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经》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196页(616字)

印度吠檀多哲学最根本的经典,亦称《吠檀多经》或《广博经》。相传是约公元前1世纪的跋达罗衍那所着。其现在形式大概是在公元200-450年间编成。该经进一步组织和发挥了奥义书哲学原理,并对当时的其他哲学学派进行了批判,是吠檀多哲学的基础。吠檀多各个流派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注疏《梵经》。全书共有4编,16章,555经。第一编论证世界最高原理梵,第二编批判其他各个哲学派别,第三编论证梵与个体灵魂的关系和认识的根源,第四编论证解脱的途径。中心问题是论证梵、个体灵魂和物质世界的关系。认为梵是世界最高原理或最高主宰神、最高我,梵在本质上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它是无限的、永恒不灭的,没有任何形态和属性,梵是世界各种现象生起、持续和归灭的终极原因。个我(个体灵魂)是一切生命的原则,它以知性或精神性为本质,是认识和活动的主体,也是永恒不灭的。个我是梵的一部分,二者的关系是部分与全体、被蕴涵和蕴涵的关系,所以它们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这种关系如同灯与灯光、太阳与水面上的太阳影子一样,此学说被称为“不一不异论”。物质世界是梵所创造的,梵是物质世界的质料、动力、形象和目的因。该书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其他哲学派别唯物主义思想,包括数论、胜论、耆那教、佛教、顺世论等。并进一步发挥奥义书轮回解脱原理,认为解脱是人生的最高意义和终极目的,其解脱道路是亲证梵我,使个我和梵结合成一种“无差别”的状态。

上一篇: 下一篇: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