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禽病防治手册

马立克氏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禽病防治手册》第27页(2029字)

病因

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简称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所引起的的一种传染病。鸡群感染本病可使养鸡场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病的主要特征是淋巴细胞浸润和增生,在临床上表现为内脏型、神经型、眼型和皮肤型。MD病毒(MDV)属于B群疱疹病毒,具有很强的细胞结合特性。目前发现有三个血清型:MDV强毒及其致弱毒株为血清Ⅰ型;无致病力的自然无毒株为血清Ⅱ型;用作MD疫苗的火鸡疱疹病毒(HVT)则是该群疱疹病毒的血清Ⅲ型。

传播途径

病鸡或隐性感染鸡可以长期带毒排毒,它们的羽毛囊上皮细胞可复制具有感染力的完全病毒。这种完全病毒对外界有极强的抵抗力。病毒随皮屑和脱落的羽毛污染垫料、粪便、尘埃、空气等,并能在室温下存活4~6个月。病毒通过空气经呼吸道感染。健康鸡与病鸡直接与间接接触,也能受到感染。

症状

马立克氏病可分为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

神经型:多见病鸡步态不稳、运动失调,然后出现一侧或双侧性的瘫痪,如翅膀下垂,腿不能站立,呈一腿向前而一腿向后姿势。

内脏型:急性发作时,几周内可见进行性消瘦、脱水、昏迷,直至死亡。

眼型:虹膜褪色,瞳孔边缘不规则(呈锯齿状)、瞳孔变大。

皮肤型:皮肤上有肿瘤。

眼观病变

肉眼可见周围神经及神经丛的病变,如腰荐神经、坐骨神经、肾神经、前肠系膜神经及内脏大神经等。受侵害神经呈灰色或淡黄色、水肿样、失去横纹,比正常粗2~3倍;往往单侧受害,可检查对称部位,加以区别。

肿瘤可出现在卵巢、肝、脾、心、肾、肺、腺胃、肠、胰腺等内脏器官以及肌肉、皮肤等。内脏的肿瘤尤为多见。肝脾肿瘤可能呈弥散性,也可是结节状或单一的肿瘤。肿瘤为灰白色,坚实,切面平滑。腺胃变得钝厚而坚实。心肾的肿瘤可为多个结节状或单个呈灰白色,凸出于表面。卵巢无正常的叶状外表,被分叶的肿瘤所代替或呈菜花样。肌肉肿瘤在胸肌中较为常见。

诊断

根据症状及病变可进行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琼扩等血清学试验,有条件者可进行病毒分离鉴定以确诊。同时,该病在症状及可见的肿瘤病变方面应注意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进行鉴别诊断(见下表)。

鸡马立克氏病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鉴别诊断

预防控制

由于雏鸡对MD病毒的易感性远比大龄鸡高,因而保护雏鸡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

1.接种疫苗

(1)用火鸡疱疹病毒疫苗,或为防止超强毒感染可用联苗(致弱或自然弱毒马立克氏病病毒疫苗与火鸡疱疹病毒疫苗联合使用)做主动免疫。

(2)1日龄即接种。

(3)由于疫苗中的裸露病毒易于失活,稀释后的疫苗应在1~2小时内注射完毕。

(4)每只鸡接种剂量不应少于1头份。

(5)为保护疫苗病毒,延长其活性,可在稀释液内加4%犊血清。

2.卫生措施

孵化室与育雏室应远离大鸡舍,并应处在上风位置。对房舍、用具等一切接触雏鸡的物品均应及时严格消毒。工作人员进入育雏室应换鞋、更衣、洗手。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在3周龄内,隔离饲养措施尤应严格。忽视卫生措施可致疫苗免疫失败。

曾有人用MDV强毒感染1日龄和50日龄的鸡,两组发病率分别为73%和6%,由此可见保护雏鸡的重要性。

疫苗病毒可抗御淋巴瘤的形成,但不能阻止强毒的感染。早期的隔离与卫生措施可推迟MDV强毒的感染,以便让接种疫苗的鸡有足够的时间建立牢固的免疫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