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图240)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中药鉴别炮制应用手册》第524页(2405字)

图240 川芎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原植物系多年生草本,均为栽培。

主产于四川。云南、湖北、甘肃等地亦有。

【性状鉴别】

根茎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1.5~7cm。表面黄褐色或灰黑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环状轮节,其顶端有凹陷的类圆形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黄白色或灰黄色,可见波状环纹或不规则多角形的纹理(形成层),散有黄棕色的小油点(油室)。有浓厚的特异香气,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微回甜。以体干、个大、饱满、质坚、香气浓,油性大者为佳。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

(二)切制

洗净,润透,切薄片。

(三)炮炙

1.酒制

(1)取净川芎片,用黄酒拌匀,润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100kg川芎片,用黄酒10kg。

(2)取川芎,洗净,置容器内,加入适量清水和酒,待吸尽润透后,蒸3~4小时,捞出,切薄片,晒干。每100kg川芎片,用白酒10kg。

(3)取川芎片,加水浸1天,煮至内心金黄色为度,捞取,保留原汁,加酒焖1夜,晒干,再用原汁润透切片,干燥。每100kg川芎,用酒1kg。

2.炒制

(1)炒黄:取川芎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取出,放凉。

(2)炒焦:取川芎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焦。

3.麸制 将锅烧热,撒下麦麸,至冒烟时加入川芎片,炒至深黄色,取出,筛去麸,放凉。每100kg川芎片,用麸18kg。

4.酒麸制 用酒拌匀川芎片,将锅烧热。加入麸皮,炒至深黄色,取出,筛去麸,放凉。每100kg川芎片,用白酒10kg。

【性味归经功效】

温、辛。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应用】

1.血瘀气滞的痛证,本品辛温芳香,性善走散,上行头目,中开郁结,下达血海 本药既能行气,又能活血,被称为“血中气药。”治疗妇女月经不调,产后瘀血腹痛,常与当归、香附、桃仁等配伍。若痛经、血瘀经闭,常与红花、膝、赤芍等配伍,如血府逐瘀汤;若寒凝血瘀者,常与当归、桂心等配伍,如温经汤;若瘀滞腹痛,常与当归、桃仁等配伍;若肝郁气滞,胸胁疼痛,常与柴胡、白芍、香附等配伍,如柴胡疏肝饮;若心痛者,常与桂枝、丹参、檀香等配伍。

近代以川芎及复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较好疗效。

此外,治疗跌打损伤,常与三七、乳香、没药等配伍;治疗正虚痈疡脓难溃者,常与皂角刺、当归、黄芪配伍,如透脓散。

2.头痛、风湿痹痛 治疗头痛,无论风寒、热、湿、血虚、瘀,皆可随证配伍用之。古人有“头痛不离川芎”之说。治疗风湿痹证疼痛麻木,常与防风、独活、桂枝等配伍。

近代用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川芎嗪治疗脑外伤性综合证,以川芎配荜茇制成的颅痛宁治疗三叉神经痛、血管性头痛、末梢神经炎、坐骨神经痛等病证。

亦有治疗外感风寒头痛甚者。与细辛、白芷配伍,效果显着。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风寒头痛、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等证,宜生用,偏头痛、血瘀头痛、胸胁疼痛等,宜酒炒用。

阴虚火旺、孕妇,出血性疾病及月经过多应忌用。

【备注】

《本草汇言》:“芎劳,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尝为当归所使,非节治血有功,而治气亦神验也……味辛性阳,气善走窜而无阴凝粘滞之态,虽入血分,又能去一切风,调一切气。”

本品含挥发油,生物碱,如川芎嗪等。酚性物质,如阿魏酸等,以及内脂素,维生素A,叶酸,甾醇,蔗糖,脂肪油等。川芎嗪能抑制平滑肌收缩,扩张冠状运动,改善心肌缺氧状况及肠系膜的微循环,并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脑及肢体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可预防血栓的形成;对多种杆菌有抑制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