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头糟绦虫病
书籍:淡水养鱼实用技术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科学普及出版社《淡水养鱼实用技术手册》第616页(691字)
病原体 九江头槽绦虫。虫体为扁带状、由许多节片组成,分为头节颈部和体节三部分,其生活史见图4-21。
图4-21 九江头糟绦虫病
症状 寄生在草鱼前肠,以头槽吸附在肠壁上,吸取鱼体的营养。严重感染时,病鱼消瘦,体色发黑,离群独游,不摄食,贫血,口常张开,前肠膨大成胃囊状,并出现肠慢性发炎,皱壁萎缩,严重时肠管被堵,可引起草鱼种的大批死亡。
流行情况 成虫寄生在草、青、鲢、鳙、鲮鱼的肠内,主要危害当年草鱼种。鱼的体长超过10厘米时,感染率下降。此病为两广地区的地方性鱼病,但现已传到贵洲、湖北、福建和北京等地。
防治方法
①用万分之五的生石灰或二万分之一的漂白粉清塘、毒杀虫卵和剑水蚤、效果较好、清塘后,切勿放入大草鱼作“食水鱼”。
②用90%晶体敌百虫50克与面粉2.5公斤混合制成药饵投喂,连喂3-6天。
③每万尾鱼种,每天用南瓜子250克研碎后拌饵投喂,连喂3天。
④用四百分之一的硫双二氯酚(每片含0.25克)与米糠混合后投饵,连喂4天。
⑤用槟榔粉与饲料混合(比例为1∶5)连喂7天。
上一篇:三代虫病
下一篇:淡水养鱼实用技术手册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