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禽病手册

住白细胞原虫病

书籍:禽病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禽病手册》第487页(2830字)

住白细胞原虫病是由住白细胞原虫侵害血液和内脏器官的组织细胞而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其特征性症状是内脏和肌肉广泛出血,贫血,冠苍白,故又叫鸡出血性病,俗称鸡白冠病。本病发病率高,症状明显,对雏鸡和仔鸡危害严重,常引起大批死亡。

一、诊检要点

根据发病季节、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靠镜检血片中的配子体或组织片中的裂殖体或配子生殖原虫。检查方法可用姬姆萨染色法,也可用H.E染色法或直接检查新鲜标本。

诊断本病时应注意与新城疫、鸡疟疾、传染性贫血等疾病相区别。

(一)临床表现

自然感染潜伏期6~10天。幼禽发病严重,鸡感染沙氏住白细菌病后,仔鸡病初发热,食欲不振,精神沉郁,流口涎,下痢,粪便呈绿色,贫血,鸡冠和肉垂苍白,生长发育迟缓,两翅轻瘫,活动困难,多在发病后2~3周后大批死亡,成年鸡感染无明显症状。若小鸡感染卡氏住白细胞虫,除出现上述症状外,常于感染12~14天后,病鸡突然咯血,呼吸困难,常因内出血而发生死亡,特征性症状是死前口流鲜血,常能在水槽和料槽边见有病鸡咳出的红色鲜血。中年鸡和成年鸡症状较轻,中年鸡发育受阻,成年鸡产蛋下降,甚至停止产蛋。

除以上两种症状可将本病分为四型:(1)咳血、急性出血死亡型;(2)贫血、绿便、衰弱死亡型;(3)贫血、绿便、发育迟缓、产蛋降低或停产型;(4)无症状耐过型。1月龄左右的雏鸡,多呈前两型,感染率较高,但很少仅因本病死亡,一旦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死亡率从百分之几到20%,也有达70%~80%。

(二)病理剖检

白冠,全身性皮下出血,肌肉(尤其是胸肌、腿肌、心肌)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各脏器肿大出血并有出血斑,尤其是肾脏、肺最为严重。肝脾肿大,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输卵管,肠系膜上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肾脏肿大,出血,并有淤血斑。肌肉和内脏器官上有灰白色或稍带黄色的针尖大至粟粒大的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限的白色小结节,将这些小结节挑出并制成压片,染色后可见到有许多裂殖子散出。病禽血液稀薄,高度贫血。

(三)流行特点

本病的感染来源主要是病鸡及隐性感染的带虫鸡,另外栖息于鸡舍周围的鸟类如麻雀、乌鸦等也可能成为本病的感染源。

本病易感动物除鸡外,有报道美国、加拿大、欧洲和越南的鸭、鹅感染西氏住白细胞虫。在美国等地报道有火鸡的史氏住白细胞原虫。但我国均未发现,值得我们密切注意。鸡的年龄与住白细胞病的感染率成正比,而和发病率成反比。2~7月龄鸡感染率和发病率均较高,而8月龄以上的成年鸡或种鸡,虽然感染率高,但发病率不高,血液中虫体也较少,大多数为带虫者,成为最危险的传染源。

卡氏住白细胞虫的传播媒介有荒川库蠓、环斑库蠓等。这些库蠓在我国各地广泛存在。因此,卡氏住白细胞虫的流行季节与库蠓的活动密切相关,对鸡的危害最大。广州地区多在4-10月份,严重发病见于4-6月份,河南多发于6-8月份。沙氏住白细胞虫的流行与蚋的活动密切相关,福建地区发生在5-7月及9月下旬至10月。在北方多发生在雨水较多的年份(如1998年洪灾,全国大流行)。

住白细胞虫的生活史由3个阶段组成:孢子生殖在昆虫体内;裂殖生殖在宿主的组织细胞内;配子生殖在宿主的红细胞或白细胞中。破坏宿主的组织细胞造成贫血和组织破坏。

鸡的住白细胞原虫的发育分三个阶段: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在鸡体内完成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大部分,在昆虫体内完成第二阶段的一部分和第三阶段。感染过程为:第一,裂殖生殖。当蠓或蚋叮咬时含有成熟子孢子的卵囊进入鸡体内,子孢子在鸡血管内皮细胞内繁殖,9~10天后,破坏宿主细胞,释放出裂殖体,随血液循环到达肝、脾、肾等细胞内继续发育成熟。14~15天后裂殖体破裂,释放出许多裂殖子,一部分裂殖子重新进入肝细胞,再发育成裂殖体;一部分裂殖子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发育成裂殖体;一部分裂殖子进入白细胞、红细胞或成红细胞内开始配子生殖。第二,配子生殖。成熟的裂殖子进入血液,在鸡体的末梢血液或组织中发育为成熟大小配子体。第三,孢子生殖。末梢血液中的大小配子体在库蠓或蚋吸血时进入其胃中,发育成大小配子,大小配子结合成合子,以后长成动合子,继而形成卵囊。当库蠓或蚋叮咬鸡时,卵囊随唾液进入鸡体内,又发生感染。鸡的白细胞内的配子体大小为12微米×18微米,卵圆形或椭圆形,内含色素颗粒,白细胞的核被挤向一端,其原生质被虫体压向两边,使整个白细胞呈梭形。

(四)实验室检查

使用血片检查法,以消毒注射针头,从鸡翅下小静脉或鸡冠采血1滴,涂成薄片,或制作脏器触片,用瑞氏或姬氏染色法染色,在显微镜下发现虫体便可做出诊断。

二、防治

鸡住白细胞原虫是由库蠓和蚋传播的,因此,消灭这些昆虫媒介是防治本病的重要环节,对鸡舍内外,每隔6~7天喷雾杀虫药,或在其活动季节,鸡舍的门窗等应设置纱网或在鸡舍内使用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及时地检出、隔离、治疗病鸡、隐性感染带虫鸡,可有效地消灭感染来源,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常用的杀虫剂0.1%速灭杀丁等可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治疗时,要及时用药,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因为这些药物能抑制早期发育阶段的虫体,对晚期形成的裂殖体或配子体无作用。因此在疾病即将流行前或流行初期进行药物预防,可取得满意的防治效果。常用的治疗预防药物有:①磺胺二甲氧嘧啶(SDM)与息虐定合剂混于饲料或饮水,流行初期连续服用;②复方新诺明拌料。

常用的治疗药物还有:①磺胺二甲氧嘧啶:以0.05%的剂量饮水两天,然后改用0.03%的剂量饮水两天。②磺胺二甲氧嘧啶0.04%和息虐定4×10-6混于饲料连续服用1周后,改用预防剂量。③0.02%复方敌菌净混于饲料连续服用5天,停药2~3天,然后再用一个疗程。

上一篇:鸭传染性窦炎 下一篇:禽病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