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儿科手册》第386页(3189字)
脑脊液分泌过多,循环受阻或吸收障碍以致在脑室系统或珠网膜下腔内过多积聚者称为脑积水,常伴有脑室扩大及颅内压增高,婴儿表现进行性头颅增大。本病中医病名为“解颅”。
〔病因病机〕
多见于先天畸形,如脊柱裂、大脑导水管畸形或脑血管畸形等,也有因颅内感染、出血、肿瘤、维生素A中毒等引起。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者称为交通型,脑室系统至珠网膜下腔之间的通络阻塞者称非交通型。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脾胃亏损,水湿泛溢,或由热毒、瘀血阻滞所致,病位在脑,与肝脾肾相关,为本虚标实之证。
〔西医诊断标准〕
本病多发生于婴儿期,起病可急可缓。
一、临床表现
1.头颅增大:囟门关闭前起病者,可见头颅迅速增大,前囟颅缝分离,头皮静脉怒张,叩诊呈破壶声,额大面小,眼球向下呈落日状,可有眼震、斜视,颅骨透照有透亮区增宽。
2.颅内压增高症状:主要表现易吐,常无故哭闹,病程进展迅速者明显,前囟关闭后起病者常出现。
3.脑功能障碍:智力差,视力减退,中枢性瘫痪,共济运动不良,肢体震颤,意识障碍等。
二、实验室检查
1.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萎缩或乳头水肿。
2.头颅摄片可见骨板变薄,颅缝解开,蝶鞍增宽。
3.头颅CT:见脑室扩大,脑皮质变薄,并可提示阻塞部位。
4.酚红试验:侧脑室注入中性酚红溶液1ml,20分钟后做腰穿,如脑脊液出现酚红为交通型,反之则为非交通型。留2小时及12小时内的尿液,测完酚红排泄,两者均低于正常(正常2小时内为40%~50%,12小时内为50%~70%)。
〔鉴别诊断〕
1.佝偻病:头颅增大多为方形,前囟张力不高,头围增长速度正常,其他佝偻病表现。
2.先天性头大:无脑积水症状,脑脊液压力正常,CT检查无脑积水改变。
3.脑肿瘤:CT检查有占位病变。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一、脾肾亏虚
患儿头颅明显增大,囱门逾期不合,颅缝解开,头皮光急,目珠下垂,头倾不立,智力低下,舌淡苔薄,脉细弱,指纹淡。
二、热毒壅滞
颅缝不合,或合而复开,囟门不闭,头颅渐大,头皮光急,青筋暴露,目球下垂,肢体痉挛,发热面赤,躁扰哭闹,便干溲黄,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指纹紫。
〔治疗〕
一、中医分型治疗
1.脾肾亏虚
治法:益肾补脾利水。
方药:地黄丸加味。
熟地 山茱萸 山药 茯苓 丹皮 泽泻 党参 白术 石菖蒲 川芎
加减:若囟门胀实明显,呕逆,为肾虚不能化水,加桂枝、猪苓、车前子;若四肢拘急痉挛者加牡蛎、白芍、天麻、钩藤;若青筋浮露,指纹紫滞加丹参、当归、赤芍;眼球震颤,斜视加枸杞子、石决明、菊花;口干舌红,手足心热去党参。
2.热毒壅滞
治法:清热解毒通络。
方药:犀地清络饮加减。
水牛角 生地 丹皮 赤芍 连翘 菖蒲 银花 桃仁 泽兰 车前子
加减:抽搐加钩藤、僵蚕、地龙;烦闹不安加龙胆草、钩藤;大便干结加生大黄(后下);神昏不识人者,加服至宝丹或紫雪丹。
二、西医治疗
1.内科疗法:限制饮水或给予利尿剂,只对暂时性脑积水有帮助。如脑积水迅速增加,应及时给予降颅压的脱水药物,如甘露醇之类。
2.外科治疗:症状明显者,应早期手术治疗,采用外科手术分流,减轻颅内压。
三、单方验方
1.落得打15g,马蹄金30g,玉米须60g,共煎水服,每次10ml,每日4次。
2.茯苓30g,车前草30g,玉米须60g,煎水服,每次15ml,每日3次。
四、外敷法
1.加味封囟散:柏子仁120g,天南星30g,防风30g,羌活30g,白芷30g共为细末,每次用60g,以猪胆汁调匀,摊在纱布上,按颅缝部位外敷:外以纱布包扎,干则润以淡醋,三日一换。
2.葶苈子、车前子、王不留行、冬瓜子、丑牛子各100g研粉,调茶叶水外敷,每日1次。
五、食疗
1.黑大豆100g,猪肾一对,切开放入小茴香3g,肉桂1g,包扎,放置砂锅内,加水2500ml,文火炖2小时,使药汤浓缩至糊状,每天服3次,每次15ml,一周一服,可连服三个月,适用于阳虚水泛者。
2.枸杞子100g,地骨皮10g,薏米仁100g,炖成糊状,每日服3次,可连服三个月,适用于阴虚解颅者。
六、针灸
1.体针:取百会透四神聪,风府透哑门,风池透大杼,三焦俞透肾俞,水分透中极,足三里透阴陵泉,阴陵泉透阳陵泉,三阴交透复溜等穴。
2.耳针:三焦俞、肺、胆。埋针治疗。
〔现代研究〕
脑积水病因复杂,临床见症常虚实夹杂。除先天不足外,水饮、痰浊、热毒、瘀血都可致病,目前治疗研究也多从这几个方面开展。治疗脑积水有效药物有菖蒲、牛黄、天南星、僵蚕、全蝎、冬葵子、车前子、大黄等。实验证明以上药物不论外用、内服,均有不同程度的透过血脑屏障的作用,都有调节水液代谢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