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图167)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中药鉴别炮制应用手册》第375页(1460字)

图167 白芥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或芥Brassica juncea(L.)Czem.et Coss的干燥成熟种子。本植物系一年或两年生草本,均为栽培。前者习称“白芥子”,后者习称“黄芥子”,习惯以白芥子入药,黄芥子作调味品。

各地均产,主产河南、安徽省。

【性状鉴别】

1.白芥子 种子呈球形,直经1.5~2.5mm。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镜下观察可见细微网纹,一端有点状种脐。种皮薄而脆,破开后内有白色折叠的子叶2片,有油性。无臭,味辛辣。

2.黄芥子 种子较小,直径1~2mm。表面黄色至棕黄色,少数呈暗红棕色。研碎加水浸湿后,有特异辛烈臭气。

以粒大,饱满者为佳。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

(二)切制

用时捣碎。

(三)炮炙

炒制

1.炒黄 取净芥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深黄色有香辣气。用时捣碎。

2.炒焦 在150℃的热锅内炒至微焦。

【性味归经功效】

温,辛。归肺经。温肺化痰,利气散结。

【应用】

1.寒痰壅滞,胸满胁痛,咳喘 本品辛温行散,可宣肺利气豁痰,温通经络,可治疗寒痰胸痛咳喘痰多,常与苏子、莱菔子配伍,如三子养亲汤;胸满胁痛咳喘悬饮,常与甘遂、大戟配伍,如控涎丹。

2.痰阻经络关节肢体麻木,肿痛等证 本品能祛除经络之痰,又能消肿散结,通络止痛,治疗阴疽流注,可与熟地、肉桂、鹿角胶配伍,如阳和汤;治疗痰湿肢体麻木或关节肿痛,可与钱子、没药配伍,如白芥子散。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3~6g。外用适量。本品辛温走散,善耗气伤阴,久咳肺虚,阴虚火旺者忌用。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易发泡,对消化道溃疡,出血及皮肤过敏者忌用。用量过大易致胃肠炎,产生腹痛,腹泻或呕吐。

【备注】

本草纲目》:“利气豁痰,除寒暖中,散肿止痛。治喘嗽反胃,痹木脚气,筋骨腰节诸痛。”

本品含芥子苷、芥子碱、芥子酶等。芥子苷水解后的产物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可致充血、发泡。白芥子内服可催吐、祛痰。本品对皮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