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北京出版社《临床护理全书妇科·产科分册》第154页(3168字)

从胎儿出生到满28天前这段时间,是胎儿逐渐适应宫外独立生活的过渡阶段,称为新生儿期。在此时期内,特别是出生一周内,必须根据新生儿解剖及生理特点细心护理。

①呼吸

A.胎儿在宫内已有微弱但有时是不规律的呼吸运动。出生时,身体感受器和皮肤温度感受器受到刺激,兴奋呼吸中枢,约在出生后10秒钟内开始第一次吸气,以后逐步建立有力而规则的呼吸。

B.胎儿肺泡内原有少量液体,第一次吸气必须有足够的胸腔负压才能使肺泡扩张,以后正常呼吸的维持也需有足够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存在。

C.新生儿肋间肌动作较弱,呼吸主要靠膈肌运动,呼吸表浅,效能较低,频率快,每分钟约40~60次,并且时有节律不规则的呼吸。两天以后,呼吸次数降至20~40次/分。

D.新生儿娩出时,应争取在开始呼吸前迅速清除其口腔内及咽部粘液和水,以免发生吸入性肺炎。

②血液循环

A.新生儿出生后,由于肺泡扩张,使肺循环阻力降低;胎盘循环的停止使主动脉远端阻力增强和下腔静脉回心血量减少;两者都降低右心压力,从而可改变胎儿右心压力高于左心的状态和血流方向,卵圆孔和动脉导管从功能性关闭逐渐发展到解剖上的完全闭合。

B.由于新生儿耗氧量高,故心排出量虽比成人多2~3倍,心率仍较快,约为120~140次/分,且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波动较大。新生儿血流分布多集中于躯干及内脏,故肝脾常易触及,而四肢易发冷,末梢易出现紫绀。

C.新生儿的红细胞、白细胞计数较高,以后逐渐下降接近婴儿值。近年认为新生儿的血容量、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和断脐早晚有关,一般以出生后1~2分钟内断脐为宜,过迟断脐可形成红细胞增多症。

③泌尿:新生儿肾单位数量和成人相同,但发育不成熟,滤过能力不足,但尚能应付当时代谢需要;浓缩功能差,故尿色淡黄、透明,每天排尿十余次。因肾小球滤过率低,故排钠能力也低,应防止输入过多的含钠溶液,以免发生组织水肿。

④消化

A.新生儿消化道面积相对比较大,蠕动快,能适应食用大量流质食物。新生儿出生时吞咽功能虽已完善,但因食管无蠕动,贲门括约肌也不关闭,容易发生溢乳现象,新生儿消化蛋白质的能力强,但对淀粉的消化能力较差。

B.新生儿出生时肝内糖原贮备不多,故近年来主张新生儿出生后8~12小时就开始授乳。最初2~3天母乳分泌不足,需补充糖水或稀释乳。母乳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又不易污染,初乳(产后3~7日的母乳)中还含有分泌型体液免疫球蛋白IgA、补体、溶菌酶等,能增强小儿抗病能力,故应提倡母乳喂养。

C.新生儿出生后第一天排出黑绿色粘稠胎便。如出生后24小时尚无胎便排出,应检查有无先天性畸形。哺乳后大便逐渐变成黄色,呈糊状,每天3~5次。大便的性状可提示喂养情况:消化不良时,排便次数增多,粪便与水分是分开的;喂糖过多时,大便多泡沫,酸味重。牛乳喂养时,大便结块,粪臭味较浓;进食不足,大便色绿,量少,排便次数多,新生儿多哭闹不安;肠道感染时,排便次数多,大便溏薄或水样,或带粘液,脓性,有腥臭味,新生儿出现呕吐、厌食,发热甚至脱水等症状。

⑤体重:出生后2~4天,新生儿体重因摄入量少、排出量较多而呈生理性下降,平均比出生时下降6~9%,一般不超过10%。4天以后,新生儿体重开始回升,7~10天恢复到初生时水平。如下降太多,回升迟者,应寻找原因,予以纠正。

⑥体温

A.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皮下脂肪薄,保暖能力差,散热快,故体温不稳定,应注意保暖。特别是初生时,婴儿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可下降约2℃左右,12~24小时内稳定在36~37℃之间。

B.新生儿没有颤抖反应,受冷时通过增加氧耗、提高代谢率以增加产热。室温过高时,新生儿通过增加皮肤水分的蒸发散热。如水分不足,则血液浓缩,体温骤然上升,发生“脱水热”。

⑦酶系统

A.新生儿由于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故将间接胆红素同葡萄糖醛酸结合成为直接胆红素并将其从胆道排出的能力差;但又由于体内有较多的红细胞被破坏,故导致高胆红素血症,产生生理性黄疸。一般于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高峰,7~10天消退。一般多喂糖水即可,不需特殊处理。但如黄疸出现过早,程度严重,持续不退或消退后再出现,应考虑为病理现象。

B.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影响新生儿对多种药物的代谢,如按一般剂量服用氯霉素,可引起蓄积中毒,婴儿全身呈灰白色,并有心血管功能衰竭,称“灰婴综合征”。新生儿缺乏乙酰酯酶,可使磺胺药物的代谢发生障碍。

⑧免疫

A.新生儿从母体获得IgG,从而在出生后6个月以内对麻疹、风疹、白喉等有免疫力,但本身的主动免疫能力尚未充分发育。

B.新生儿的巨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能力差,免疫反应不及时。因缺乏IgA,故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又因所产生的IgM有限,也缺少补体及备解素等,故粒细胞对细菌特别是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的杀灭能力差,易引起败血症。因此在新生儿的护理中,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接触,以预防感染。出生24小时后,可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

⑨皮肤粘膜

A.新生儿皮肤被胎脂覆盖,胎脂在宫腔内胎儿时期有保护和防止散热的作用。头皮、耳后、颈部、腋下、大腿内侧及其他皮褶处的胎脂可于产后6小时用消毒植物油或温开水轻轻擦去,以减少胎脂对皮肤的刺激。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薄嫩,易受损而感染,故衣着要清洁、柔软。洗澡宜用无刺激性肥皂,浴后用软毛巾擦干,皮褶处可撒少许滑石粉,尿布要勤换,臀部及会阴部皮肤可涂无菌植物油,防止尿布皮炎。

B.新生儿出生后,用0.25%氯霉素点眼,要注意保持面部、外耳道、鼻孔的清洁。口腔粘膜不宜擦洗,应注意防止口内感染。

C.断脐后数小时内,应注意断端有无出血,以后每天检查,并保持局部干燥清洁。一般3~7天后脐带脱落,脐窝有时稍潮湿,可涂以1%胆紫或撒滑石粉使之干燥。

⑩乳腺及性器官:婴儿出生后数日内可有乳腺肿大,2~3周后消退。女婴出生后数日,可有少量阴道流血,1~2天自止;此系母体雌激素突然中断所致,一般不须特殊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