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与卵子运输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计划生育技术手册》第21页(1885字)
一、输卵管的机能解剖
输卵管是一对细长的肌性管道,长约8~14cm,外侧端在卵巢处开口于腹腔,称为输卵管腹腔口。输卵管全长分为4段:壁内部,连接子宫腔与输卵管腔;峡部,长约2cm,起于子宫的浆膜处,终止在峡部壶腹部连接处,管腔相对狭窄而在接近壶腹-峡部连接处逐渐增宽;壶腹部,相对宽大的管腔,稍弯曲,肌肉壁相对薄,受精就发生在膨大的壶腹部;以及呈漏斗状靠近卵巢向腹腔开口的漏斗部(图2-3-1)。
图2-3-1 输卵管的机能解剖
上:输卵管结构及液流在卵运输中作用的模式图
1.端;2.壶腹-峡连接;3.子宫-卵管连接;4.卵子
下:散端收缩朝向卵巢捡拾卵子机制的模式图
输卵管壁由粘膜、肌层、浆膜3层组成,粘膜形成许多皱襞。输卵管粘膜由分泌细胞、纤毛细胞和少数栓细胞所组成。纤毛细胞的比例在输卵管的不同节段而异。纤毛摆动的速率受卵巢激素水平的影响,排卵前后活动最强,且极为同步,方向朝输卵管口。卵子是飘浮在分泌细胞所生成的输卵管液中。输卵管液也是精子获能和桑葚胚成熟的介质,其分泌量及所含成分均受到卵巢激素的调节。输卵管液是否有助于受精卵从峡部运行至子宫尚未完全弄清。
输卵管肌层是子宫肌层的延续,其厚度因输卵管的节段不同而异,漏斗部最薄,向子宫输卵管的连接处,肌层逐渐变厚。靠近峡部的肌肉系统分为内纵行、中环行及外纵行三层。在峡部环行肌层发育良好。输卵管的肌肉系统具有多种类型的收缩型式,它们在卵子运输中的作用还有待研究。与子宫肌层相似,输卵管的肌层具有α及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治α受体,肌肉收缩增强;而激活β受体则抑制肌肉的收缩。卵巢激素也控制着输卵管的运动,从而影响受精卵向子宫的运行。输卵管峡部对激素调节最敏感,在这里也有丰富的神经支配,因而人们把峡部的作用看作为一个闸门,控制着受精卵进入子宫的时间。
二、卵子运输
在接近排卵时,输卵管伞端和卵巢很接近,伞部在输卵管肌层和系膜节律性收缩的影响下,改变表面关系,从而与即将发生排卵的卵巢发生密切的接触,并通过此机制拾起卵子(图2-3-1)。一般在卵泡破裂后几分钟,卵就可以进入输卵管。卵子在输卵管中运行的时程十分恒定并具有种属特异性。人卵由输卵管运行到子宫一般约需3~4天。卵经过壶腹部的速度较快,但是在壶腹部和峡部之间大约要停留2~3天。尽管在组织学上没有发现峡部有括约肌存在,但由于峡部有较厚的环行平滑肌以及丰富的交感神经纤维,因此有人认为峡部在功能上起着括约肌的作用,它对控制卵的运输有重要作用。在通过壶腹峡部连接处和峡部的运行过程中,卵子获得粘蛋白层,这层粘蛋白有助于以后的着床过程。
卵子在壶腹峡部连接处和峡部的运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女性生殖道,尤其是输卵管的自发性肌肉活动受到卵巢甾体激素的调节。这些自发性活动的方式,在卵巢周期的不同时期内有所不同。一般说,雌激素使活动增强,而孕酮则使之减弱。然而,大剂量的雌激素非但不能促进输卵管的运动和卵的运输,而且相反地可以使输卵管峡部产生“闸门”作用,导致在壶腹峡部连接处持续几天的“输卵管阻滞”,从而延缓卵的运输。这可能是大剂量雌激素可以作为性交后避孕药的机理之一。
输卵管的运动以及卵子运行也受到肾上腺素能机制的影响。输卵管肌层的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活性随月经周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在周期的卵泡期,雌激素水平低时,α受体处于低活性,内源性神经递质主要引起抑制性的反应;到卵泡期的晚期,随雌激素水平增加,α受体活性升高,此时主要出现兴奋性的反应。黄体期中,随排卵后孕酮水平升高,β受体的活性增强,抑制反应为主。这种抑制反应可能对环行肌的松弛起重要作用,便于受精卵通过。有人认为,甾体激素对卵子运行的药理效应部分是通过输卵管肌层的交感神经来实现的。
输卵管是精子与卵子结合发生受精的部位,也是保证精子、卵子和受精卵正常运行的重要附性器官。若采用手术结扎、粘堵、银夹等方法阻断输卵管的正常生理功能,即可达到防止精卵相遇的避孕目的。这就是目前常用的各种女性绝育术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