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界革命”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28页(1041字)

近代维新派启蒙宣传家梁启超提出的、借文学改革以改革社会的口号之一,历史上曾产生过积极作用,推动了新小说创作的发展,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地位,为〈五四〉新文学的产生准备了条件。梁启超在他的启蒙宣传活动中,一直比较重视小说的作用。公元1896年8月,维新派的主要宣传阵地《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梁氏任主笔。当时他就提出运用“俚语”(即白话)写作的必要性,并提出利用“说部书”(包括小说、弹词、戏曲等等)的通俗形式进行启蒙宣传的主张。《时务报》辟有“域外报译”、“西文报译”专栏,刊登各种译作。在第一册发表翻译小说《英国包探话喀迭医生奇案》,开始连载《华盛顿传》。这些可以看做梁氏与小说发生关系之开始。公元1898年8月,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10月,于横滨创办《清议报》,该报第一册发表梁氏关于小说的第一篇文章《译印政治小说序》,提出译印“关切于中国时局”的外国政治小说计划,论述了小说易教人、易入人的特点,表示必须“因人之情而利导之”,借用小说之力以促进中国社会进步。公元1902年春,梁氏又创办《新民丛报》,发表《新民说》一文,认为中国积弱之原因,在于“民质不良”,因此,欲救国,必新民。同年秋,又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于创刊号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认为“吾中国群治腐败之总根原”,“惟小说之故”。因此,提出欲救国,必新民;欲新民,必先新小说的主张。文末云:“呜呼!小说之陷溺人群,乃至如是,乃至如是。大圣鸿哲数万言谆诲之而不足者,华士(徒尚藻饰之士,此处指小说家——编者)、坊贾一二书败坏之而有余。斯事既愈为大雅君子所不屑道,则愈不得不专归于华士、坊贾之手。而其性质、其位置,又如空气然,如菽粟然,为一社会中不可得避、不可得屏之物,于是华士、坊贾遂至握一国之主权而操纵之矣。呜呼!使长此而终古也,则吾国前途尚可问耶,尚可问耶?故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梁氏在这里,正式打出“小说界革命”的旗号,提出了借革新小说内容,以达改良民质、挽救社会根本目的之文学——社会改革主张。此一主张,立即获得广泛响应,不数年间,或着或译的新小说形成一股强大的文学潮流,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冲破了传统小说的藩篱,使近代小说成为一种崭新形态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席重要地位。梁氏提出的“小说界革命”的主张,具有反封建主义的积极意义,虽然它无限夸大了小说的正负社会作用,理论上是片面的、浮浅的。

上一篇:红学 下一篇:“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