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脏与临床用药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新编麻醉药物实用手册》第37页(2935字)

一、肺与药物的关系

肺脏通过呼吸,在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气管起始有多次的分支,直至肺泡为止,分为24级,肺的功能有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两个部分。

(一)肺的功能

肺呼吸的过程:

1.通气 空气被吸入肺内,同时把肺CO2气体呼出体外的过程称为通气(ventilation)。

2.分布 被吸入肺内的气体分布到肺泡的过程称为分布(distribution)。

3.弥散 肺泡气体通过肺泡壁向血液或从血液向肺泡的移动过程称为弥散(diffusion)。

4.灌注 流经肺泡表面毛细血管的血液,能使肺泡气体与血液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称为灌注(perfusion)。当以上任何一个过程出现故障时,均可引发缺氧与二氧化碳蓄积现象。

(二)药物对肺功能的影响

众所周知,药物特别是麻醉药物可影响以上4个过程。通常麻醉药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随后通过渗透、分布到组织间液及细胞内液,吸收和分布这两个过程多属被动转运。在给药的途径如呼吸道吸入、静注、肌肉、皮下、粘膜等部位吸收后到达作用部位。无论哪种给药方式都对肺的呼吸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麻醉是保证手术安全、顺利成功的重要条件,所以对于了解掌握肺脏与麻醉药的关系尤为重要。

二、药物对呼吸的影响

(一)中枢性

如硫喷妥钠主要抑制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其影响程度与麻醉深度成正比,常常在静注开始时出现呼吸暂停或呼吸幅度减少,引起潮气量减少,每分钟通气量减少和低氧血症。

(二)外周性

药物对呼吸的影响作用呈非常显着的外周性。肌松药对呼吸肌就是这样所致,它不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而是致呼吸肌麻痹。肌松药对呼吸的抑制作用与用药量有密切关系,用药量大时,75%左右的骨骼肌受体被阻断,可使潮气量和每分钟通气量严重减少,对肺的抑制作用影响较大。

(三)其他

神经安定、镇痛药静注后数分钟出现呼吸减慢,通气量减少,意识逐渐迟钝,但并不消失或遗忘,对环境漠不关心;个别病人呼吸抑制较重,术中观察如不慎易发生意外。吗啡麻醉在诱导期间可致呼吸频率减慢,开始时潮气量增大之后逐渐减少,如不作辅助呼吸,动脉血PaCO2迅速增高,PaO2逐渐降低等。药物对呼吸的影响,麻醉科医师务必了解,根据各个药物不同特点,掌握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保证病人安全度过手术期。

三、吸入麻醉药对肺的影响

吸入麻醉药对肺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一)两时相

吸入麻醉药的吸收与分布大致经过两个时期(过程),即肺时相和循环时相。

1.肺时相 麻醉气体经上呼吸道吸入肺内,形成足够的肺泡内浓度,并通过肺泡膜扩散到动脉血内,继而到达脑组织产生麻醉作用。

2.循环时相 肺泡内麻醉气体是与肺毛细血管内麻醉气体处于平衡状态的,肺血流从肺泡内带走麻醉药量的多少,不仅取决于某种麻醉药在血中的溶解度,也取决于肺血流量。所以说,麻醉药吸收与分布的循环时相是麻醉药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

(二)药物浓度

麻醉药吸入浓度(分压或浓度分数),决定肺泡内麻醉药的分压,吸入浓度越高时肺泡及动脉血内麻醉药分压越高,自主呼吸的抑制就越深。

四、药物与肺排泄

肺是药物排泄的主要途径之一。药物的排泄大致有3种方式。

(一)原形排泄

药物进入体内后未经转化绝大部分仍以原形排泄。

(二)中间产物排泄

以中间代谢产物的方式排出。

(三)终末产物排泄

绝大部分药物在体内转化成终末代谢产物排出。

(四)吸入全麻药

吸入全麻药主要是由肺排出挥发性气体,麻醉药经肺排泄时先由血液内释放至肺泡,再经肺泡通气而排出体外。

(五)其他

低溶解性药物,容易由血液中释放,经肺泡通气呼出体外,从而苏醒迅速。高溶解性药物,由于与血液亲和力大,它们由体内排泄缓慢,而使病人苏醒延迟。脂肪性溶解度高的药物,部分储存于脂肪组织中,缓慢地向血液内释放,最后经肺(呼出)、肾(尿)排出体外。

五、围手术期对麻醉药肺影响的管理

(一)术前止咳祛痰

痰、咳、喘是手术麻醉前、后常见的呼吸系统症状,在手术前或手术后,可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性应用系统法祛痰、止咳和扩张支气管药。以雾化吸入治疗为主,能使痰液尽量从肺内排出,确保肺气道通畅,为手术中有效通气(氧)以及术后防止合并症发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果对病人病情了解得不够,掌握得不足和治疗措施不当、不及时,往往处于被动局面。因肺的异常情况而发生意外者多见。

(二)手术中要加强呼吸管理

及时吸痰,保证呼吸道通畅,及时处理,采取有效措施,始终占主动是麻醉工作顺利的根本保证。

(三)手术后要排痰

支持呼吸疗法,消除药物残余作用是常规,排痰是必要的治疗措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