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抗组胺药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新编临床用药手册》第644页(834字)
抗组胺药是能竞争性地阻断组胺与其受体结合,而产生对抗组胺主要作用的药物。
目前已知,组胺受体分H1-受体和H2-受体两种,它们被激活时可出现不同的效应。本节主要介绍组胺H1-受体阻断药,以往称为“抗组胺药”,按其化学结构主要可分为:丙胺类,如氯非那敏(扑尔敏);乙醇胺类,如苯海拉明;吩噻嗪类,如异丙嗪;乙二胺类,如吡苄明(扑敏宁,Pyribenzamine);哌嗪类,如氯苯丁嗪(安其敏,Buclizine)、氯苯甲嗪(敏可静,Meclizine)、去氯羟嗪(克敏嗪,Decloxizine);以及茚胺类,如苯茚胺(Phenindamine)等。这些药物可有效地对抗组胺对H1-受体作用而引起的小动脉、小静脉舒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压下降、以及支气管和肠道平滑肌收缩等作用。
组胺H1-受体阻断药尚具有一些其他作用,如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抗胆碱能作用,局部麻醉作用,抗5-羟色胺作用。
组织胺H1-受体阻断药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中对荨麻疹、枯草热、过敏性鼻炎等效果较好。对昆虫咬伤引起的皮肤瘙痒和水肿也有良效。对药疹和接触性皮炎也有效。在血清病中,它们对荨麻疹有效,对关节痛和高热无效。对多形红斑和剥脱性皮炎的效果甚差。各种制剂的作用基本相同,以吡苄明、氯非那敏、氯苯丁嗪、氯苯甲嗪的作用较强而持久。
组胺H1-受体阻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差,因此支气管痉挛除由组胺引起外,尚由所释放的慢反应物质等所致,而且前者并非主要的因素。
组胺H1-受体阻断药还可用于防止晕动症及呕吐,常用异丙嗪、氯苯丁嗪及氯苯甲嗪等。此外,有时还将异丙嗪及苯海拉明用作催眠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