼻,每鼻孔2滴,同时口含1片,3h/次,热退后改2mg/ml滴鼻,片剂改为每天4次,用2天。雾化吸入剂量为5mg/(kg·d)。分2~3次加蒸馏水10m1雾化吸入15分/次,4~5天为1疗程。

2.干扰素:应用α-干扰素气雾剂颗粒<5μm,进行喷雾吸入,也可用肌内注射。

四、抗生素治疗

一般不宜采用,但在确定有继发细菌感染时,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

五、中医分型治疗

(一)风邪犯肺型

1.风寒犯肺

治法:辛温解表,止咳平喘。

方药:三拗汤加减。

麻黄 杏仁 甘草 苏子 陈皮 贯众 白前

加减:痰多加白芥子。

2.风热犯肺型

治法:辛凉解表,止咳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麻黄 杏仁 生石膏 甘草 瓜蒌 芦根 银花 连翘

加减:咳剧痰多者加竹沥、车前子。

(二)毒热炽盛型

治法:清热解毒,平喘化痰。

方药:清营汤加减。

生地 丹皮 丹参 黄连 僵蚕 甘草 连翘 川贝

(三)热盛血瘀型

治法:清热宣肺,活血化瘀。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黄芩 腥草 桃仁 红花 当归 丹皮 丹参 甘草

(四)阴虚肺热型

治法:养阴清肺。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沙参 麦冬 玉竹 桑叶 天花粉 生扁豆

六、单方验方

1.银翘合剂:金银花、连翘各15g,大青叶、板蓝根、千里光各30g,射干9g,水煎浓缩200ml,每日分3~4次服完。

2.病毒性肺炎合剂:大青叶、板蓝根各15g,草河车、柴胡、僵蚕各9g,水煎服。

七、中成药

1.莪术油注射液:20mg/(kg·d),静点7~14天,用于小儿病毒性肺炎。

2.双黄连注射液:60mg/(kg·d),静点7~14天,适于小儿病毒性肺炎。

3.清开灵注射液:每日10~20ml,稀释于10%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静点,每日1次,适于小儿病毒性肺炎。

八、其他疗法

将天花粉、黄柏、乳香、没药、樟脑、大黄、生天南星、白芷等研细末,以食醋调成膏状,贴于胸背部,每12~24小时更换。3~5天为1疗程。

〔现代研究〕

近年实验研究表明,麻杏石甘汤可通过诱生干扰素发挥其抗病毒作用,甘草中含的甘草甜素能抑制多种病毒的增殖,还与诱生干扰素,增加NK细胞活性有一定关系。贯众对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银花、连翘、黄芩、鱼腥草对病毒皆有显着而稳定的抑制作用。芦根所含天门冬酰胺有较强的镇咳作用。丹参能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减少肺泡渗出,促进炎症吸收。

莪术油注射液可减轻和抑制支气管,肺泡间隔水肿,改善肺部微循环,解除血小板的聚集,减轻支气管的高敏反应,尚有抑病毒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