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图279)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中药鉴别炮制应用手册》第615页(1797字)

图279 山药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块状茎。原植物系缠绕草质藤本,栽培、野生均有。习惯认为河南产者品质最佳,由于各县产品多集中于沁阳县,旧称怀庆府,故有“怀山药”之称。商品中因加工不同,又有光山药与毛山药之分,二者除销售习惯略有差异外,质量无甚出入,均同等入药。但近年来有用木薯、番薯伪充山药者,应注意鉴别。

【性状鉴别】

1.毛山药 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30cm。直径1.5~3cm。表面黄白色或棕黄色,有明显的纵沟皱或略平坦,未去尽栓皮及须根处带黄褐色斑块或小点,两端不平齐。质坚实,断面白色,颗粒状,粉性足。气无,味甘淡微酸。

2.光山药 呈圆柱形,条匀挺直。长10~20cm,直径1~3cm。表面洁白色,光滑,两端平齐。

以身干、质坚实、粉性足、颜色洁白者为佳。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

(二)切制

除去杂质,分开大小个,泡浸至透切厚片,干燥。

(三)炮炙

1.麸制 取麸皮撒入锅内,加热至冒烟时,加入净山药片,迅速翻动,炒至黄色,取出,筛去麸,放凉。每100kg山药片,用麸皮10kg。

2.土制 取伏肝粉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酥松时,加入山药片,拌炒至表面挂土色,取出筛去土,放凉。

3.米制 在热锅内加入山药片及米,炒至米呈黄色,取出,筛去米,放凉。每100kg山药片,用米30kg。

4.蜜麸制 将锅烧热至180℃,撒入蜜炙麸,炒至冒烟,倒入山药片,再炒至微黄或全黄色,取出,筛去麸,或蜜小拌麦麸,微火炒干,加入山药片,炒至微黄色,取出,筛去麸,晾冷。每100kg山药片,用蜜麸6kg。

5.炒制 取净山药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

【性味归经功效】

平,甘。归脾、肺、肾经。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应用】

1.脾胃虚弱证 本品甘平能补气阴,脾虚食少便溏,消化不良泄泻,妇女带下等证,常与人参、白术、茯苓等配伍,如参芩白术散。

2.肺肾虚弱证 本品有益肺肾之阴。治疗肺虚或肺肾虚亏的久喘咳,常与人参、麦冬等配伍;治疗肾虚遗精、尿频等证,可与山茱萸、菟丝子、熟地等配伍;肾虚不固、带下清稀,可与熟地、山茱萸、五味子配伍。

3.阴虚内热,口渴多饮、多尿 本品有益气养阴生津的功效。常与生地、黄芪、天花粉等配伍。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10~30g。大量可60~250g。研末吞服,每次6~10g。补阴生津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备注】

本草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

本品含淀粉、粘液质、胆碱、糖蛋白、多酚氧化酶、维生素C、皂苷等。本品具有滋补、助消化、止咳祛痰、脱敏、降血糖及抗衰老等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