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人民出版社《儿科手册》第225页(936字)
【病因】 尚不十分清楚,多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在感染后发病,特别是病毒感染之后。多数病人血中可查到血小板抗体。
【临床表现】 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皮下有瘀瘢或血肿。此外,也常见鼻衄、牙龈出血,内脏出血可有吐血、便血及血尿等,在急性大量出血,可致严重贫血及休克,肝脏与淋巴结多不肿大,脾脏可轻度肿大。
实验室检查:有程度不等的贫血,血小板数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退缩不良,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骨髓检查可见巨核细胞总数正常或增加,中幼巨核细胞明显增加,成熟巨核细胞减少。形态也有异常。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即可诊断。
【预防】 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方法。
【治疗】
一、一般疗法:急性病例,在病之初期应卧床体息,控制感染,避免损伤,失血多者应补以新鲜血。
二、中药治疗:应辨症施治。急性大出血多属热毒过胜引起的暴衄,宜凉血解毒,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犀角粉1.5~3克(冲服),生地15克、丹皮9克、赤芍9克,也可加用云南白药0.6克(冲服)。慢性出血多属脾不统血,肝不藏血所致,治宜调补肝脾、益气摄血,方用当归汤加减:党参9克、黄芪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4.5克、当归9克、远志9克、龙眼肉9克、炒枣仁9克、木香3克,出血重者可加仙鹤草、茜草、侧柏炭等。
三、激素疗法:急性病例可用氢化可的松5毫克/公斤/日静滴,好转后改为强的松1~2毫克/公斤/日,分2~3次口服,出血停止即可减量、停药。慢性病例待血小板上升接近正常时即可减量,用最小量维持3~6个月,如用药3周,血小板数不升者,即认为无效,可停药,也可使用免疫抑制疗法。药物治疗6~12月无效者,或严重出血经输血及激素治疗1~2周不能控制者,可作脾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