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果蔬保鲜手册

番茄酸腐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果蔬保鲜手册》第292页(1198字)

酸腐病是引致番茄腐烂的一种发生较普遍的病害。在运输及市场销售中常受害,造成一定损失。

1.症状

在绿番茄上,病斑暗淡,油渍状,后污白色,最初腐烂是从裂果、伤口或穿孔处发生,但常从果蒂边首先发病。在组织烂透之前,受侵染的组织一直比较坚硬。病果后期暗白色,水渍状,散发出酸味,并在表皮破裂处产生白色厚粉状的病原菌。

成熟或正成熟的果实上,受侵染的组织变软,果皮常爆裂,其上长满白色厚粉状的菌丝体和节孢子。腐烂发展迅速,细菌性软腐病往往跟着酸腐病后发生,更加速果实腐败,增加酸臭味。

2.病原

由白地霉引起,形态见柑橘酸腐病菌。Butler等(1960,1965)曾把侵染番茄的菌株作为白地霉的一个生理型,称Geotrichum candidum f.parasitica;1978年美国还曾报道过另一种由G.penicillatum(de Carmo-sousa)Arx引起的腐烂。后者烂果缺乏强烈的酸腐味,病菌在培养中,节孢子比白地霉稍短而稍圆,对绿果的侵染速度也较慢,但二者对成熟番茄侵染速度一样快。

白地菌的孢子萌发、生长、侵染番茄果实的最低温度为2.2℃,最适温度为30℃,最高温度为38℃。

3.传染途径

病菌在土壤内、腐烂的果蔬中广泛分布。贮运期间的初侵染源多来自田间黏附带菌土粒的果实上。黄猩猩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往往把白地霉的节孢子和菌丝碎段从腐烂果实上传播到健果的裂伤处,其他的昆虫也有此作用。一旦发生,真菌的节孢子由雨水的溅射和在采果包装时传播。

4.发病条件

酸腐病菌不能侵入无破伤的果皮,通常总是从果蒂、果皮裂开处、虫伤处发病,冷害也是发病的前提。

5.防治方法

(1)小心采收,避免机械伤。

(2)包装时淘汰裂果,田间受过冷害的番茄不宜包装。

(3)采收后尽快预冷,将果温降低为12.7~15.6℃。

(4)采后药剂防腐,过去多用仲丁胺或克霉灵(含50%的仲丁胺)熏蒸。

上一篇:冬瓜炭疽病 下一篇:果蔬保鲜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