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时槐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210页(872字)
【生卒】:1522—1605
【介绍】:
明理学家。
字子植,号塘南,江西安福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
授南京兵部主事,历任礼部郎中、福建佥事、太仆少卿、光禄少卿。隆庆末,任陕西参政。后为张居正罢归。万历年间,诏起为贵州参政,后升至南京鸿胪卿、太常卿,皆未赴任。
时槐弱冠之时,师事同县刘文敏,为王守仁再传弟子,属江右(江西)王门。50岁罢官以后,潜心于守仁的良知学说。坚持心本论,也曾深究心禅学。他承统陆王,同时想去融汇程朱。认为朱熹的理学与王阳明的心学侧重点虽有不同,但实际上是殊途同归,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主张理学与心学相融合,清除逐外和专内的两种弊端。
他说:“孔门以求仁为宗,而姚江特揭致知。盖当其时,皆以博文广见求知于外学,故先生以其根于性而本良者救之。观其言曰:良知即是未发之中。既云未发之中,仁知岂有二哉?今未学往以分别照了为良知,时其本矣。”(《明儒学案》)他指出同时言良知者,只是情识,只是分别照了,因此要在良知之外再来求未发,主张心无有不发,正如同水无有不流一样。他还提出了性与生机两观点,认为心之发,正是心之生机,而此生机中却有一性。性是先天之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它处于未发之中,不落有无,既是无相,也是有相,既是未发,也是已发,不能以有无来求性。
正所谓:“澄然无念,是谓一念。非无念也,乃念之至微至微者也。此正所谓生生之真机,所谓动之微,吉之先见者。此几更无一息之停,正所谓发也。
若至念头断续,转换不一,则又是发之标末矣。譬之澄潭之水,非不流也,及流之至平至细者。若至于急滩迅波,则又是流之奔放者矣。澄潭之水固发也。
水之性乃未发也。离水而求性曰支,即水以为性曰混,以水与性为二物曰岐。
”(同上),他认为心外有性,性则有善无恶。所谓“善由心生,恶由外染。”(同上)对二程提出“善固性,恶亦不可不谓之性”的说法,批评为“犹言清固水,浊亦不可不谓之水耳。然水之本性岂有浊乎?其之浊,乃染于外物耳。”(同上)《明史》283有传。着作有《广仁类编》4卷、《友庆堂合稿》7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