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禽病手册

鸡球虫病

书籍:禽病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禽病手册》第480页(5386字)

球虫病对雏鸡危害十分严重,分布广泛,几乎有鸡的地方均有球虫存在,15~50日龄雏鸡发病率最高,死亡率达80%以上。病愈雏鸡,生长受阻,长期不能康复。成年鸡多为带虫者,但增重和产蛋受到一定影响,可造成惊人的经济损失。

一、诊检要点

成年鸡和雏鸡带虫现象极为普遍,不能只根据从粪便或肠壁刮取物中发现卵囊,就确定为球虫病。应根据粪便检查、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发病季节、病鸡日龄等)和病理变化等多方面情况综合判定。

(一)临床表现

症状轻重一般取决于一次感染的卵囊数量和虫种。单独感染一种球虫而摄取的卵囊数量在103以下时,几乎不显症状;当几种卵囊混合感染时,症状加剧,雏鸡死亡率升高。

急性型病鸡病程约数日至二、三周。多见雏鸡。病初精神不佳,羽毛耸立,食欲减退,泄殖孔周围羽毛为液状排泄物污染、黏连。随着肠壁上皮细胞大量破坏,使鸡发生自体中毒,病鸡出现共济失调、翅膀轻瘫,渴欲增加,食欲废绝,嗉囊内充满液体,粪呈水样并带少量血液。柔嫩艾美耳球虫引起的盲肠球虫病,粪便则初呈咖啡色,以后完全变为血粪。末期发生痉挛和昏迷,不久死亡。慢性型多见于6个月以上的成年鸡,病期较长。病鸡逐渐消瘦,足和翅轻瘫,产蛋减少,有间歇性下痢,很少死亡,有并发症时死亡率提高。近期肉鸡发生并发ND的病例很多,有点头、扭颈、瘫痪等神经症状。

(二)病理剖检

鸡尸消瘦,鸡冠与黏膜色苍白或发青,泄殖孔周围羽毛被液状排泄物污染,常带血液。由于球虫种类不同,对肠管侵害的部位和程度也不同。

柔嫩艾美耳球虫主要寄生于盲肠,急性型,两只盲肠高度肿大,可为正常的3~5倍,其中充满新鲜或凝固的暗红色血液。盲肠上皮增厚,严重糜烂和溃疡。感染第5~6天,盲肠壁出现特征性出血或后期出现硬固的干酪样肠心。

毒害艾美耳球虫主要侵害小肠中1/3段,严重时,病变可扩展到整个消化道,造成肠管扩张、增厚,严重坏死。在裂殖体繁殖的地方,出现明显的白色斑点,与黏膜上的许多小出血点相间杂。

巨型艾美耳球虫寄生于小肠中段的上皮细胞内,使小肠呈现出血性肠炎,肠壁增厚,气胀,肠内容物黏稠,呈淡灰色、淡红色或淡褐色。

堆型艾美耳球虫多在上皮表层发育,并且同一发育阶段的虫体聚集在一起;被损害的十二指肠和小肠前段出现大量淡白色斑点,排列成横行,外观呈阶梯样。

哈氏艾美耳球虫损害小肠前段,仅见于浆膜面有出血点,严重的卡他性炎症和液状肠内容物。

布氏艾美耳球虫侵害小肠后段、直肠和盲肠近端区,严重病例出现凝固性坏死,整个黏膜为一种干酪样腐蚀的表面所覆盖。在中等程度的感染中,黏膜上发生出血性条纹,小肠中充满浓稠的血性黏液样渗出物。

变位艾美耳球虫寄生部位可从十二指肠环延伸到直肠和早期病变出现在小肠前段的上皮细胞中,轻度感染时,出现单个的包含卵囊的斑块。严重感染时,可出现散在的或集中的斑点。肠内容物可能包含奶油样或白色物质,偶见有血丝。

(三)流行特点

鸡是这几个已知种的惟一天然宿主。凡被病鸡或带虫鸡的粪便污染过的饲料、饮水、土壤、用具等都有卵囊存在;其他鸟类、家畜和某些昆虫以及饲养管理人员均可成为本病的机械性传播者。本病的感染途径是吞食有活力的孢子化卵囊,即所谓同居感染途径,平养肉用仔鸡易发生球虫病原因即在于此。15~50日龄的雏鸡发病率最高,死亡率达80%以上。病愈雏鸡,生长受阻,长期不能康复。成年鸡多为带虫者,成为本病感染源。

卵囊在温暖潮湿的地区最适宜发育形成子孢子,但对高温和干燥的抵抗力较弱。饲养管理条件不良可促成本病发生,而且常波及全群。发病时间与气温和雨量关系密切。通常多在温暖季节发生,但现在一些密闭式大规模集约化鸡场中全年都有本病发生。

发病机理:鸡球虫为直接发育型,无需中间宿主。鸡吞食感染性卵囊后,在消化液作用下,释出子孢子,在肠内子孢子侵入上皮细胞,变为裂殖体,产生大量裂殖子,又进入新的上皮细胞,称为无性生殖。如此裂殖生殖几代后,大部分裂殖子在上皮细胞内形成大配子和小配子,大小配子结合后成为合子,称为有性生殖。合子周围迅速形成一层被膜,成为卵囊。卵囊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在合适条件下卵囊内发育成孢子囊和子孢子,含有成熟子孢子的卵囊成为感染性卵囊。

裂殖体在肠上皮细胞中大量增殖时,破坏肠黏膜细胞,引起肠管发炎和细胞崩解,使消化机能障碍。同时肠壁的炎性变化和血管破裂,大量体液和血液流入肠管内,导致病鸡消瘦、贫血和下痢。崩解的上皮细胞变为有毒物质,使机体发生自体中毒,因此可以把球虫病视为一种全身中毒过程。受损伤的肠黏膜是病菌和肠内有毒物质侵入机体的缺口。失血和中毒是鸡死亡的重要原因。

不同种类球虫寄生部位不同,但以寄生于肠绒毛上皮细胞的种类最多,其次有寄生于固有层、黏膜层以及黏膜下层,寄生于肠黏膜下部的球虫种类病原性最强。

在球虫自然感染病例中,一种球虫单独感染的病例很少,一般为几种球虫混合感染,但并不是几种球虫都同等程度感染。已知寄生于小肠的球虫种类共有8种,在寄生部位相同的种类中,当某一种首先寄生并开始增殖时,以后再感染的球虫种类即得不到充分增殖。在同时感染的情况下,增殖快的种类,即潜隐期短的种类,愈有优先增殖倾向。为此,在发病期雏鸡粪便中的卵囊数量,一个时期多以一种球虫占绝对优势。而当这一种球虫的发育史接近完成时,则另一种球虫的卵囊又占据优势。但毒害艾美耳球虫无性生殖(尤其第二代裂殖生殖)的虫体寄生部位深达小肠黏膜下部和黏膜下层,黏膜组织遭到广泛破坏,大面积脱落并坏死,使其他寄生于这一部位的球虫在短时间内显着减少以至消失。而柔嫩艾美耳球虫与小肠的球虫混合感染,会使症状进一步恶化,但当柔嫩艾美耳球虫与毒害艾美耳混合感染,后者的有性配子体不能在盲肠中发育产生卵囊。

一般轻度和中等程度感染的慢性球虫病,多数雏鸡是数日连续排出黏液便;若排绿色便,应怀疑有其他病原体感染,需进行必要的检查。

(四)实验室检查

1.病原分离与鉴定

(1)病原分离(粪便检查):将新鲜病鸡粪便或病变部的刮取物少许,放载玻片上,与甘油生理盐水(等量混合液)1~2滴调和均匀,加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也可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粪便中的卵囊,使之更易观察而检出。

(2)病原鉴定:鸡球虫属原生动物亚界,顶器门,孢子虫纲,球虫目,艾美耳科,艾美耳属的原虫。世界各国已经记载的种有14种,其中9种已被学术界公认。这9种在我国均存在,其中6种分布较广。其中柔嫩艾美耳球虫和毒害艾美耳球虫致病力最强。病原鉴定可根据其特征做出初步鉴定(见表8-1)。

表8-1 7种鸡球虫的鉴别特征

(3)血清学检查:通过血清学试验测定抗体消长情况,雏鸡摄取卵囊后1周左右,血中即出现抗体,雏鸡获得完全免疫可持续5个月以上。

国内已有学者利用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子孢子可溶性抗原成功地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验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合鸡球虫血清抗体水平的检测。

已建立的血清学试验方法有间接荧光抗体法、色素试验法、子孢子杀灭试验法等,无论哪种试验都是以原虫本身为抗原,操作起来相当繁琐。只在某一时期的血清中呈现抗体阳性,所以也不常用。近年来广泛应用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正在成为球虫的免疫学研究及研究虫种特异性的有力方法,但该反应非常敏感,有时反而造成误诊。

二、防治

(一)治疗

球虫病主要靠药物治疗,已报道的球虫药达40余种,我国养鸡业中使用的抗球虫药,约有十余种。有:百球清、杜拉霉素(抗球王)、海南霉素、AC-I、杀球灵、杀卵灵、盐霉素、地克珠利等等。伊维菌素是现今最新的抗球虫药。

球虫很容易产生抗药性,而且抗药株的抗药性可遗传。在使用抗球虫剂时,必须适时更换药品;没有永远有效的抗球虫药,从长远看,必须不断制造、合成新药。

(二)预防

1.一般预防措施

(1)环境卫生消毒和卫生:严格遵守兽医卫生法规。防止鸡大量吞食孢子化卵囊。人员、车辆、鸡舍、饲料等要严格消毒,防止被鸡粪污染,保持干燥。流行严重时,应更换场地。

氨气、某些酚类和氯化酚类的化合物对卵囊的杀灭效果很好。及时清除鸡粪,并堆积发酵。此外,可将(6~7)×10-5的抗胆碱药混入饲料中喂鸡,能使排出的卵囊不能完成孢子发育,可有效减少卵囊对鸡舍的污染。

(2)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抵抗力,补充富含维生素饲料,可增强抵抗力,并可大幅度地降低盲肠球虫病鸡的死亡率。球虫病暴发时,要限制日粮中的麸皮和碳酸钙的含量,因为这两种饲料可促进球虫发育。

雏鸡与成年鸡应分群饲养,雏鸡还应根据周龄分成若干小群。禽舍和运动场也应分开。

2.药物预防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使用一些抗球虫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不少发达国家已把抗球虫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加以应用。人们对抗球虫药的要求,不仅局限于能防治鸡球虫病,而且涉及人的健康等方面,也就是说,鸡的产品——肉、蛋、羽毛,不能因使用了抗球虫药而受到不良影响。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在鸡群摄入大量卵囊而尚未发病之前,尽快地控制感染是十分重要的。预防雏鸡球虫病可在雏鸡15日龄开始投抗球虫药,连续喂至60日龄。

为防止耐药虫株的出现,目前多采用轮换交替用药的方式给药,但难达到满意的效果。

·肉鸡

(1)穿梭或二元方案:即在开始时使用一种药物,至生长期时使用另一种药物,称为穿梭或二元方案。

(2)药物的轮换:合理地变换使用抗球虫药。应在春季和秋季轮换用药。药物的轮换可改善生长性能,因为长期使用某些抗球虫药会产生敏感性降低的虫种和虫株。

·蛋鸡

(1)通过使用球虫活苗的方法,以获得控制性感染:中国农大、华南农大等专家已研制出球虫弱毒苗采用传代致弱的方式,选育成功致弱无致病力而且具有免疫原性的柔嫩艾美耳球虫株,并投入使用,效果较好,可获得比较牢固的免疫力。国内每年约有1亿余只鸡在使用球虫疫苗。注意在免疫一周内,不能使用抗球虫药,免疫前鸡群应处于健康状态,免疫后鸡群保持在原鸡舍内地面饲养。

(2)经口感染少量活卵囊可使鸡产生明显的免疫力:即在饮水或饲料中加入卵囊,喂给4~10日龄的雏鸡。雏鸡感染后产出的卵囊排在垫料上,使雏鸡不断获得再感染,从而获得稳定的免疫力。假如某些重要虫种的卵囊均存在的话,可采用此方法。

两种方法都不一定安全,可能会暴发球虫病,给养鸡生产造成损失。

上一篇:住白细胞原虫病 下一篇:禽病手册目录
分享到: