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主义

书籍: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3 08:28:28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第495页(2367字)

从本世纪60年代下半期开始,在西方经济界出现了以M·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亦称货币学派,他们打出“对抗凯恩斯革命”的旗号,宣扬自己的货币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

在西方国家经济陷入“滞胀”困境、凯恩斯主义政策失灵之后,现代货币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在西方国家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国家的政府采纳了货币主义主张。

在美国,除M·弗里德曼外,着名的货币主义者还有卡尔·布伦纳(Karl Brunner)、艾伦·梅尔泽(Allan Melezer)等。在其他西方国家中也有一些货币主义经济学家,着名的有英国经济学家艾伦·沃尔特斯(A.A.Walters)、戴维·莱德勒(David Laidler)、迈克尔·帕金(Michael Parkin)等。

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是关于物价水平与货币流通数量成正比例而变化的理论,流通中的货币越多,商品的价格水平越高。这种货币数量论由来已久,在西方经济思想发展史上,很多着名经济学家,例如,洛克(John Locke)、休谟(David Hume)、李嘉图等,都坚持这种货币数量论。

本世纪以来,在西方经济学界又出现了不少货币数量论者,他们纷纷以新的形式表述“货币数量论”。1911年,美国经济学家I·费雪在其《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一个交易方程式,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货币数量论”,其公式是:MV=PT,或

这里M表示货币供应量,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物价水平,T表示商品供应量。

按照费雪的意见,由于假定经济处在充分就业水平,故在短期内T和V即商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分别为一常数。在这种情况下,M和P即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水平便有一直接的关系,就是说,M即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减少引起P亦即物价水平同比例的提高或下降。之后,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庇古依照歇尔的学说,又提出了一个剑桥方程式,其基本公式为:M=kpy。

这里k为人们以多少比例的收入以货币形式保留在身边,相当于V(即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即;p为物价水平;y为真实的国民收入,相当于T。从代数式上说,费雪的公式与剑桥方程式是可以互换的。

但,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二者在含义上是不同的,前者表示,货币以怎样的速度出现于商品流通中;后者则表示,为了交换上的需要,人们应在手边保留多少货币。

因此,剑桥方程式又被称为货币需求理论。

1956年,弗里德曼着文沿着“剑桥方程式”重新表述了货币数量论,指出,货币数量论首先是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重新表述的货币数量论同以前的“货币数量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突破了过去那种充分就业条件下的产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假定,认为产量和货币流通速度都是可变的。

但是,他又认为,产量和货币流通速度同影响其变化的诸因素间有一稳定的函数关系,因此,在长时期内,仍然可以在货币数量和价格间确定一直接的关系。根据这种重新表述的“货币数量论”,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得出了“货币最重要”的结论,把通货膨胀看成是纯粹的货币现象,并以此为根据,提出了货币主义的对付通货膨胀的主张。

货币主义者猛烈地攻击和批判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

弗里德曼认为,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加剧了“通货膨胀”,而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则选定了错误的政策目标。在其1967年发表的《货币政策的作用》一文中,弗里德曼指出,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把扩大货币供应量以降低利息率作为自己的政策目标是根本行不通的。从短期看,增加货币供给量可能会使利息率降低。

但从长期看,增加货币供给量必使物价普遍上涨。这时,倘若人们预期物价还将上涨,贷款者必将索取较高的利息率,而借款者也将愿意支付较高的利息率。所以,增加货币供给量的结果势必引起利息率的上升。而在利息率提高的情况下,必将减少企业投资,使产量和就业水平下降,而这也就必然促成一方面物价普遍上涨,一方面存在大量失业的“滞胀”局面。

同时,弗里德曼还认为,通过各种政策措施人为地降低失业率也是不明智的。因为,在他看来,经济中有一种“自然失业率”(即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结构等条件下,劳工市场和商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是不能人为地加以消除的,只能采取“自由放任主义”的办法,让经济去自行寻求“自然失业率”。

因此,他认为,“如果金融当局把利息率或失业率作为政策的直接目标,那就会像一架空间飞行器把方位定在错误的星球上一样,不管它的导航装置多么灵敏和多么高级,这架飞行器总得走上歧途。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所提出的政策主张是实行“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的政策,即所谓“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照弗里德曼的看法,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货币流通速度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为要保证经济繁荣和稳定,金融当局应按大约等于(或略高于)经济的实际增长率来使货币供应增长率稳定。

例如,美国从长期趋势上看平均每年经济增长率大约为4%,这样,若美国联邦准备制度按每年4-5%的速度增加货币供给,就可以保证经济增长,同时使物价稳定。

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影响了西方国家政府的经济政策,英国政府在很长一段时期,把货币主义政策定为英国的主要经济政策;美国政府也把货币主义政策摆在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政府也一反常态,实行了一套带有货币主义色彩的经济政策。应该说,货币主义政策在缓和通货膨胀问题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货币主义政策也被证明,它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它不能消除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周期波动和高失业的现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