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与临床用药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新编麻醉药物实用手册》第33页(6136字)

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功能及传导会产生作用和影响,故用药前应了解心脏的生理特点及起搏传导系统。

一、心肌组织的生理特性及起搏传导系统

(一)生理特性

心脏是全身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心肌组织有4种生理特性。

1.自律性 不受外来的(包括神经的)刺激而自动地产生冲动。

2.兴奋性(应激性) 心肌激动后能起反应,最明显的表现是电生理机械性收缩的变化。

3.传导性

4.收缩性

前3种与心脏的活动节律有关,自动节律性与传导性功能障碍是产生心律失常的主要因素。心肌的收缩性决定心脏的排血功能,且不影响心律与心电图。

(二)起搏传导系统

心肌的基本收缩单位是肌原纤维,各肌原纤维间有着功能上的联系,结成心脏传导系统的组织,起着产生冲动和传导冲动的特殊作用。心肌细胞分普通心肌细胞和自律细胞(亦称起搏细胞),前者具有收缩功能,后者具有特殊的传导功能。心搏的激动起源于窦房结,先传至两个心房,至房室结传到两个心室,为正常窦性心律。窦房结是心脏的第一起搏点,频率为60-100次·min-1,房室交界处为40-60次·min-1,心室<40-60次·min-1

(三)心肌动作电位

在静止状态下,心室肌细胞内有-90mV的电位,称为膜静止电位。除极开始时,细胞内的电位迅速升至+20mV(0位相)。至复极过程电位下降,开始时迅速(1位相),其后缓慢(2,3位相)下降,然后恢复到膜静止电位(4位相)。0,1,2,3位相的动作电位时间,即收缩期,4位相的静止电位时间,即舒张期。0,1,2,3位相和4位相的前部为绝对不应期,3位相的后部为相对不应期。

(四)心动周期

心房和心室每次收缩和舒张的过程构成一个心动周期。在每一心动周期中,两心房先收缩,继而心房舒张,当心房开始舒张时,两心室也几乎同时收缩,然后心室舒张,接着心房又开始收缩,开始第二个心动周期,循环往复。

(五)心排血量(CO)

指心室每分钟输出到外周循环的血量。心室每搏输出的血量称为每搏量(SV)。故心排血量(CO)=每搏量(SV)×心率(HR)。

1.CO增加的原因 以下5种原因增加CO。

(1)HR增快。

(2)左心室容量增加(即前负荷增加)。

(3)回心血量增多。

(4)外周血管扩张所致后负荷减少。

(5)内源性和外源性儿茶酚胺增加。

2.CO减少的原因 使CO减少有4种原因。

(1)兴奋副交感神经,HR变慢。

(2)前负荷降低。

(3)后负荷增加。

(4)心肌收缩性减退等。

二、药物与心脏

(一)强心药

主要用于心功能不全的治疗。

1.分类 根据其作用时间可分3类。

(1)长效(或慢效)类:以洋地黄毒苷为代表。

(2)中效类:以地高辛为代表。

(3)短效类:以毛花苷C为代表。

2.作用特点 其作用特点可归纳为4点。

(1)加强心肌收缩力:能选择性地直接加强心肌收缩力,心脏排血量充分。

(2)减慢窦性频率。

(3)减慢传导速度。

(4)抗高自律性。

3.用药注意 强心药的治疗量与中毒量之间的安全范围很窄,很容易引起毒性反应,应注意5点。

(1)用量因人而异:随年龄增大,毒性反应发生率增加。

(2)心脏病恶化时易发生中毒:右心衰竭较左心衰竭易发生中毒。

(3)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低镁和高钙是诱发强心药中毒的最常见因素。

(4)长期用氢氯噻嗪等利尿药:排钾过多易诱发毒性反应。

(5)药物影响:儿茶酚胺类、钙剂等能加强强心药的作用,故易引起心律失常。

4.毒性反应的临床表现 毒性反应有心脏反应和心脏外反应。

(1)心脏反应:产生各种异位节律,尤其是室早,常呈二联律、三联律。亦可引起心动过缓,传导阻滞。

(2)心脏外反应:多与植物神经系统的效应有关,包括:①胃肠道反应:厌食、恶心、呕吐。②神经系统反应:头痛、困倦、失眠、抑郁症等。③视觉改变:色视、色晕、视力模糊等。

(二)药物与受体

人体器官存在着多种受体,受体与药物相互作用而影响机体(详见第四章)。

1.肾上腺素能受体 肾上腺素能受体与心血管的关系最为密切。肾上腺素能受体分为α,β两种受体。这两类又分为α1、α2和β1,β2亚型。心脏从窦房结到心室,都存在着β1受体。兴奋β1受体可引起心动过速,心室收缩增强和传导速率加快。在皮肤、粘膜与骨骼肌的血管存在着α和β2受体,当兴奋α受体时,使血管收缩;当兴奋β2受体时,骨骼肌血管舒张。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有: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间羟胺、麻黄碱、甲氧胺、去氧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等。围术期发生的心动过缓,若用阿托品无效时,可用异丙肾上腺素,兴奋β1受体,HR加快,心肌收缩增强,心肌自律性增高。各种休克及持续性低BP,可选择多巴胺、间羟胺联合应用,各60-8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输注。依据BP调整速率。稳定循环效果可靠,多巴胺增加肾血流量,可预防急性肾衰。肾上腺素由于具有α和β效应,使HR与收缩压(SBP)均明显增加,CO亦增加,故常用于过敏性休克、心肺复苏、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对于术中发生的细波室颤,小量肾上腺素就可使细颤转为粗颤,使心脏除颤易于成功。心脏术后常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用多巴胺小剂量(1-10μg·kg-1·min-1)输注,可使肾、肠系膜、冠状血管和脑内血管床扩张,同时增强心肌收缩,提高CO和肾血流。多巴酚丁胺对HR影响不大,小剂量(2.5-10μg·kg-1·min-1)输注时,适用于肺高压、肺阻力增加的病人。

2.β受体阻滞药 β受体阻滞药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用于高血压、冠心病、高动力循环状态、甲亢和嗜铬细胞瘤病人的术前准备。早期应用的β受体阻滞药有普萘洛尔、氧烯洛尔、吲哚洛尔等。因其半衰期长,对心肌抑制作用明显,可能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心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和心功能抑制等不良反应,围术期应用受到限制。临床上新的短效、超短效β受体阻滞药美托洛尔和艾司洛尔,其半衰期分别为12min和9min,达到最大效应的时间分别为20min和10min。对围术期窦性心动过速疗效确实,且当HR降到一定水平时保持稳定,使BP稍下降,对心肌抑制作用很弱。

(三)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原则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原则为:

1.制止发作 采取有效的治疗方针及时控制心律失常。

2.减少危害 及时纠正心脏供血不足等,避免严重后果。

3.杜绝再发 对因治疗,消除再发。

4.维持疗效 用药物维持功能和效果。

三、麻醉用药与心脏

(一)吸入麻醉药

氟烷为强效吸入麻醉药,对心肌有直接抑制作用,使CO减少。能增加心肌对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易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异氟烷对心肌抑制作用小于恩氟烷和氟烷。恩氟烷降低BP的程度与减少CO的程度一致或更重,临床上把BP下降作为恩氟烷麻醉过深的标志。而异氟烷使HR稍增快,但心律稳定。氧化亚氮麻醉作用极弱,对心肌无直接抑制作用,对HR,CO,BP,外周阻力和全身血量均无影响。七氟烷、地氟烷对循环抑制轻微,不增加心肌的应激性,不易引起心律失常。

(二)静脉麻醉药

静注临床剂量的地西泮(0.2mg·kg-1)对心血管影响轻微。随剂量增大,对呼吸循环的抑制作用明显。地西泮诱导起效慢,效果不确实,不宜常规替代硫喷妥钠。硫喷妥钠诱导迅速,静注后心脏指数下降,深麻醉时可下降25%左右,CO减少。随着麻醉的加深,MAP逐渐降低,注速越快,下降的幅度越大,即便小量也能造成明显的循环抑制。应特别注意给药速度。氯胺酮可使HR增快,BP升高,心肌收缩力和耗氧量增加。氯胺酮一般不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在BP升高,HR增快的同时,CO也相应增多。对休克病人全麻有利于保持循环的稳定。禁用于高血压、高眼压、高颅压及饱胃的病人。静注羟丁酸钠后,BP常升高,循环系统呈轻度兴奋现象,尤其老年人和高血压病人,BP上升程度较明显,应慎用。麻醉后病人深睡时,BP稍下降,HR明显减慢、有力,CO无明显改变或略减少。近十多年,新静脉麻醉药依托咪酯、咪达唑仑和丙泊酚等临床应用广泛。依托咪酯催眠作用比硫喷妥钠强,起效快,最大优点是对心血管影响轻微,BP上升14%,外周阻力下降12%,CO及心脏指数(CI)无明显影响,适用于心内手术及心脏病人的手术。咪达唑仑轻度降低MAP,HR略增加,CI,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和总外周阻力轻度降低,用于心功能轻度受损的高危病人较安全。对于低血容量病人,用药前应补充足够的血容量,以防用药后平均动脉压(MAP)显着降低。丙泊酚静注起效快,有一定程度的心血管抑制,表现为BP下降,静脉血管扩张,心脏SV减少,但HR增快,CO无明显变化。

(三)麻醉性镇痛药

治疗剂量的吗啡一般对心血管系统没有多大影响,有时使HR减慢,与副交感神经兴奋有关。对心肌没有直接的抑制作用。由于血管平滑肌的直接作用和释放组胺的作用,可引起外周血管扩张而致BP下降,这在用药后变动体位时尤为明显。哌替啶对心肌有直接的抑制作用,一般对BP无影响,因外周血管扩张和组胺释放而致BP下降,HR可增快,有奎尼丁样作用,降低心肌的应激性。芬太尼不抑制心肌收缩力,不影响BP,但可引起心动过缓,后者可被阿托品拮抗。此药不引起组胺释放,大剂量用于心外手术,对循环影响轻微。

(四)肌松药

琥珀胆碱是临床乐于应用的超短时效去极化肌松药,但可致血钾升高、肌纤维成束收缩、引起术后肌痛、升高眼压、胃内压和颅内压等不良反应。

1.肌松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其影响途径主要通过以下方面。

(1)神经节阻滞作用:如筒箭毒碱使小动脉扩张,引起低BP和心动过速。

(2)心脏毒蕈碱能受体阻滞:如泮库溴铵,引起迷走神经抑制,导致心动过速。

(3)迷走神经兴奋作用:如反复注射琥珀胆碱,兴奋毒蕈碱受体,可引起HR减慢。

(4)提高去甲肾上腺素浓度:阻滞去甲肾上腺素摄取和兴奋交感神经系统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导致心动过速。

(5)组胺释放:如阿曲库铵引起BP下降。

泮库溴铵在肌松剂量即可引起受体和神经节阻滞,导致HR增快,维库溴铵的这种作用已经很小。

2.新肌松药对心血管影响 其影响轻微,新肌松药哌库溴铵在3-4ED90时,抗副交感神经作用也很小。临床应用剂量不引起心血管不良反应,也不释放组胺。对心脏血管手术病人,不改变其HR、MAP中心静脉压(CVP)、CI、全身血管阻力,肺部血管阻力和左心室搏动指数,尤其适用于心肌缺血性疾病和长时间手术。通过食管超声监测仪观察,发现罗库溴铵不引起HR、MAP、舒张压(DBP)、CO变化及ECG和S-T段变化,左心功能亦无变化。适用于禁用琥珀胆碱作气管插管的病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