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仙岭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陕西旅游出版社《中国行旅游手册湖南行》第149页(1659字)

苏仙岭位于湖南省东南部的彬州市郊,苏仙岭因传说而得名。相传西汉文帝年间,有一名苏耽男孩,靠白鹿喂乳、白鹤展翅御寒而成长,每年的五月十五日,苏耽乘鹤而去。后人便将其乘鹤的巨石称为“跨鹤台”,台下有元人镌刻的“升仙石”三字,村民为纪念苏耽,将脾山改为苏仙岭,桃源洞改称白鹿洞。山上松枝都伸向西南,传说是因苏仙去后日夜思母,松为之动情,松枝伸向苏母居住的方向,故称其树为“望母松”。这座名山并不高,海拔只有525米,但它自古以来就很出名,被誉为“天下第十八福地”,就是因为此山与仙结了缘。

苏仙岭的主要景点有桃花居、三绝碑、景星观、白鹿洞等。

桃花居位于苏仙岭西边的山脚下,这是上山的起点。在一片绿树翠竹围绕掩映的背景下,桃化居面对玉溪,背倚苏仙岭,绿树成荫,翠竹修茂,幽静宜人。1978年,在山麓修建了一座别致的庭院,称为“玉溪山庄”。古典样式的建筑群与雅致的自然环境相衬相托,更富有情画意。

玉溪山庄的上方是白鹿洞,洞内宽敞,像一座天然大厅;洞顶岩石突兀,怪石嶙峋,相传苏仙即诞生于此处。洞口塑有大小两只白鹿,洞前玉溪中塑有三只白鹤,源自苏仙出生时鹤羽覆身、鹿乳饱腹的传说。

着名的三绝碑位于白鹿洞的上方。三绝碑是一方长52厘米、宽46厘米的碑刻。碑刻字11行字迹飘逸。碑源于北宋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字少游,是宋词婉约派词人的卓越代表,苏门四学士之一,一生仕途不得志,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秦观被削职至郴州,在苏仙岭写下了凄婉的《踏莎行·郴州旅舍》,三年后死去。苏轼悲痛万分,为词写跋,文中有“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的感叹。宋代着名书法家米芾将秦词、苏跋书写下来,镌于碑上。秦词、苏跋、米芾书法被后人称为“三绝”。现存的摩岩石碑,不是原物,是南宋咸淳二年(公元1266年)郴州知军邹恭得米芾拓印后重刻的。现碑建有护亭,碑旁还镌有陶铸依秦词格式,取新意作的另一首《踏莎行》。

景星观位于苏仙岭山腰,是唐代廖法正学道处,俗称“中观”,廖法正善于医术,曾入京为皇帝治病。观旁有一桃石坡,传说用这里的石头磨水喝,包治百病。

苏仙观位于苏仙岭山顶,是一座十分出名的道观,观前有碑林和护廊,苏仙观有正殿三进,殿门有额曰:“天下第十八福地”,正殿分上、中、下三厅,上厅供记苏仙骑白鹤塑像。正殿两边还有偏殿,东厢称南海,西厢称西海,亦称又一天”,是学道者的住所,苏仙观东北角有2间小屋,1938年发动“西安事变”的国民党着名将领张学良曾幽禁于此,至今留有他“恨天低,大鹏展翅愁难展”的诗句,门额高悬“屈将室”三字。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残阳树。

驿寄梅花,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本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